孩子的脾氣是家長慣出來的嗎?

孩子的脾氣是家長慣出來的嗎?

家長們經常因為孩子的火爆脾氣而傷神、不解、委屈、困惑。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脾氣呢?

昨天晚飯,五歲半的兒子爆發了,他說他想吃細細長長的面面,但我們用細細的粉條拌菠菜,以為可以代替他的面面,剛開始他只是試探性的說,要把粉條弄走,我老公就大驚失錯的,孩子感覺這個試探引起了我老公的注意,這時他就更是一意孤行。最終爆發了浪費糧食的戰爭。

戰爭過後,我細細的回想了今天一天,孩子的生活情景,因為孩子生病住院了,有個家長中午吃了方便麵,當時那個家長多出一桶硬要給我們,兒子眼裡流露出了想吃的願望,但我婉言回絕了。兒子說的細細長長的面其實指的是方便麵,後來我用自己的猜想,跟兒子核對,得到了他的確認。

那麼這一場戰爭其實是家長不能準確地猜到孩子的目的與需求。孩子是生活在環境中,會對周圍出現的一些人的行為,因為好奇而產生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人吃東西、玩具以及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孩子會因為好奇而產生嘗試的想法,這時家長要適時的猜到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去正確面對。可以讓孩子嘗試,也可以用其他能讓孩子心理接受的方法,來解圍。而不是孩子發火了,哭鬧了,家長就亂了方寸。因此家長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觀察好周圍的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給孩子及時的做出正確的引導。

孩子的脾氣是家長慣出來的嗎?

我和朋友開車從超市回來,朋友將車停在的負一樓,兒子說什麼也不上樓,朋友堅決要上樓。我蹲下身來回:“想和平時一樣,從負二回家嗎?”孩子堅定的點點頭。我說:“那就按你的想法吧!”他高興的快速向負二跑去,我們緊跟過去,到了負二,孩子打開電梯,開心的上了電梯,朋友就在旁邊數落著我的兒子,我沒有給朋友解釋,但我知道,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平時他爸爸就是把車經常停在負二的。

孩子的想法與目的,與家長不同而遭到拒絕。當孩子對某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長要及時的與孩子溝通,明確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長與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就會感覺自己沒有得到重視,沒有得到家長的認可,自我意識沒有得到滿足,而會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因此這時孩子表達的是自己對家長不理解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孩子達成一致的想法,孩子就會平靜的接受。

孩子的脾氣是家長慣出來的嗎?

昨天臨床輸液的小女孩子一直在鬧,要看她媽媽的手機,一開始她媽媽說:“手機找不上了。”孩子經過一番找尋以後,手機找到了。接著,她媽媽鎖屏了,說:“手機壞了,不能用了。”孩子把手機拿著,對準媽媽的臉,手機解鎖了。這時,媽媽氣急敗壞的奪過手機,說:“不能看,就是不能看。”孩子在力氣上與母親無法抗衡,但她一直在用她自己哼唧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不滿,無奈之下,母親把手機交給了孩子,孩子開心的玩起的手機。

孩子從小有什麼需求,幾乎從沒有被拒絕過。孩子從小被溺愛,什麼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因此,當被拒絕後,孩子就會有一種挫敗感,向內攻擊自己,變得膽怯自卑,向外攻擊別人,遷怒於別人。因此溺愛孩子的後果,就是易怒,會令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與互動能力下降。因此對於合理的需求,我們也要讓孩子延期獲得,保持一種渴望和努力的狀態下得到需求。不合理的,我們可以溫柔並堅定給予拒絕。讓孩子懂得我們拒絕的只是這個行為,內心還是愛他的。

孩子的脾氣是家長慣出來的嗎?

當我們明白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時,我們就不會為孩子發脾氣而煩惱了,也就有處理這種脾氣的智慧了。向內成長自己,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向外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淡定、堅決的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