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解釋(第1講)


詩,辭海的解釋是通過有節奏、有韻律、有形象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但是,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通過自身的實踐,賦予她更多的涵義。

《尚書·舜典》中曰:“詩言志,歌詠言,聲伊水,律和聲。”現代詩的概念,更無法用貼切的語言去表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只能從她漫長的演繹之路,去體味她的內涵和奧妙。《莊子·天下篇》也曰:“詩以道志。”《詩大序》更為具體:“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而陸機卻說“詩緣情而綺靡”。劉勰也認為“詩者持也,持人情性”。可見古代名家對詩的解釋也有幾種,但是我以為白居易總結得比較全面:“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文。”總而言之,詩即“言志達情實義”。

現代詩人郭沫若列出一公式

詩=直覺十情調十下文十適當的文字

公式是一目瞭然,但對詩的解釋過於簡單了些。而何其芳的詩觀卻過於繁瑣:“詩是一種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形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艾青總結得好:“詩是詩人對外界能引起的感情注入思想感情,而凝結為形象,終於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

泱泱詩國的詩人對詩文的解釋總是直接且樸素,而外國大師們對詩的理解撲朔迷離。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雪萊認為“詩可以定為想象的表現”,賽克則說“暗示是詩歌奧秘的本質”,層層深入,但是這幾位大師也僅僅從某一個方面揭示了詩的內在奧秘。唯美詩派的詩人馬利丹從審美的角度說:“詩是和美具有同等性和同一性的,在這個條件下,詩不能離開美而存在。”愛倫甚至認為:“文學的詩可以簡單地說為美的有韻律的創造。”一些哲學味很濃的詩人把詩的涵義引申到精神領域,“這類優美的詩歌本質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詔語”(柏拉圖),“詩是人的產兒,並且只能存在於人的本身之中”(勒韋爾迪)。而現實主義詩人把詩當作征服人類靈魂的力量,艾略特說“詩歌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並磨練我們認識周圍事物的本領”,馬裡內蒂公開宣言“詩歌必須是對各種未知力量的猛力進擊強令他們在人類面前低頭”但是意象派的詩人是完全從意象這個角度為詩戴上更迷人的光環弗林特強調“絕對不使用任何無益於呈現的詞”,里爾克把詩看作是旋轉的豹子,“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在極小的圈中旋轉彷彿力之舞圍繞一箇中心,在中心的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龐德甚至說:“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一個意象。”

可見詩是一個迷,愈想解釋清楚,就愈解釋不清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古詩表達得最充分現代詩,奧秘無窮,我們要理解她,必須選擇一個角度,那就是掌握她的特性。

1.詩的本性是人,是生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

詩存在於生命之中,沒有生命,就沒有人,就沒有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總隱藏著一些不易被覺察的美的片段,她獨立於任何已確定了的作品之外,而存在於我們的身心運動和精神把握之中,只要我們善於捕捉,並提煉昇華,用藝術的語言去表述,那就可能形成詩的胚胎或詩,而詩,往往又是生命的體驗、生活的體現和精神的反映。

2.詩是一種超語言的藝術,是宇宙與生命的統一。

說她超語言,就是不用日常語言或普通語言,而選擇擺脫詞語的物質屬性的想象去表現。說她是超語言的藝術,就是詩的翅膀飛翔於語言內部,而又反叛語言,在形象化的創造中實現常規語言的意境突破,從而體現自然與生命的存在價值。譬如詩魔洛夫《子夜讀信》的開頭:“子夜如燈,是一條未穿衣裳的小河……”這完全把語言置放在空靈的想象之中。

3.詩是一種美的創造,她旋轉於現實和夢幻之間。

通常人們把美的詩句比作閃光的星星,耀眼的鑽石。美存在於自然和生命之中,需要詩人去發現、創造、超越。但是,也有一些詩芽存在於想象、夢幻或精神之中,很容易疾逝,這就更需要詩人在迷醉中清醒,用逼真的描摹去表現在現實中暫時不存在的希望。詩,又是不可重複的,純詩是一種嶄新的再現,是獨創的意象,獨創的意境,甚至獨創的詩的語言,人們在作者創造的語境中,領略種美的時空,享受一次精神和身心的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