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朋友圈裡時常有人分享關於李寧品牌的文章,各種秀場,下面是19年初紐約走秀文章截圖。關於走秀,估計和歌星自己花錢去維也納金色大廳唱歌一樣,出錢就可以。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圖裡面講到漢麻面料,而且我們公司也開發許多漢麻面料,就想去實體查看了一下有沒有,瞭解下應用情況,但是目前來看,應該還算是概念成分/面料,離實體店普及還有些年頭。實體逛過後,感覺有點顛覆我對李寧改觀的印象。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李寧最初印象。小縣城長大,90年代,上小學的時候如果看到誰穿李寧的鞋子都特別的羨慕,當時也不懂什麼阿迪耐克,只知道李寧挺貴。

剛工作後,買過一次李寧的運動褲,但是發現質感和縮水都不是太好,而且發現其款式真的很不好,也是那個時候經常看到李寧虧多少個億,庫存和關門店的新聞。

近兩年,李寧換了設計團隊,走起了另一種路線,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我也認為李寧的改變挺好的,個性,張揚,年輕也打心裡歡迎自己品牌能成長起來但是也是這兩年宣傳轟炸之下感覺有點奇怪,在實體店查看過後,感覺他們這條路線可能有些問題。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本人不是黑李寧,我希望國產品牌都能強大起來,只是和大家分享下個人看法,如果不對請不要出口成“髒”,文明交流)

  • 品牌印象和策略。

因為前些年品牌經營問題,大眾對李寧的整體印象不是太好,如今新品直接使用“李寧”也會給人帶來一種“低檔”感,信任度一時半會很難建立。倒是其它國內的運動品牌收購其它牌子來經營高質業務,比如FILA;安踏,361,都想去收購其它國家品牌來完善自己高價值業務,實現轉型,這是一種方法。當然也有一些品牌會成立子品牌,獨立運營,應用現有的渠道快速佈置業務,比如:亞瑟士(Asics)和鬼冢虎(Onitsuka tiger)這兩年亞瑟士業績下滑,鬼冢虎倒是業績大漲。亞瑟士主打運動,鬼冢虎走休閒路線;阿迪和三葉草

,三葉草算是高一檔,價格和材質的確不錯,設計也很有特點。這種方式的品牌很多,也舉不完了。

悟道“,應該只是李寧下面的系列,並沒有擺脫李寧來進行單獨運營。感覺這種方式有點冒險和不容易。

  • 品牌戰略路線

李寧本人,競技體育可謂王者,品牌起初應該也是想做運動品牌,現在風格改成了時尚,現在就有一種感覺,買李寧是買的什麼,特立獨行?有點不知道怎麼來去形容它-運動品牌?還是時尚休閒品牌?去看了新品的鞋子,說實話挺好看,不算重,很特別的設計,但是運動性能是不是丟掉了。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其它品牌不停的投入開發新型科技鞋底和立體制造的時候,李寧是不停在進行設計上的顛覆。特別的設計在讓消費群體有了明顯的分化,估計90,00後為主,針對的應該是標新立異年輕客戶,那失去可能是一些真正實力運動愛好者

  • 宣傳手段是否有綁架愛國/民族情緒?

”中國-李寧“這四個大字標在了很多衛衣最顯眼的位置。巴黎,紐約的走秀都把這四個大字發揮地淋漓盡致,最初的確有一種民族品牌崛起的自豪感,但是每一次走秀的媒體報道和圖媒廣告後感覺有點氾濫,有哪一個品牌一直標榜自己的歸屬國?例如我可能會去買耐克,但是如果耐克上面一直寫著美國兩個字,作為其它國家的消費者,我不會去買

在實體店看了這四個字的衣服質量和價格後,我倒感覺,這是一種民族情緒和愛國情懷的綁架。如果不是,也不妥。

  • 質量價格定位

在實體店看了下價格,和衣服質量成分後,個人認為價格高了,單純面料質感來說還是一般。這種策略真的要看後幾年的表現了,不知道要有多少錢砸進去做推廣。

一個衛衣,有著”中國李寧“四個字的新款,價格699店員告訴我是巴黎走秀款,不做活動,原價。我看了看成分後,心裡只能”呵呵“了,這種愛國綁價對我這年齡行不通了。看看下面兩個圖,再放大一個成分。衣服價格,讓我這個做服裝和麵料的人有點接受不了。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面料,棉63%,滌37%。加入滌就是讓面料滑一些。但是這種混紡面料色牢度做好倒是不太容易,這衣服的價格比三葉䓍100%棉的都要貴出來了。說設計,可能就只有這四個字特別吧

再看下面一款衛衣,成分更是66%滌,34%棉。這種廉價的材質價格可不低,價格除外是399,相對其它品牌,價格貴多嘍。很多衛衣和運動褲都是這個成分,讓我本人有點失望。

李寧,是炒作太過了?還是我理解不了?

中國最多的還是中產階級,加上最近幾年實體經濟不是太好,老百姓的錢都在房地產裡,對於服裝也不能單純靠宣傳和某種情緒去買單。合適的價格,好的質量,適合大多數人的審美才能讓品牌改變原來的印象,慢慢發展起來。很有錢的人估計也不會去買這種衣服,他們的消費不在這個層級。所以,品牌的定位,戰略真的是太重要了,不能自己靠想象就把市場給分了,也不可能靠各種走秀就把國際市場份額給佔領了,還是靠平常口碑日積月累。目前的大體育品牌也是經歷了多少年佈置,希望品牌不要浮躁,不要挑戰大眾審美疲勞,也不要挑戰老百姓的口袋和口水。

自己從事面料工作十幾年,近兩年開始做一些新型服裝和麵料開發工作。對一個較大品牌解讀也是比較小的個人角度,不可能全面。個人角度的個人看法,僅以學習、交流、自醒為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