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愛情的真凶:假性親密關係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戀與製作人》火爆朋友圈。


講道理這種瑪麗蘇設定,橙光遊戲裡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夢王國與沉睡的100王子》更是提供了一百位王子可供賞玩,為什麼偏偏《戀與製作人》就火了?

讓人上癮的東西無非就那麼幾樣,其一為“色”,只不過男性能躲在被窩裡看他的動作片的時候,女性可以堂而皇之的談論她最喜歡的韓劇男主角。


韓劇長盛不衰,但在手遊領域始終沒有一款產品像韓劇一樣對女性需求展示出了極致的迎合。


直到《戀與製作人》出現了,女性被刻寫在基因裡的瑪麗蘇情結終於可以在遊戲裡得到了盡情的釋放。

天才科學家許墨(26歲,180cm),教授人設但是頭髮一點都沒禿,人形撩妹機;

超級巨星周棋洛(22歲,176cm),長顆痘痘都能上熱搜;

霸道總裁李澤言(28歲,183cm),有錢長得帥然而情商低,張口就懟人;

EVOL特警白起(24歲,181cm),女主高中時候的學長,年輕時候據說混黑道現在變成了一名特警。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有不知情的人疑惑,這少女情懷也太戲精了吧,為了幾個紙片人都能這麼入戲。


但是母胎單身二十多年的老阿姨也是需要有人關心的好嘛,有男友的小仙女們也會發現:


生活裡,男友早就不會這樣發條微信秒回、天黑時送自己回家、時時刻刻惦記著自己,打電話問“你在幹嘛”了。


與其說我們在跟遊戲人物談戀愛,不如說,我們是在遊戲中,尋找那份缺失的愛與溫暖。


但這樣的親密關係真的能緩解你的孤獨感嗎?戀愛就是每天的電話、微信、朋友圈嗎?

想必答案都是否定的。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隨著社交媒體的日益發達,社交關係也開始變得廉價,而那些廉價的社交關係和智能交流機器人,恰恰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


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

雪莉·特克爾在《群體性孤獨》中說:


數字化的友誼發生在表情符號引起的情感裡,經常建立在快速回復而不是思考的基礎上,這可能使他們變得膚淺,對於無生命的人際關係,這種膚淺則會造成更大的問題,他們對人際聯繫的期望值開始降低,最終會滿足於機器人的友誼之中不可自拔。

在我們和這些角色交流的時候,某個時刻的確發生了一種溫情的聯繫,在這個時刻,我們得到了寬慰,但其實還是孤身一人。


這類羞恥的愛情橋段,說明我們還是兜了一個大圈子:無法擺脫對親密關係的渴望。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但真正的親密關係,意味著從對方的視角品嚐人世間的驚喜與艱辛,因經歷相似而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的能力,由雙方共同的經歷、體驗、悲傷和喜悅而形成。

當我們為了抽到SSR卡不斷充錢的時候,可能已經陷入遊戲精心設計的把戲,因為沒有錢帥哥就不會再給你打電話問候,果然,少女心中帶著一絲"坑爹"的氣息。

洛基奇在《大眾傳播學緒論》提出的“媒介依賴”理論:一個人越依賴於通過使用媒介來滿足需求,媒介在這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對這個人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為了再聽到小哥哥的電話,充不充錢?為了快速和小哥哥約會,充不充錢?


所以,持續的聯繫也帶來了對於失去聯繫的焦慮,雪莉·特克爾說:“技術就像是一種幻肢痛,彷彿它也成為人體重要的一部分。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小福和小田是一對夫婦,他們的婚姻曾經遭遇了危機。丈夫找各種藉口逃離家庭,妻子焦慮和抑鬱,即便同在一個屋簷下,雙方的疏離猶如隔了一堵牆。可能很多關係走到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但他們並沒有放棄,面對關係中的問題,調整自己,求助心理醫生,等待對方,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嘗試,走了一條漫漫長路才度過了危機。小福和小田相約分別寫一篇文章,投給我們的“親密關係徵稿”,從各自的角度敘述了整個經過。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少年成名的年輕作家蔣方舟和她媽媽的故事又很不一樣。她說到媽媽經常翻看女兒的手機,而她不以為意,這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行為,蔣方舟是從自己在關係裡的狀況寫起,剖析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媽媽是個怎樣的人。媽媽對待情感的方法來自她的原生家庭,又怎樣影響了蔣方舟從少女到成熟的人生。


蔣方舟寫道:“大部分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很殘酷,因為小孩看不到父母壯年意氣風發的樣子,小孩子長大後,只看到父母的衰退、他們的固執與經驗的缺失,偏要到很多年後,當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有了衰頹的勢頭,才發現父母的睿智。就像是現在流行在社交網絡上曬父母最盛年的照片,其實也是一種枉然的補償。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你也許曾再而三地想知道你和伴侶間到底有沒有未來。即使你們也曾共同許下過諾言,但也會時不時的懷疑,這一切真的可以兌現嗎?”


你們可能剛剛又因為同樣的一件小事爭吵起來了,也許就是一起吃個早飯的功夫。在每一次這種很雞毛蒜皮但又很惱火的事件中,你都會覺得是這最後一根稻草了。


你可能會瀕臨崩潰的說:“我恨你,我要離開你。”

但被其他事情或原因阻止了,你欲言又止,忍住沒有將你的憤怒表達出來。

到了晚餐的時間,白天的憤怒基本已經消散,你和你的另一半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平靜的夜晚。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這種認為你們的關係不會再持續下去了的觀念可能會一直來來去去---這次肯定結束了,或者我無法想象沒有ta的日子該怎麼生活下去。


研究人員將這種確定感稱為“關係信心(relationship confidence)”,或者是堅信你們的關係會走向成功,在一段時間內你和你的伴侶有相應的能力去維持這種自信。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有能力維持這種自信,這就意味著你相信你們都有駕馭衝突的能力,可以克服任何人際關係中不可避免的小問題。


這種期望感區分了“關係信心度”和“關係滿意度”評判你對關係的滿意度包括了:


通過你對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給你帶來的喜悅程度。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阿爾伯塔大學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University of Alberta)的馬修·約翰遜和他的同事們(2020年)提出,關係向研究人員忽略了對關係信任度的關注,而是隻關注了幸福和滿足感。約翰遜相信,根據社會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關係信心為了解伴侶為什麼會在一起增加了一個重要維度。


自我效能定義為“相信自己有能力執行的預期結果所需的行動”,作者認為,人際關係的自我效能感是根據“互為因果”的原則來運作的,這意味著關係的信心度代表著你的個人品質、行為和所處環境的共同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你伴侶的人際關係技巧,成為這種相互因果關係的一部分。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Johnson等人提出關係信任度的質量更能預測出情侶間是否擁有長期交往的潛力,這一點甚至大過情侶間的關係滿意度。此外,根據其基於技能的定義,如果親密關係真的陷入困境,關係信心度應該受到干預。加拿大領導的研究小組在4年的時間裡,對近1300名處於有結婚意向但未婚關係中的年輕人(18至34歲)進行了11項調查,不僅調查了他們的關係歷程,還調查了隨著時間推移影響關係信心軌跡的因素。在調查開始時,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26歲(63%為女性,75%為白人),並且都處於承諾(committed)關係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家裡撫養孩子,其中17%的人和以前的伴侶有孩子。主要的興趣測量項目,關係信心調查問卷,包括以下內容。將你對以下陳述的認同程度按1分(強烈不同意)到7分(強烈同意)打分。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1. 我對我們抱有同樣的期望彼此廝守終身而感到高興。
  2. 當我想到我們的未來時,我抱有很大的信心。
  3. 我相信我們可以處理好日後發生的任何衝突。
  4. 我們有能力使婚姻長久。
  5. 我們可以共同處理任何事情。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正如您可以從這些項目中推測的那樣,前兩個評估了一般信心,其餘三個則挖掘了以技能為重點的信心。調查樣本得分相對較高(平均為5.5到6/7)。如果你的自信心在4或以下,這就意味著你的關係信心度可能需要提升。Johnson等人將時間因素放入了對關係信心的預測中。


研究包括一組與夫妻關係相關的人口統計學問題,例如他們是否住在一起,他們在一起多久,以及家裡是否有孩子。關係信心軌跡的心理預測包括自我報告他們自己的父母相處得如何以及評估他們的依戀方式類型,如:焦慮型、迴避型或安全型。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參與者需要報告他們的關係狀態是否隨著時間而改變。研究人員還要求參與者報告他們互動的質量,比如他們是否在一起玩得開心。


從消極面上看,參與者還參與了關於“溝通危機”的評估,評估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例如“小爭論升級為指責、謾罵或揭傷疤”。


參與者還完成了一項關係幸福度的單一測試。


在過去4年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可從11個數據中提供詳細的預估出,哪些因素在預測置信軌跡中發揮了最大的作用。研究結果還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的互動越多,消極的互動越少,滿意度越高,是影響夫妻們是否可以在一起的主要因素。


殺死愛情的真兇:假性親密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