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恋与制作人》火爆朋友圈。


讲道理这种玛丽苏设定,橙光游戏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梦王国与沉睡的100王子》更是提供了一百位王子可供赏玩,为什么偏偏《恋与制作人》就火了?

让人上瘾的东西无非就那么几样,其一为“色”,只不过男性能躲在被窝里看他的动作片的时候,女性可以堂而皇之的谈论她最喜欢的韩剧男主角。


韩剧长盛不衰,但在手游领域始终没有一款产品像韩剧一样对女性需求展示出了极致的迎合。


直到《恋与制作人》出现了,女性被刻写在基因里的玛丽苏情结终于可以在游戏里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天才科学家许墨(26岁,180cm),教授人设但是头发一点都没秃,人形撩妹机;

超级巨星周棋洛(22岁,176cm),长颗痘痘都能上热搜;

霸道总裁李泽言(28岁,183cm),有钱长得帅然而情商低,张口就怼人;

EVOL特警白起(24岁,181cm),女主高中时候的学长,年轻时候据说混黑道现在变成了一名特警。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有不知情的人疑惑,这少女情怀也太戏精了吧,为了几个纸片人都能这么入戏。


但是母胎单身二十多年的老阿姨也是需要有人关心的好嘛,有男友的小仙女们也会发现:


生活里,男友早就不会这样发条微信秒回、天黑时送自己回家、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打电话问“你在干嘛”了。


与其说我们在跟游戏人物谈恋爱,不如说,我们是在游戏中,寻找那份缺失的爱与温暖。


但这样的亲密关系真的能缓解你的孤独感吗?恋爱就是每天的电话、微信、朋友圈吗?

想必答案都是否定的。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社交关系也开始变得廉价,而那些廉价的社交关系和智能交流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


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说:


数字化的友谊发生在表情符号引起的情感里,经常建立在快速回复而不是思考的基础上,这可能使他们变得肤浅,对于无生命的人际关系,这种肤浅则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他们对人际联系的期望值开始降低,最终会满足于机器人的友谊之中不可自拔。

在我们和这些角色交流的时候,某个时刻的确发生了一种温情的联系,在这个时刻,我们得到了宽慰,但其实还是孤身一人。


这类羞耻的爱情桥段,说明我们还是兜了一个大圈子:无法摆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但真正的亲密关系,意味着从对方的视角品尝人世间的惊喜与艰辛,因经历相似而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由双方共同的经历、体验、悲伤和喜悦而形成。

当我们为了抽到SSR卡不断充钱的时候,可能已经陷入游戏精心设计的把戏,因为没有钱帅哥就不会再给你打电话问候,果然,少女心中带着一丝"坑爹"的气息。

洛基奇在《大众传播学绪论》提出的“媒介依赖”理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为了再听到小哥哥的电话,充不充钱?为了快速和小哥哥约会,充不充钱?


所以,持续的联系也带来了对于失去联系的焦虑,雪莉·特克尔说:“技术就像是一种幻肢痛,仿佛它也成为人体重要的一部分。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小福和小田是一对夫妇,他们的婚姻曾经遭遇了危机。丈夫找各种借口逃离家庭,妻子焦虑和抑郁,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双方的疏离犹如隔了一堵墙。可能很多关系走到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面对关系中的问题,调整自己,求助心理医生,等待对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尝试,走了一条漫漫长路才度过了危机。小福和小田相约分别写一篇文章,投给我们的“亲密关系征稿”,从各自的角度叙述了整个经过。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少年成名的年轻作家蒋方舟和她妈妈的故事又很不一样。她说到妈妈经常翻看女儿的手机,而她不以为意,这看起来有点奇怪的行为,蒋方舟是从自己在关系里的状况写起,剖析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对待情感的方法来自她的原生家庭,又怎样影响了蒋方舟从少女到成熟的人生。


蒋方舟写道:“大部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残酷,因为小孩看不到父母壮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小孩子长大后,只看到父母的衰退、他们的固执与经验的缺失,偏要到很多年后,当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有了衰颓的势头,才发现父母的睿智。就像是现在流行在社交网络上晒父母最盛年的照片,其实也是一种枉然的补偿。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你也许曾再而三地想知道你和伴侣间到底有没有未来。即使你们也曾共同许下过诺言,但也会时不时的怀疑,这一切真的可以兑现吗?”


你们可能刚刚又因为同样的一件小事争吵起来了,也许就是一起吃个早饭的功夫。在每一次这种很鸡毛蒜皮但又很恼火的事件中,你都会觉得是这最后一根稻草了。


你可能会濒临崩溃的说:“我恨你,我要离开你。”

但被其他事情或原因阻止了,你欲言又止,忍住没有将你的愤怒表达出来。

到了晚餐的时间,白天的愤怒基本已经消散,你和你的另一半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平静的夜晚。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这种认为你们的关系不会再持续下去了的观念可能会一直来来去去---这次肯定结束了,或者我无法想象没有ta的日子该怎么生活下去。


研究人员将这种确定感称为“关系信心(relationship confidence)”,或者是坚信你们的关系会走向成功,在一段时间内你和你的伴侣有相应的能力去维持这种自信。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有能力维持这种自信,这就意味着你相信你们都有驾驭冲突的能力,可以克服任何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小问题。


这种期望感区分了“关系信心度”和“关系满意度”评判你对关系的满意度包括了:


通过你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给你带来的喜悦程度。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阿尔伯塔大学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University of Alberta)的马修·约翰逊和他的同事们(2020年)提出,关系向研究人员忽略了对关系信任度的关注,而是只关注了幸福和满足感。约翰逊相信,根据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关系信心为了解伴侣为什么会在一起增加了一个重要维度。


自我效能定义为“相信自己有能力执行的预期结果所需的行动”,作者认为,人际关系的自我效能感是根据“互为因果”的原则来运作的,这意味着关系的信心度代表着你的个人品质、行为和所处环境的共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伴侣的人际关系技巧,成为这种相互因果关系的一部分。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Johnson等人提出关系信任度的质量更能预测出情侣间是否拥有长期交往的潜力,这一点甚至大过情侣间的关系满意度。此外,根据其基于技能的定义,如果亲密关系真的陷入困境,关系信心度应该受到干预。加拿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4年的时间里,对近1300名处于有结婚意向但未婚关系中的年轻人(18至34岁)进行了11项调查,不仅调查了他们的关系历程,还调查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关系信心轨迹的因素。在调查开始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6岁(63%为女性,75%为白人),并且都处于承诺(committed)关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家里抚养孩子,其中17%的人和以前的伴侣有孩子。主要的兴趣测量项目,关系信心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将你对以下陈述的认同程度按1分(强烈不同意)到7分(强烈同意)打分。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1. 我对我们抱有同样的期望彼此厮守终身而感到高兴。
  2. 当我想到我们的未来时,我抱有很大的信心。
  3. 我相信我们可以处理好日后发生的任何冲突。
  4. 我们有能力使婚姻长久。
  5. 我们可以共同处理任何事情。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正如您可以从这些项目中推测的那样,前两个评估了一般信心,其余三个则挖掘了以技能为重点的信心。调查样本得分相对较高(平均为5.5到6/7)。如果你的自信心在4或以下,这就意味着你的关系信心度可能需要提升。Johnson等人将时间因素放入了对关系信心的预测中。


研究包括一组与夫妻关系相关的人口统计学问题,例如他们是否住在一起,他们在一起多久,以及家里是否有孩子。关系信心轨迹的心理预测包括自我报告他们自己的父母相处得如何以及评估他们的依恋方式类型,如:焦虑型、回避型或安全型。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报告他们的关系状态是否随着时间而改变。研究人员还要求参与者报告他们互动的质量,比如他们是否在一起玩得开心。


从消极面上看,参与者还参与了关于“沟通危机”的评估,评估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小争论升级为指责、谩骂或揭伤疤”。


参与者还完成了一项关系幸福度的单一测试。


在过去4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从11个数据中提供详细的预估出,哪些因素在预测置信轨迹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的互动越多,消极的互动越少,满意度越高,是影响夫妻们是否可以在一起的主要因素。


杀死爱情的真凶:假性亲密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