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凶”?

前些日子,“散裝江蘇”的梗在網上很流行,各種段子層出不窮。

江蘇由於南北跨度大,省內文化差異較大,而且經濟發達,因此“內鬥”也成了江蘇的標籤。

早在“散裝江蘇”這個梗流行之前,江蘇就被網民戲稱為“內鬥省”。

江蘇“內鬥”由來已久,甚至有段子表示,從兩千年前淮安人韓信幫徐州人劉邦打敗了宿遷人項羽開始,江蘇人“內鬥”的基調就定下來了。

地域笑話並不是江蘇特色,也不是中國特色,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

中國幅員遼闊,加上歷史悠久,地域話題熱度一直很高,其中最常見的還當屬南北之爭。

如今網上的南北之爭可謂是“硝煙不斷”,從飲食到居住,從人文到生活習慣,自然也少不了經濟方面的對比。

近年來,南北經濟差距拉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專家指出,中國區域發展東西差距正讓位於南北差距,甚至有媒體將南北差距擴大形容為鉅變,這固然有誇大的成分,但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卻是不爭的事實。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南強北弱格局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各省市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山東和河南是北方省份,其餘都是南方省份。

2012年,北方經濟總量佔全國45.8%,達到最高點,2016年,北方經濟規模佔全國比重首次下降到40%以下,到2018年,這項指標已經下降到38.64%,而且這種分化趨勢仍在加劇。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南北經濟差距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固然和產業結構有關,北方以資源能源和重工業為主,而南方長期以來以製造業為主,但地理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北方平原多,而南方則是山地丘陵多,看上去,北方的地理環境要優於南方。畢竟,平原多意味著耕地多,在自然經濟時期,耕地的地位不言而喻。

即使是到了現代,平原佔比高對經濟發展也是巨大的優勢,但卻已不再是決定性條件。

在如今世界各地,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發達是普遍現象,在我國同樣也是如此。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某種程度上,南北經濟差距就是海岸線的差距。

北方只有遼寧,河北和山東三個沿海省份,而南方則有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七個沿海省份,南方海岸線長度幾乎超過北方一倍。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海運的優勢

相比於內陸地區,除了陸運、水運和空運之外,沿海地區還多了一個海運。

自15世紀末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海運作為全球貿易最主要的載體,至今仍然不可替代。

據聯合國貿易發展促進會統計,按重量計算,海運貿易量佔全球貿易總量的90%;按商品價值計,則佔貿易額的70%以上。2018年全球海運貨物貿易量約120億噸,其中幹散貨佔44%,石油佔27%,集裝箱貨佔16%,三大貨類合計佔87%。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福建泉州:空中鳥瞰閩南沿海古鎮

海運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於成本優勢,海運是最經濟的運輸方式。

根據估算,2016年,平均只需支付1美元可以將1噸貨物在海上運輸110英里。

有數據顯示,從10噸/公里的運輸成本來看,海運是公路運輸的1/26,是航空運輸的1/95。

此外,海運能承運的種類也多於其他運輸方式。船舶可以運輸超大、超重的特種件,打破了尺寸、重量等方面的限制,這是汽車、火車和飛機所不能比擬的,比如空客大飛機的大部件,正是通過海運運輸回國,再進行組裝。這也是為何國產大飛機C919的製造廠要放在上海。

海運是貿易最重要的載體,而經濟的增長離不開貿易。

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的說法,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連雲港港口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貿易飛速發展,出口一度是“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

據世界銀行數據,出口在GDP中的佔比於2006年達到峰值,高達36%。

中國作為貿易大國,海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南方擁有更多沿海地區,在貿易發展上有優勢也就不難理解了。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內河航運的差距

除了海運之外,內河航運也是造成南北經濟差距的原因之一。

無論在航運里程還是貨運量方面,中國的內河航運網絡都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擁有線和世界上航運里程最長、流經區域最廣的內河水系。

中國開發內河運輸也很早,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內河運輸重大事件——泛舟之役發生於公元前647年,當時晉國饑荒,故向秦國求助。

據《左傳》記載,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800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

水路運輸成本低廉、裝載量大且節省人力,秦漢時期尤其是隋唐以後,水上運輸便逐漸超過陸路,成為古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長途運輸,幾乎全靠水路。

到了近代,內河運輸進一步開發,長江也因此獲得“黃金水道”的美譽。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宜賓:長江沿岸

當前,長江干線貨運量已連續10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長江干線形成了三大航運中心、5個自由貿易區、22個主要港口和26個水運開放口岸。長江水系14省市擁有內河貨運船舶近12萬艘,幹線貨船平均噸位1780噸,居世界先進水平

長江成就了南京、武漢和重慶三個內陸大城市,在入海口更是誕生了上海這個超大城市。

相比之下,另一大母親河——黃河在航運的表現上就明顯差不少,目前,黃河干流僅局部河段有少量短途季節性客貨運輸,黃河流域也沒有像長江流域那樣誕生諸多因水而興的大城市。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長江和黃河體量上的差距。

雖然長江和黃河長度差距不大,但在徑流量上卻不是一個級別,長江平均流量為31900立方米/秒,而黃河的平均流量則是2110立方米/秒,二者差了十五倍。

徑流量上的差距使得黃河淤泥、流速等通航條件較差,適合通航的段落較少。

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誰是“真兇”?

延安:黃河壺口瀑布

其次,黃河位於北方,漫長而嚴酷的冬季,河面會結冰,這讓黃河的通航條件打了折扣。

此外,由於地域乾燥,黃河每年都有枯水期,嚴重時還會暫時斷流。

事實上,從航運價值來看,珠江都要強於黃河。珠江雖然長度遠不如黃河,但徑流量就勝於黃河,其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

今天的長三角和珠三角能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江和珠江的內河航運起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