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蒙哥統治時期,蒙古人發動了一次對西南亞的遠征,蒙古汗國的大軍像滾滾波濤一樣,第二次洶湧而來。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蒙古第三次大徵

蒙古再次來臨,暗殺派的覆滅

125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統率大軍,渡過阿姆河,向波斯挺進,在花拉子模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各個小王國,被這支大軍掃蕩得一乾二淨。波斯和高加索的一些小國,紛紛投降,只有馬贊蘭地區的暗殺派,據守各個城堡觀望。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旭烈兀

11月,旭烈兀大軍到達麥門迪茲要塞,曉諭當時住在要塞內的暗殺派首領魯鏗丁,若五日內投降,保證全堡人員安全,魯鏗丁採納著名天文學家突尼斯人納綏爾丁等人建議,率眾出降,旭烈兀命魯鏗丁轉諭暗殺派其他城堡守將歸順,100多個大小城堡相繼投降,悉被搗毀,一個不留。

12月,蒙古軍攻克暗殺派的大本營阿拉木圖堡壘,將其夷為平地,堡內財物被劫掠一空,所有建築被徹底破壞。旭烈兀與魯鏗丁一道回到哈馬丹,隨之,派使者到敘利亞,曉諭敘利亞的暗殺派諸城堡,令其獻堡歸降。旭烈兀利用魯鏗丁蕩平暗殺派勢力後,即欲除之,以絕後患。魯鏗丁在去朝見蒙哥汗途中,被旭烈兀派遣的護送軍校殺害。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阿拉伯貴族

旭烈兀又將暗殺派人員分給各營,下令悉數斬殺,一個不留,雖在襁褓者,亦不幸免,其餘各地的暗殺派,也被同樣處置,殘存無幾。這個有令必行,隨處刺殺,一度在各地的國王和平民中造成恐怖的極端派別,受到了致命打擊。

暗殺派既滅,蒙古軍下一個征服的目標就是巴格達了。旭烈兀致書哈里發穆斯臺耳綏木,責備他未應旭烈兀之請,合擊暗殺派。旭烈兀警告哈里發,不要以拳頭去碰鐵錐,不要把太陽當作燈火,他要哈里發拆除巴格達城牆,填平城壕,納款投降,以保人民和軍隊安全,否則,蒙古軍攻入城內,必貽後悔,哈里發支吾其辭。

兵圍巴格達,最後的抵抗。

1258年1月,蒙古大軍團團包圍了巴格達,旭烈兀的拋石機,對首都的城牆進行了有效的攻擊,有一個堡壘被打開一個缺口。旭烈兀有一個夫人是基督教徒,因此哈里發派景教教長陪同大臣阿勒蓋米出城,談判停戰條款,但被旭烈兀拒絕,後來,他們提出警告,引證先例,說膽敢侵犯和平城或危害阿拔斯哈里發王朝者,將遭遇可怕的命運:

“如果殺害哈里發,全宇宙就要陷於紊亂,太陽就不露面,雨水就要停止,草木就不再生長。”

然而,旭烈兀對這些警告置之不理。

2月10日清晨,對於阿拔斯王朝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日子。蒙古軍終於破城,蜂擁而入,哈里發及其屬下全體官員只得前來投降,但為時已晚,他們全被監禁起來。巴格達蒙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蒙古軍瘋狂燒殺劫掠七日,居民被害者數十萬人,許多藝術珍品和華麗建築遭到焚燬,和平城內無和平,一片廢墟,遍街遍巷的屍體,數週無人掩埋,惡臭熏天,瘟疫蔓延,旭烈兀被迫撤出城去,好幾天之後才重新進城。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旭烈兀可能打算把巴格達留做自己的駐紮地,因此,沒有像對其他城市那樣,加以徹底破壞,夷為平地。景教的大主教受到特別的優待,某些學校和清真寺倖免於破壞,並得到修復。蒙古人規定在聚禮日的祈禱詞中不能提及任何哈里發的名字,這在穆斯林世界史上是破天荒的事件。

2月20日,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發穆斯臺耳綏木被裝入袋內,縱馬踏死,歷時500餘年的阿拔斯王朝遂告滅亡,阿拉伯帝國也隨之壽終正寢。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阿拉伯帝國也曾是一個龐大帝國

滅亡的背後

阿拉伯帝國的滅亡,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因素。首先是政治上的分裂和離心。阿拉伯帝國是一個由軍事征服起家的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內部矛盾重重,紛爭不已。最初的征服,有些是有名無實的,在這些草率的、不完全的征服之中,早已種下地方分權和群雄割據的禍根。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之間,阿拉伯穆斯林與新穆斯林之間,穆斯林與順民之間,都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 內部不和

在阿拉伯人內部,南方人與北方人之間舊有的隔閡始終存在。無論伊朗的波斯人、東方來的突厥人、含族的柏柏爾人,都沒有跟閃族的阿拉比亞人結合成一個純一的整體。伊朗人念念不忘他們的古老的國家的光榮,從來沒有服從新的政治制度,柏柏爾人隨時準備擁護任何分裂運動,顯示出強烈的部族情感和異族觀念,敘利亞人在漫長的歲月中,總是期望有一個蘇福揚人起來,把他們從阿拔斯王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伊斯蘭教內部的離心力並不亞於政治和軍事的力量,這種強大的離心力十分活躍,分離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教派,如什葉派、伊司馬儀派、蘇非派、德魯茲派、哈瓦利吉派、暗殺派,等等。這些集團中有許多不僅是宗教派別,而且是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它們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狂風巨浪,對帝國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衝擊,阿拉伯帝國被撕裂得七零八落。

其次是經濟上的破壞和衰退。橫徵暴斂和專為統治階級謀私利的地方政治,都削弱了農業和工業,統治者日益富足,廣大民眾卻日益貧困,二者適成反比。連年累月的流血戰爭,耗盡了人力,以致許多耕地變成了荒地,下美索不達米亞的洪水氾濫,定期造成巨大破壞,帝國各地的饑荒,又加重了災難的危害性。

  • 天災不斷

在鼠疫、天花、惡性瘧疾和其他熱病的面前,中世紀的人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這些傳染病時常流行,使許多廣大地區的人口大量減少,自阿拉比亞人征服亞非地區400年以來,阿拉伯語的編年史上,記載了40次以上比較重大的傳染病的流行。國民經濟的衰退,自然造成文化的衰退和創造性思想的窒息。

  • 制度淪喪

再次是社會道德上的墮落和淪喪。由於社會生活的腐敗,阿拉伯人的精力和道德都遭到了破壞,征服者的血液為被征服者的血液所沖淡,皇室裡漫無限制的偏房、無數的異母兄弟和異母姊妹,不可避免地引起種種嫉妒和陰謀,再加上豪華的奢侈生活,經常的飲酒歌唱,這種種因素耗盡了家庭生活的元氣,難免產生一代比一代懦弱的王室子嗣。帝國內閹人、納妾、蓄奴瀰漫盛行,男性頹廢,女性墮落,社會道德日益淪喪。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 異族強大

最後是外族的入侵和征服。阿拉伯帝國後期,外族入侵不斷,帝國命運多舛,不絕如縷,先是波斯布韋希人和塞爾柱突厥人對帝國心臟的挾持,接著是十字軍在帝國西部的肆意蹂躪,最後是蒙古鐵蹄的馳騁橫掃。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曾將阿拉伯帝國踩在腳下的塞爾柱帝國

以遊牧為業的蒙古人,剛剛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國家組織,國勢興旺,兵源廣闊,保有視掠奪為榮耀的氏族遺風,作戰驍勇強悍;蒙古騎兵,給養簡單,行軍時羊群隨後,飢食羊肉,渴飲馬乳,人有數馬,輪流乘騎,來如天墜,去如電逝,很難防禦;加之從漢族學會使用炮火和飛火槍等先進軍事技術,如虎添翼;成吉思汗和旭烈兀均長於戰術,善於用兵,常常出奇制勝。因此,阿拉伯帝國這位垂暮老人,難免喪生於蒙古鐵蹄之下。

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是怎樣滅亡的?

雖然鋪天蓋地的蒙古風暴給搖搖欲墜的阿拉伯帝國以最後的一擊,最終將其徹底埋葬,但它實際上只不過起了推動作用。阿拉伯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如上所述,是其自身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諸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正如希提所說:“跟西方的羅馬帝國類似的情況一樣,在病人已經氣息奄奄,命在旦夕的時候,強盜們才明火執仗地打進門來,把帝國的遺產搶得一乾二淨。”


阿拉伯帝國遭到了蒙古人的毀滅,然而,跟塞爾柱人的先例完全一樣,在穆斯林武力失敗的地方,他們的宗教得勝了。在阿拉伯帝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蒙古伊兒汗國,最終承認伊斯蘭教為國教,重新高舉起伊斯蘭教的旗幟,這一旗幟後來又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接了過去。伊斯蘭教能夠在中世紀迅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最年輕而又最富活力的世界宗教,這一蓋世功勞,不能不歸功於阿拉伯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