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多张牌,雷诺仍将坚守阵地

近日,关于雷诺的传言不绝于耳,对此,雷诺集团总部公关部一位发言人回应称,"我们不对任何猜测进行评论。雷诺集团在中国具有长远发展战略。"

"长远发展"四个字说的很清楚,放弃中国市场?不可能!说到底,这部分发声者不仅是小瞧了122岁的雷诺汽车,更是小瞧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无限可能。

跨越低谷,历史悠久的雷诺有的是战略经验

疫情突如其来,至今仍是阴霾未散。包括汽车产业在内,各行各业都处在艰难的恢复期。根据中期协数据,今年1-3月,汽车产销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下降45.2%和42.4%。车市寒冬,谁都不好过。但这样的阵仗,雷诺并不是头一回见,"吃的盐"可能比很多年轻品牌"吃的饭"都多,在下行周期时该做怎样的战略调整,心中定是早有盘算。

上世纪八十年代,金融危机如狂风过境,雷诺也免不了受波及,一度经济压力不小。好在一方面有政府政策的调整支持,另一方面雷诺也及时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最终还是重新站了起来。如今,在A级和B级车领域,在欧洲市场上,即使大众也绝不是雷诺的对手,被甩出好几条街。在欧洲电动车领域和轻型商用车领域,它更是数一数二的巨人。例如在电动车市场,雷诺更是实打实的欧洲霸主,拥有欧洲市场三分之一的保有量。根据外媒EV Sales统计,2019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亚军雷诺Zoe风头不减,蝉联2020年1、2月欧洲新能源销量榜冠军。

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厂商,雷诺的实力多年来一直是被淹没、被低估了。雷诺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就能生产航空发动机和轻型坦克,它还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发明者。

手握多张牌,雷诺仍将坚守阵地

(配备特征鲜明的全新车灯,全新雷诺塔里斯曼设计风格较先前更为大胆,将于2020年在海外市场上市)

历经百年浪潮、更换11次车标仍然屹立不倒,雷诺发展至今绝不可能是单纯的运气好。顺利挺过无数次行业及经济的变革周期,关键在于雷诺每一次都能迅速调整,适应大环境,及时抓住机会点。纵然有起起落落,但雷诺一直在往前走,虽然经历了经历萧条的境况也没用压倒他,而是使他更加有力的向前发展。

复制"抢市场"的成功经验 它只是需要时间调整

任何一家有野心的车企都想着"走出去",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要知道,雷诺最初进入印度和俄罗斯市场时,也曾经历了十分困难的时期,就像现在的中国市场。

手握多张牌,雷诺仍将坚守阵地

(雷诺上海设计中心)

但随着精心布局,不放弃的雷诺最终还是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收益。例如在印度,面对人流密集的出行环境,雷诺十分"接地气"地推出了一款7座suv。这款印度市场小鲜肉表现亮眼,为雷诺争夺当地市场份额冲锋陷阵。及时调整好姿态,就能在新市场里找到机会,这是雷诺的经验之谈。雷诺想做的,就是将这样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市场复制。

2019年,雷诺将中国升级为全球市场的独立大区,同时与日产联手在上海建立了联盟创新中心,开发下一代的车联网、自动驾驶和电动车的尖端技术。雷诺还在上海的时尚高地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建立了全球第六大设计中心,既支持中国项目也支持全球项目,成为紧跟中国和世界潮流的眼睛和窗口。在导航、语音识别、在线音乐的配置上,它并没有采用法国提供的舶来品,而选择了高德、科大讯飞等多个国内供应商提供的内容和应用。

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接下来,逐步回暖的中国车市都有可能带来惊喜,包括雷诺。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延缓实施"国六"政策、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大气污染、促进二手车跨地区流通等问题进行了回应,释放明确刺激信号。

手握多张牌,雷诺仍将坚守阵地

(2016年,在武汉后官湖畔进行的雷诺Zoe原型车L4自动驾驶演示)

因此,尽管目前雷诺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体量不大,但说什么都不可能放弃这块必争之地。如今,这家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将"砝码"都压在了电气化大战略上,正顺应了中国"新四化"趋势:将把全球产品组合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从2016年的10%(4款车型)提升至2022年的50%(20款车型),从而继续保持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中国市场,去年年末亮相的雷诺e诺就是一位潜力巨大的电动车"种子选手"。这款车由雷诺的合资公司易捷特研发,上市两个月内便获得了2658份订单,证明了市场对它的认可。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雷诺在华有多家合资公司和多个合作项目,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手里也有多张王牌。如果接下来调整好姿势,相信还是能在中国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痛定思痛,大刀阔斧改革后,惊喜会不会发生在雷诺身上?还不能下断言,但愿意restart in 2020后,雷诺离春天也算是更进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