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

Avrola™

这种说法来自于何处?不得而知,可能网络上某个帖子。按照传统史书记载,大阉魏忠贤始终站在正义的对立面,上了戏剧舞台,注定是个大白脸。当然修著史书是士大夫阶级的特权,魏忠贤作为政治上的敌人,被挂在历史耻辱柱上没什么稀奇的。

在士大夫们的眼里,宦官干政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决定的。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魏忠贤真的有史书上写的那么坏吗?这个说法值得商讨。

大明王朝到了天启年间,百病丛生,传统政治精英士大夫阶级已集体堕落,他们不关心如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而专注于党争。明朝的党和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不一样,他们是朋党,以利益为中心集合在一起,其中以“道德”大旗为号召的东林党势力最盛。东林党认为大明王朝所有危机是道德沦丧导致的,唯一改变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集合志同道合的君子,击溃其他反对派,自己主政,实现满朝君子的梦想,这个国家就得救了。

从理论上来看,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君子是不会作恶的。可你怎么保证东林党全是君子?楚党、浙党就全是小人?东林党攻击其他人的手段也是见不得光的,“红丸案”“廷击案”“移宫案”每一个他们参与过的政治案件,迷雾重重,到现在我们都搞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

魏忠贤主政后,他的党徒立刻编撰了《三朝要典》和《东林点将录》两本书来攻击东林党,历数东林党所策划过的政治事件。如果东林党真的一身正气,怎么会给政敌留下这么多把柄?

更何况“小人”和“君子”之别,就是可以讨论的。
“小人”有才无德,处理具体事务头头是道,但个人操守不行;“君子”有才有德,即能干又高尚,这种人多吗?肯定凤毛麟角。“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是功名忘不了”,人都是有欲望的。东林党更多是一群有德无才的庸人,干起事来不行,讲起道德文章来头头是道。在处理具体政务上,他们扮演更多是绊脚石的角色。

大明天启年间最大危机是什么?财政危机。每个封建王朝到了末期,财政都是一团糟,土地兼并所形成的利益集团在地方上跟中央对着干,利用官员特权不纳税。比如官声不错的徐阶,把大奸臣严嵩干倒,赢得一片赞誉,而在南京,他拥有上万亩的土地,逃税漏税,任凭自己家人横行不法,鱼肉当地百姓。这样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魏忠贤主政期间,抓住了财政命门,对地方上利益集团进行打击,逼他们纳税,并且开征工商税,朝廷财政大为好转。这才有钱给边关军用,守住国门,哪里发生灾害了,才有粮赈灾,维持住艰难的国事。

不管魏忠贤打击东林党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客观上缓解了朝政危局。从此也和士大夫阶级结下了仇,以至于在后世史书上成了大白脸。

当然,写下这条问答不是为了给魏忠贤翻案,只是提醒大家要从更立体的角度看待明末社会状况。社会是个复杂的综合体,人不能被一刀切为“君子”和“小人”,传统史书的道德价值体系是可以商讨的。


历史风云录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还是有其道理的!

其次,与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东林党人相比,魏忠贤更能识人用人。比如袁崇焕,虽然魏忠贤要求他对其谄媚,甚至为其修生祠。但是,魏对袁有绝对控制力。才是袁能够炮轰努尔哈赤,诱发了其最终的死亡,大大延缓了后金的崛起。而崇祯皇帝和东林党人,不仅不能完全控制朝政,而其互相猜忌。崇祯皇帝认为东林党人不能尽心尽力,东林党人认为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太过急躁。最终,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东林党出于猜忌心,也鼓动京城民众,使得袁崇焕不仅被处死,而且肉都被京城民众吃掉。直接导致了袁崇焕部将祖大寿投敌,后期明军统帅洪承筹投敌,也说明其与袁相比不仅不了解辽东,也不能统帅诸将!而无论李自成攻入北京,还是多尔衮攻入北京。这些东林党人都恬不知耻的投敌,没有一个人殉国。仅仅由于李自成对他们拷掠太甚,他们就甘愿叩拜多尔衮为亲爹。这一切,虽然是发生在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后,但是他在死前已经心如明镜。其直接例子就是: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还是下令厚葬魏忠贤。

总之,魏忠贤不死,明朝就有抵御后金进攻的物质保障;同时魏忠贤识人用人能力极强,从而可以使明朝可以有压制后金的智力储备!明朝绝不会屈辱的败于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后金!


地震博士

魏忠贤是一条恶犬,但是他可以看家护院

东林党人是一只乖巧的小猫,但却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悄悄的离开

政治军事制度的千疮百孔,让明朝这艘大船千疮百孔,修补已经无济于事了,最多是趁着船没沉的时候,号召所有船工奋力划桨前行方可苟延残喘

而魏忠贤,则恰巧扮演了这样一个霸道监工的角色


快刀斩乱麻之后,崇祯后悔了吗?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在明朝即将灭亡前夕,已经因国事操劳而过早衰老的的崇祯,看着镜子中憔悴的自己,询问身边的太监,意思是哥都干成这样了,为何国家还是这样?

小太监哭哭啼啼的说到,如果魏公公还在的话,不会这样的!崇祯听罢默然无语,随后下令厚葬死去多年的魏忠贤

这件事,不论是否可信,我们倒可以考虑一下,魏忠贤是否有这么大的作用?还是说,因为杀掉魏忠贤,导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时间回溯到十几年前,刚刚继位的崇祯,干掉了权倾天下的九千岁,将阉党一网打尽,几乎杀光了所有阉党的核心人物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留下的东林党就是忠臣吗?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后来的表现情况,我们也看的出来,东林党就是一帮嘴炮MAX,除了满嘴大道理以外,啥都不会啥也不干

结果就是,崇祯年间换过多任首辅,却没有一个拿上台面的,诸如温体仁、周延儒之流都可以称得上是秦桧式的人物,更有甚者,如曾深得崇祯喜爱的首辅魏藻德,在北京城破之后,二话不说就投了闯王

更别说其他的大臣了,比如在国难之时一毛不拔的大学士陈寅,面对刘宗敏,分分钟从家里就掏出了四万两现银!

这帮满口仁义道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士大夫,投降时的谄媚之态,真是令人作呕

所以,临死之际喊出诸臣误我的崇祯,应该是真后悔了!

天灾人祸下的大明,崇祯为何续不上这口气!

明朝并非是亡于后金之手,而是亡于民变。接连大旱导致西北地区民怨沸腾,因为大家要活命啊,如果有饭吃有酒喝,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呢?但崇祯没办法,因为没钱!

是的,崇祯年间国库空虚,给辽东抵御后金的军饷都拿不出来,何谈赈济灾民。于是,崇祯以身作则,吃穿跟乞丐没什么两样。据传,崇祯走路很慢,不是因为闲的,而是说他的衣服很破,除了外面一层,里面都打了补丁,包括自己的妃子老婆们,也不能化妆买衣服,要省钱!

但是,他对国家大事却很重视,绝非是道光作秀一样,只是表面节俭,崇祯给钱可真的都是从自己的费用里省出来的,而且真金白银说给就给,从不打白条

当初袁崇焕要军饷,穷的叮当响的崇祯毫不含糊的就给了20万两!所以有人说明朝灭亡时还有大量库银基本可以说是假的,但是大臣们是真的有钱啊!可是他们却务必抠门

穷的叮当响的崇祯,向众臣募集资金救国,结果捐款最多的竟然是太监。而诸如他岳父周奎这样的巨富,也只是将自己女儿给的钱拿出来作了作秀,还打了折扣!(自己扣下一半多)

这就是明末灭亡的原因,最大的

崇祯没想到,杀了一个奸诈但真性情的魏忠贤,却来了一堆奸诈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更为老奸巨猾的一群人

人妖九千岁,为何能挽救大明?

魏忠贤当权期间,可谓是明朝党争最弱的时候,因为天下之官皆阉党,五彪五虎、十狗十孩儿等左膀右臂全部围绕在魏忠贤的周围

而且,老魏真的是干实事的人,固然迫害了忠良如杨涟、左光斗等忠臣,但他却歪打正着的完成了一件大事——权力制衡,在魏忠贤当权的时代,士大夫阶层及富商阶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魏忠贤大力打压官商阶级,却对老百姓不错,那些富商巨贾、文臣大夫们面对魏忠贤的压榨无计可施,只能乖乖交钱,交权。这也就导致了天启年间的税收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持续下去到了崇祯年间,想必不会出现国库空虚,无钱赈灾的情景。那么西北民变是否存在也未可知

除了对政治格局的改变,魏忠贤还对明朝以文制武的弊端进行了修正,武将在外不再受朝中文臣制衡,以往武将在外带兵,说不定哪天就给人陷害了,不是抄家就是砍头。甚至说打了败仗或许不会死,而打了胜仗很有可能就给人抢功灭口

而在魏公公这里,事情就比较简单了。给钱!给足了钱,你在外打仗没人敢动你!有了功劳是我魏忠贤的,当然了也不会亏待你!

然而魏公公倒台了,随后阉党一扫而,明朝变成了这样

士大夫阶层重新崛起,加强了对百姓的压榨,但是税收不增反减。武将在外受朝中文官制裁,如后期的卢象升、孙传庭等猛人,全部死的冤枉

可以这么说,魏忠贤的倒台,标志着明朝权力自此彻底失衡

有人会说,魏忠贤没那么大的本事,崇祯说收拾他就收拾他了!

但是,我们应当考虑一点,在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何那些仁人志士都不曾异动,甚至说在崇祯有意要动魏忠贤之时,也少有人回应

但在魏忠贤表示告老还乡之后,才有了大规模的倒戈

因为在放下权力的前夕,魏忠贤依然有翻云覆雨的本事,无论朝中阉党还是边关武将,魏忠贤是一呼百应般的存在

只是,伴随着崇祯的后悔和自缢景山,一切都结束了

因为历史不可以重来,也无法再重演。魏忠贤未必可以延续大明国祚的水平,但在他立下的政治格局下,应该能达到支撑一段时间的水平

崇祯杀掉的是一只忠心耿耿的恶犬,留下的是一群见异思迁、奸诈自私的乖猫!



置身黑白的精彩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崇祯上吊前才明白自己被谁玩死了!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天启帝朱由校临终对朱由检的嘱托!可惜他没当回事!东林党借崇祯之手诛灭了魏忠贤!

满清历时百余年编纂的《明史》把明朝多位皇帝写的不理朝政,耽于玩乐。明朝皇帝虽然不“勤政”,但是国家机器却能够有效运作,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明朝皇帝的大智如愚;说明他们能够有效掌控平衡朝中各派实力,深谙驭人之术。伧促继位的小皇帝朱由检根本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老话说!不怕愚者惰!就怕愚者勤!崇祯若学哥哥少管些事可能不至于玩完得那么快!

魏忠贤是草根出生,做事还是比较为百姓考虑。河南等地发旱灾,魏忠贤积极展开赈灾措施,免除灾区赋税。同时筹钱修缮水利。辽东明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军需却从来没有缺过,每次魏忠贤都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军需让辽军恢复实力再战,所以虽然明军屡败,但其实还是压着后金在打,主动权仍在明朝手里。而且魏忠贤主要是加征海贸税商税矿税盐税来筹集资金,农税则能免就免,也就是征富人的税补贴穷人,结果就是文官士人阶层对魏忠贤恨之入骨。魏忠贤此举大大触动了以东林党人为代言人的江南工商地主们的利益。魏忠贤在司礼监期间,明朝没有发生过大的变乱,对后金的战事也处于不断转好的状态,因此说起来魏忠贤功大于过的。在当时,以他为首的一个阉党小集团 制衡了外戚宗室跟文臣两大集团。 崇祯诛杀魏忠贤后,帝国 的财政状态如何?一年不如一年啊,最后明朝是穷死的,知道不? 明朝最大的蛀虫根本不是太监集团,而是外戚宗室文臣,这两条大蛀虫在帝国的身上不断的吸血,最后把明朝吸死了。国家打仗需要钱粮 ,要钱粮必须加征赋税。没有了魏忠贤阉党集团的制衡,无法加税于江南的工商地主,只能加征农业税,这只能逼反吃了上顿儿没下顿的农民们;因为明末几十年正赶上全球性小冰河气候,黄河以北地区农业都歉收;果腹都成问题,你还要加税,能不反吗?

江南税收是大明的血管!魏忠贤当政时每年有数百万进帐!东林党掌权后连几十万也收不到了!

我们知道的魏忠贤是东林党口中的黑山老妖!真实的魏公公若真是那么可恶他能束手就擒吗?自古太监再横也是皇帝的看家狗!太监只忠于皇帝!而朝臣可是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的!明朝的帝王在这一点上都很明白!唯崇祯被迷了心窍!志大才疏!急功近利是崇祯的死穴!


peter1955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眼见大明王朝大势已去,面对这样的变故。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发出了“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这时候,崇祯皇帝才最终领会了皇兄临死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正是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前5天的这个感悟,后世才有了关于“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争论。那么作为一个太监的魏忠贤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保证大明不会灭亡呢?

大奸之臣亦是大忠之臣

关于魏忠贤的评价,多是偏向于负面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魏忠贤对于权力的渴望,为了争夺权力联合客夫人祸乱后宫,然后排除异己把持朝政将政敌一一扳倒,最终引发了与东林党的党争。正是这一系列党争,一点一点地耗费了大明王朝的国力。所以说在很多史学家眼里,魏忠贤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大奸之臣。然而记载这段历史的大部分是被魏忠贤排挤的文官集团,所以出于政敌的身份,关于魏忠贤的记载在现在看来可能过于偏激、主观。从现在的角度,客观的说魏忠贤确实是一个大奸之臣,但是我们也要看待他把持朝政期间的一些政绩,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政绩,才使得大明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从天启帝的角度而言,魏忠贤就是一个大忠臣。

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一向被认为是任人唯亲的魏忠贤,却一反常态的坚守原则。明末皇太极率兵攻打锦州,作为魏忠贤的亲信袁崇焕下令不救援锦州。后来袁崇焕手下满桂公然违令出兵救援锦州,最终与坚守锦州的赵率教一同击退皇太极,并取得宁锦大捷。事后魏忠贤论功行赏了满桂、赵率教,处理了一直以来对他百般奉承的袁崇焕的怯敌避战之罪。此外魏忠贤把持朝政之后,接连任用了兵部尚书赵南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虽然这些人骨子里都是不服自己与自己作对,但是这些人都是能臣、直臣。正是在这些能臣、直臣的统领之下,明朝与后金的边境局势才能相对平稳。在边境将领的任免奖惩上至少说明魏忠贤也有爱国之心,这样一个奸臣至少还是一名效忠皇帝、民族的忠臣。

自断财路的崇祯帝

魏忠贤主政期间,对天启帝最大的一个帮助就是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保证了大明王朝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营。崇祯帝一上台就诛杀魏忠贤,并废除了魏忠贤主政期间这财政税收政策,最终导致国库空虚,赈灾无粮,军队无饷,农民起义爆发,镇压军队平叛不积极。如果是魏忠贤不死的话,至少崇祯皇帝不会面临国库空虚这样的窘境。另外魏忠贤在一些关于老百姓受灾和辽东战局的是还是比较上心的。为了给辽东将士们提供兵器马匹等物品,魏忠贤以个人的名义捐献了大量财物。两浙受灾时,魏忠贤主张,免除为皇家输送物品的专营户向内库交纳的孝敬费用。征用物品入库,须交纳小费,以便验收合格,这是明朝管库太监创制的恶例。废除这个恶例,魏公公也算多了一件德政。魏忠贤这个人,虽然渴望权力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理财能力,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还是懂得牺牲自己的利益的。

看完朋友,记得随手关注苏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内容等着你~~~


苏子侃历史


如果用这样的话语表述来说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要么有孔明之智,要么有张飞之勇,但是这魏忠贤,大家并不陌生,崇祯皇帝的宠监。

在一般读者普遍的印象中,这些宠监专门利己,从不利人,他们不但吃拿卡要一般的老百姓,比如说买房置地,侵吞百姓资产,加剧社会矛盾。

即使对于那些官僚、豪族地主,只要他们觉得合适,照样欺负不已,这相当于直把皇帝当人看,其他的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同时魏忠贤一类的宠监还参与政争。

明朝后期严重的党政,不仅仅有各门各派看似“高明”的学说,还有崇祯皇帝最宠信的一批人――太监的推波助澜,他们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信,积极打压东林党人说实话就东林党被打压这事,魏忠贤等人做的倒无可厚非。


因为东林党一伙人普遍的都是夸夸其谈的浮夸分子,有真才实学的没有几个,但他们搞得各种言论,可以说把整个晚明的社会风气带的乌烟瘴气。

不管那朝那代,最怕的就是沽名钓誉者的蛊惑,因为人心不古,平静如水时看不出什么,一旦社会起波澜,暗娼的牛鬼蛇神便会出来作怪,试图混水摸鱼,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

但这样说绝不是就肯定了“魏忠贤不死,大名不灭”烂说,还是那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莫道魏忠贤死了,他活着说不定怎么折腾晚明呢。

遇人不淑,用人不贤,大明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太监”魏忠贤跳出来,就能改变什么的!


历史三日谈

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是按照皇帝来培养的,他和他哥天启帝的老爹朱佑樘(泰昌帝?)本身就担惊受怕了一辈子,刚当上皇帝一个月吃了太医给的泻药,拉的不成样子怕都掏空了,还不长心眼,一个半吊子给了两颗红丸,也就是春药也敢随便吃,这二杆子样子,哪像皇帝气派?大儿子天启文盲一个,小儿子就很聪明了?

一切都是气数到了。

本来要是没有鞑子,明朝正在经历资本主义进化,国家自己正在调整,许多地方不用官员也能很好治理,正在改革最脆弱的时候,内外一顿猛捶,这只刚化茧准备成蝶的蚕蛹,一定能绚丽地走向资本主义。

可是没办法,朝堂乱了,即使民间能人,基层能人再多,一次次打败各地流民,爬到能掌兵权的地位,就被卷进朝堂,明末出了多少名将?都是刚一露头,就被卷入朝堂。

只能说,崇祯根本没有能力维持自己的政府,志大才疏,却以为自己能像朱元璋一样能把事都自己干了,一年换一届内阁,而朝堂上根本就没把他崇祯放在眼里,只是眼看着自己的小家,办起事来根本就是凑合。

要治这些滚刀肉老油条,只有扯下温和的面具,比他们更无耻更狠,但是崇祯只能说满朝大臣皆该杀这句话,根本没办法引导这些人去干事,自己干不了,当时要是有那种狠霸势力,像魏忠贤这类人,至少不会把底下这些东林党放出来。

一旦放出来,皇帝又是没本事,这些人都是面上的孔圣后裔,最注重私名,做任何事要以自己的名声,自己族群的利益为主,这是千百年的惰性,可以说,就是这种惰性,让崇祯的朝廷根本没有凝聚力,也没有新的冲击能让他们醒过来,所以这就是个大泥潭,只能把明朝就这样窝囊地拽进深渊!


秦岭玄超

在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在煤山上的那棵老歪脖子树上上吊的前几天,大太监曹化淳见大明灭亡之势已无力回天说到:“忠贤若在,此事不至此”。

其实万历皇帝和魏忠贤也并不是平常我们想象的那么混暗。主要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和魏忠贤把东林党那群文人得罪了,那些文人自然而然的要把这两位黑的连妈都不认识的地步。

历史上明熹宗在临终时对弟弟信王朱由说:“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崇祯帝一登基就把魏忠贤给干掉了。恐怕十七年后在煤山上准备上吊的崇祯帝才明白哥哥的嘱托,不知道内心有多少只草尼玛在奔腾。要知道在魏忠贤权倾朝野时的东北,虽然萨尔浒之战大败,但是魏忠贤任用熊廷弼把努尔哈赤打的叫爸爸,亲自跑到后金的势力范围内巡视,袁崇焕宁远大捷一炮把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不久就“挂了电话”。

在魏忠贤延续明神宗征收商业税、出版税、矿税、盐税,还允许老百姓穿丝绸,说白了只要你交钱。这也就解释了明末神宗、熹宗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而且在灾年对灾区减轻傜役,对江南商贾富贵之地给以重税,种种政策也就自然的得罪了那些文人。那些东林党的文人道德口号喊得整天响,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喂草。就容不下相对于他们干实事的阉党,借崇祯帝的手干掉了魏忠贤。

最后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帝叫群臣们捐钱,要搜刮几百万的国丈捐钱,可这国丈才捐一万。被太监一通狂揍!

居然在崇祯自缢后的南明政权还是保持这这种习气,当清兵快打到南京时,他们还在争皇位!笔者真是纳闷南明还能坚持十八年之久,奇迹!


陆弃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明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的遗嘱。

说起魏忠贤,现代人比较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奸臣,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至看了明史,看了更多关于明朝跟魏忠贤的资料,才发现这是带有非常大偏见的。

首先基于大明角度说一下魏忠贤:

1、忠

你是皇帝你要钱,他给你弄来钱;你要大臣听话,他给你监督各诸侯个大臣,这帮人家里掉个铜板,你在宫里就能听见响声;你要朝政清平,他给你监督各种规章制度、抚恤赈灾的实行。这样的大臣,对于大明皇帝来说,如果这都不是忠臣,那整个大明也没谁敢说忠了吧。因为魏忠贤再怎么折腾,也没损耗你皇权一分一毫。甚至说,他就是皇权的代表。

2、功

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

关宁铁骑不用裁员,军饷仍可足量正常发。皮岛军队不用精简,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寄居海岛的毛文龙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本着中庸之道,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毛文龙也算干吏,积极进取,开拓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授毛文龙“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和尚方宝剑,人心笼络绝对到位,搞得毛文龙热血沸腾,誓死巩卫皮岛、朝鲜本土。盛京的西面,从宁远至锦州,本来荒凉破败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魏当九千岁的几年几乎与关外捷报频传的时间同步,宁远大捷大炮轰伤努尔哈赤(回盛京后不久死去)。宁锦大捷明军多次重创皇太极。丁卯之役,毛文龙在朝鲜拼尽血本击退阿敏数万八旗军,阻止了阿敏当朝鲜王的梦想。皇太极东奔西突累到吐血没捞着什么好处,只能龟缩在盛京。

而保障这一切的,就是魏所实行的税制!


然后,我们基于历史角度说一下对魏忠贤的偏见之所以那么大的原因:

1、满清几百年统治对明史的编纂

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在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明朝皇帝的抹黑,对明朝能臣的抹黑,遗留当世的所谓“史料”,增加了“佐证的真实性”。

但是有谁知道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

对于大明,有一句即时现代人读来仍非常震撼人心的话:

天子守国门 君主死社稷

这是大明对黎民百姓的承诺,这是大明对蛮夷异族的宣告,这是华夏封建社会最后一根脊梁。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从初创到没落,仅仅大明朝,是真正做到了我之君主与朝庭可以失败但绝不投降的傲气,即时无能为力到自绝身亡也不屈辱求生的。

这种东西,是会使任何入侵者都颤抖的,所以,抹黑、误导,毁灭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2、士林清流的口诛笔伐

魏忠贤最大的过是什么?

为巩固个人权势,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不过就是把只能夸夸其谈的所谓士林清流杀戮一通而已。

在儒学当道的封建社会,这就是魏被口诛笔伐彻底定性为“奸臣”的最大原因。

就我们知道一直被魏打压的袁崇焕,可谓是政敌,但是在魏当权的时候,战争,国之大事,魏是从来没有过半分疏忽以及故意拖后腿的,所有供养、资源,没有半分克扣,所以袁最大的战功也是建立在魏当权的时期。

可见,对朝庭有用的人才,魏是全然没有杀戮的意思,只有那些只能一张绣口指点江山的挡道人、障碍,才是魏为了大明基业决然一一扫清的。

3、当代影视作品对历史人物的随意解读

为了影视效果,当代影视作品鲜少能以最客观的角度来还原历史人物,所以从几十年中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影视作品中,更进一步地误导了现代人的印象。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有更多见解,可以共同讨论哦!


知客云 - 知识技能募资平台,知客和你一起 重新定义学习

一个有趣的线上学习平台在等着你哦,知客云(zokocloud)


知客云

明朝不是败于军事,而是败于人事,祟祯只知做秀,不知朝事。

大西北遭灾,首要任务是防反,维稳是第一要务,攘外必须安内,就要向地主开刀,让他们出钱,不然谁都逃不过灾民打土豪。

而崇祯只会自己吃苦,不会用刺刀逼土豪劣绅出血,才造成亡国亡族。

中国的士大夫最会玩文字游戏,劣绅最会见风使舵,地主最会见投机取巧,如果不用刺刀顶着,没一个人会为国捐金。

魏忠贤掌握东西场,相当于掌握了公检法,可以对士大夫,土豪劣绅生命予取予夺,让他们出钱买平安。

崇祯在没有找到取代魏忠贤人时,就灭了魏忠贤,属于自废公检法,土豪劣绅也就更加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不为国出钱出力,只会口头嘉奖祟祯。

所以明朝灭亡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废了公检法,也就废了国法,没有国法怎么成方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