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點”媽媽到“別急”媽媽,這條路走了多久,我就有多後悔!


從“快點”媽媽到“別急”媽媽,這條路走了多久,我就有多後悔!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經常一錯題就崩潰大哭,遇到一點事情不如意就心煩意亂,然後我一看到孩子如此,情緒也跟著上頭,於是兩個開始大吵,經常會鬧到“日子快要過不下去”的感覺,雖然知道我們倆情緒都有問題,但誰也沒有改變,於是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過著……我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但從來沒想過這跟我的溝通方式又莫大的關係。

直到有一天,陪著孩子足球練習墊球,孩子墊不好在那一邊墊一邊哭喪著不停地抱怨,要是往常,我一般在他念唸叨叨一段時間後,會呵斥著講所謂的道理:踢不好就多練,那誰誰誰,他們踢得好是每天都在練,你才練幾天啊,就想著一飛沖天啊?(現在看起來好傷人,但每次說這話都是無意識脫口而出,情緒一上腦育兒書都白讀),那一天不知道是怎麼了,開口說:彆著急,慢慢來,深呼吸下,天天堅持慢慢就好了!(同樣的意思,換了一種正面的說法),當時孩子愣了愣(估計是驚訝我沒有呵斥他,也沒有講大道理),慢慢地他調整情緒,後面越踢越順,完全超水平發揮,於是“母慈子孝,雙雙開懷”,回家時他對我說:“媽媽,你以後像今天一樣跟好好我說話好不好,我就不會那麼急,我一急就踢不好。”當時,我的腦子突然“叮——”一下,很多畫面都朝我湧來:

孩子很認真地做題後,我說,超時了,還要快點。他崩潰大哭:我很努力了!

孩子很用心地畫畫,我說,很好,不過細節還不夠。他聽後很沮喪。

寫作業,看他磨磨蹭蹭倒騰幾個來回後,忍不住大火呵斥:快點去寫作業,磨蹭什麼!

……

從“快點”媽媽到“別急”媽媽,這條路走了多久,我就有多後悔!

天!每一個畫面裡,我都是那個語言刻薄到面目全非到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孩子其實已經做得夠好的了,我有時誇他,綜合素質很棒,體育繪畫很優秀、成績也不錯。但當孩子沒有做到符合我心理預期時,我的語言就是變成了一把“鋒利的刀子”,什麼正面管教,什麼積極溝通,一遇到自己看重內心“著急”的事情,全都失效了,就變成了催促、指責,講大道理甚至斥責。接著惡性循環,結果導致我自己也很崩潰:我明明看了很多育兒書,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孩子變成這樣?是不是很熟悉?很努力,但得不到認可。於是我把自己的內心的“焦灼”轉化成刻薄的語言來發洩卻毫無意識,以為自己只是督促,為孩子好。這幾年,我到底做了什麼?(捂臉)

還好,一切還不晚。

在責怪孩子有情緒前,我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努力不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在他數學計算有錯題時,我明白指責他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孩子考試不好影響升學而自己焦慮,其實孩子已經認真學習了。我把指責換成“慢慢來,仔細一點會跟更好!”

我在訓斥孩子做事拖沓時,我先管理我自己的語言,我清楚自己是擔心孩子浪費時間,卻忘記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於是我儘量保持沉默,告訴自己:慢慢來,不要急。

當我開始對自己和孩子說:慢慢來,不要急時,一切似乎有了轉機。孩子的情緒慢慢緩和,不會“一說就哭”,開始進入正向循環。

從“快點”媽媽到“別急”媽媽,這條路走了多久,我就有多後悔!


我把以往經常說的大道理:你的內心不夠強大、你的作業質量效率太低,你的畫細節不夠……有意識得換成正面管教裡的語言:我看到你因為**事開心我也會這樣,不過我們要相信經過努力會變好;我看到你做作業時來回走動,不夠專心,這樣做作業的時間就拉長了;我看到你畫畫有些著急畫完,其實不用著急,有很多一幅畫要畫很多天,甚至有幾年的……

孩子的變化緩慢但可見,我努力告誡自己不要心急,一定不能心急,因為我一心急就會口出“錯”語,會傷害孩子於無形。

從“快點”媽媽到“別急”媽媽,這條修行路走了多久,我就有多後悔!無論我現在有多著急,無論自己有多失望,我都按住自己內心所有的焦躁與不安,換以最平靜的鼓勵與堅持。我明白媽媽是孩子最後保護線,自己一定不能成為“劊子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