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如何從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請體系?

如何從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請體系?本文將從是三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最近對邀請好友做任務類的產品功能思考還是挺多的,有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

寫文章前,再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的邀請好友類文章,刷了大半,有很多都挺不錯:有深度、有案例、有數據、有實操建議。

貼部分好文如下: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大部分文章都基本會落腳在:邀請功能的某個點或者整條線上,比較易讀,也有衝擊力。但我較少看到:體系化的文章(或許我沒看到)。

今天筆者試著來寫一寫:如何從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請體系。筆者才疏學淺,僅是一個角度思考,歡迎一起探討成長!

在構建邀請體系時,筆者以如下3個問題反思它的價值:

  1. 這套方法論,是不是一種可遷移的能力?不管是哪個行業、哪個產品階段都能使用。
  2. 這個邀請框架,從滿足業務訴求上,是不是延展性強、複用性高?
  3. 這種組件化的設計理念,是不是可以快速適配80%以上的邀請需求?

如果,以上問題都有肯定的答案,那麼它的目的就達到了。

本文框架概覽:

1. 為何要做邀請功能?

2.系統化的邀請體系該如何設計?

2.1 搞懂宏觀:邀請流程視圖及底層架構

2.2 發力微觀:做個有靈魂的產品

2.3 設計組件化: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3. 邀請能力升級:數據驅動產品迭代

1. 為何要做邀請功能?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做之前,搞清楚為什麼做,往往更為關鍵。

你可能會說:競品做了一個邀請功能超級好,帶來了很多增長,我們也做一個試試;

或者老闆說:最近我們產品的用戶增長遇到了瓶頸,需要用老帶新的方式,提供新的增長點。都可以的,搞清楚目標及定位就ok。

筆者認為:邀請功能持續被大家推崇,有兩個大原因:

  1. 流量紅利消失帶來的焦慮感。付費型流量貴、質量不可控;私域流量不一定具有普適性、也未必玩得轉;
  2. 邀請功能作為其中一個流量抓手。免費、可控、有背書,自帶BMG式的出場讓大家滿懷期待。

當然,從大方向上的達成一致,並不意味著條件成熟。是否真的、需要立馬採取行動?不妨用下面的三個問題check下。

(1)當前產品所處的是什麼階段?

種子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相對來說,拉新和穩定期比較適合藉助MGM來獲得更多的增長。

(2)當前產品遇到了什麼問題?

增長乏力、留存低、復購差。如果這些問題都存在,可以考慮啟動MGM。

(3)解決產品當前的問題只有邀請這一種?

自然的流量太少、付費的流量太貴,主動推的流量質量差。那麼玩好MGM是個不錯的選擇。

上述問題,如果你都想清楚了,那就開始行動吧!

二、系統化的邀請體系該如何設計?

邀請好友功能,一般說成MGM(member get member),會員拉會員,即為常說的老(M1)帶新(M2)。根據開篇說的三個問題,體系化的邀請功能該如何思考及落地?

2.1 搞懂宏觀:邀請流程視圖及底層架構

(1)邀請流程視圖

從用戶來角度,邀請功能有一套完整的、標準的流程視圖:M1先做什麼?M2後做什麼?最終他們獲得什麼?

見下圖:

共7步,每一步都有對應的要點及交付物,這樣也就方便需求方快速地提交需求並及時響應,下面以:step2和step4 舉例說明下(完整的內容,可聯繫筆者)

step2:業務交付內容

MGM作為平臺的能力,需要適配不同業務方的需求,比如平臺運營,需要拉新、拉回流;某一塊業務,需求就偏向於拉業務的銷量。

此表的作用有兩個:

  1. 充分調研業務的需求,因為作為設計者,你不可能完全瞭解業務;
  2. 管理業務的需求,按照業務的迫切程度,排出優先級及管理預期。

step4:M1邀請頁

這個頁面非常關鍵,也是決定分享率的重要因素。在設計的過程中,既要考慮頁面框架的通用性,也要考慮特殊業務場景的需求。但M1的邀請頁設計的核心是不變的:把握M1的需求,給予他們一個充分的動機,並降低他的完成成本,即為:需求–動機–能力。

動機:為什麼用戶願意發起邀請,是因為活動福利,還是因為炫耀?

能力:用戶發起、達標是否容易達成?流程是否足夠簡單?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2)MGM底層架構

上面說了MGM的用戶視角規範流程,但僅有前端的規範是遠遠不夠的。產品經理需要抽象出邀請功能的系統能力,以對接上前端應用。見下圖,分4大模塊;數據、系統能力、運營配置以及前端應用。一個MGM需求要快速上線、功能要高可用,就要重點打磨兩個方面:

MGM的組件能力:邀請組件能夠快速在業務場景、活動頁面配置並上線。

中臺能力-達標工廠:簡單的業務不需要中臺,如果是一個金融類的產品,就有非常多的達標條件,需要將各類條件抽象出來,集合成業務中臺,實現各類業務快速組裝、配置、調用的訴求。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2.2 發力微觀:做個有靈魂的產品

有了整體的框架,還不夠,還需要從細節處著手,從微觀層面發力。在邀請類功能裡,什麼是微觀?微觀是:產品界面的信息結構如何佈局,交互細節如何設計。

M1邀請頁面、M2參與頁,並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它是有靈魂的,遵循一定的設計邏輯的,筆者稱之為:加工流水線。

較多的啟發也來自於,何楊老師寫的《產品文案如何寫,才能高效表達產品賣點》一文中的精髓:池子法則。圖示如下:A代表動機,B代表能力。有了持續、穩定的輸入,才有更優質的輸出。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利益池:枚舉邀請頁面的利益點,挑選、提煉重點幾條對M1觸動最大的利益點。

動機池:包含行動目的,以及採取行動所需付出的成本。

成品池:對關鍵元素進行加工,利益點&動機&能力,排優先級並逐一陳列。

具體怎麼應用:以瑞幸咖啡的M1邀請頁面來舉例。

利益池:

  1. 獎勵一杯咖啡
  2. 好友免費喝一杯

動機池:

  1. 動機:現在我想免費喝
  2. 能力:分享一下就好了,很簡單

成品池:

品牌主圖+利益點(易記憶)、採取行動(分享)、查詢獎勵(關注點)、活動規則(收起)

概括:頁面結構清晰、利益點突出、參與流程直接。整體設計絲毫不拖泥帶水。

方法论:如何从0到1搭建一套完整的邀请体系?

2.3 設計組件化: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這一部分,交互視覺的同學是大有可為的模塊。目標就是:通過設計模塊組件化,能夠像樂高積木一樣,快速搭建出一個MGM活動頁面。組件可複製、可延展。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支持業務需求。

筆者認為可以抽象的組件有:

  1. MGM入口場景的設計圖
  2. 頁面主圖的利益點排布規範:花錢的、不花錢的
  3. 獎勵內容設計:花錢的:定額獎勵/階梯獎勵/驚喜獎勵;不花錢的:情感化分享卡片
  4. 邀請流程模塊:流程事項123
  5. 活動規則:展示形式,頁面平鋪還是彈窗

先搭載整個設計化組件框架,再根據業務活動一次次優化、完善,最終形成完整的MGM設計組件庫,減少重複勞動。

3. 邀請能力升級:數據驅動產品迭代

一個有價值的產品,一定是能接受住考驗的。而數據,就是其最好的證明。因此,筆者願意將數據部分單獨來講,反思下從開篇我們說的:3個問題。

3.1 方法論是否能遷移

就要監測這一套系統的方法論,能否適配各類業務、各種行業。大家不妨放到各種業務場景下,檢驗它的可用性。

3.2 框架是否高可用

1)是否支持各類業務達標要求,反觀達標工廠的顆粒度支持情況。

2)邀請活動的效果:M1分享率、M2達標率,兩者所對應出來的指標,如果過低,就要從兩個緯度思考:未分享前:突出利益點,分享後:增加流程管控:觸達能力(未達標提醒、活動快結束提醒)、常態的參與入口。

3.3 設計組件能否支持80%以上的需求

每來一個活動,請反思現有的設計組件,能否滿足,是否需要重新設計?

以上就是本次要分享的內容,我們來小結下:

  1. 首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做邀請功能,不能病急亂投醫
  2. 構建邀請體系:既要有宏觀視野,又要從微觀發力,以設計組件實現四兩撥千斤
  3. 以數據監測不斷驅動產品迭代升級

以上,就是本次內容~

送大家一句話:切勿夜裡想千路,明日走老路,想清楚就行動吧!

#專欄作家#

行走的大雄,微信公眾號:大雄背起行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產品經理,有多款千萬級產品設計運營經驗,喜歡健身、跑步,關注做事的槓桿方法。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CCO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