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很多人寫文章都有一個習慣,即提筆就寫,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這樣寫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1)你很容易寫著寫著就跑偏了,最終寫出來的文章跟你最初的設想偏離很大;

(2)你會寫得很慢,甚至寫不下去;

(3)你的文章最終可能變成了邏輯混亂的碎碎念、流水賬。

如何避免這種“管不住字”的情況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寫文章之前先搭建好文章的框架。

文章如人,立意是靈魂,結構是骨架,事例是血肉,語言是服飾。如果離開了強健的骨架,那麼高尚的靈魂、 飽滿的血肉和精美的服飾都將無以附著。

精準的題意、豐富的事例和優美的語言,有了合適的結構框架才能更好地展示出來。所以,框架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是思維模式的體現,更是謀篇佈局的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文章的框架這個話題,到底有沒有一種思維方式,能夠讓我們儘快的掌握文章的框架結構,能夠讓讀者看懂我們的文章,也能讓我們酣暢淋漓的表達我們的觀點呢?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有,這就是閉環思維!

閉環也叫做“反饋控制系統”,是利用實際輸出值和期望值之間的偏差進行調控,使輸出值儘量接近於期望值。

閉環思維就是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管想到哪裡,不管做到哪裡,都要將我們的想法、做法反饋到發起者那裡去,通過信號的閉環傳遞,來隨時修正我們想法、做法的思維模式。

拿到寫作框架上來說,我們在列框架的時候,從開頭到結尾都要緊緊圍繞著我們的中心論點,並根據論證的過程隨時調整我們的各類素材和表達手法。

那麼,如何利用閉環思維搭建一個萬能的“文章框架”呢?

這裡主要有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也是環環相扣,緊緊聯繫的一個閉環。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第一部分:開篇引題,用短而精的故事引出話題,打造完美“鳳首”的同時,給我們的閉環找到“圓心”

清代文學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深刻闡釋了文章開頭的重要意義。

鳳首贏得百媚生,所謂“鳳首”,是指文章的開頭,要像鳳凰頭冠一樣的美麗動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讀者的目光,對讀者產生高度的吸引力。文章開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別人願不願意把這篇文章看完。

所以,好的開頭,是一篇文章引人入勝的先鋒部隊。

文章開頭至少有三項任務:首先,要吸引人閱讀;

其次,為全篇文章定調,要有明確的方向,也就是說找到我們閉環的“圓心”;

最後,要釐清思路,有條不紊地展開文章的第一步。

通常情況下,文章的這個部分主要是要把握以下三點:

①篇幅要短;絕對不能太長,如果在頭條上面寫文章的話,字數儘量控制在300—400字之間,過長了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過短了問題說不清楚,讓人感覺糊里糊塗;

②所選的故事話題要小;最好是從身邊的小故事入手,要接地氣,千萬不要上來就談人生、講理想,這樣的話題太大,我們一篇文章根本寫不清楚,甚至一本書都寫不明白;

③標題要足夠的吸引人;很多時候,這一部分的小標題是直接可以當做大標題來用的,所以這部分的標題必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否則打開率絕對不高。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第二部分:揭示主題,開門見山告訴讀者主題,避免讓讀者思考耗費更多的“ATP”,給我們的閉環點出“圓心”

我們的第二部分呢,就是點題的部分,這一部分的關鍵詞是“直接”,開門見山。

新媒體寫作不像傳統的紙媒那樣需要可以留給作者很多時間,去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對於新媒體來說,讀者留給你的時間非常少,而且你的大部分對手甚至不是其他的作者,而是跨領域的,比如王者榮耀,比如吃雞等等。

如果這時候你再給讀者講一堆亂七八糟的道理,那麼,你的文章只可能被無限制的打敗。

所以,這一部分,在延續第一部分短的基礎上,這裡要直接的告訴讀者你要說的主題。

比如,你想寫壓力,在這裡,你就直接告訴讀者,今天我們聊得主題就是職場壓力,然後給出名詞解釋;

如果你想給讀者說的是懶螞蟻效應,這一部分,直接告訴讀者什麼是懶螞蟻效應,然後給出名詞解釋。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這一部分,通常情況下,也有一個公式:

①一句話點題,告訴讀者你要說的主題;

②100字以內進行名詞解釋,說明一下你的主要名詞;

③熱劇或者小例子,對你的主題進行正面或者反面的解釋。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第三部分:緊扣主題,給出三個以上的方法論,堅持“尺規作圖”,一步一動的把我們的閉環“畫圓滿”

這一部分,通常也是文章篇幅最多,實用價值最大的部分,是最令作者頭疼,但是又最受讀者期盼的一個部分,這個部分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你文章的收藏量和轉發率,是讀者是否對你認可的關鍵。

現在,就來給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我們的的“閉環思維”把這一部分說清楚。

通常說來,有下面兩個要求:

首先,我們的每個方法論都必須是圍繞主題,不能方法論跟我們要講的主題“圓心”偏移

比如,我們的文章講的是壓力的問題,方法論部分就應該圍繞如何緩解壓力來做,而不能隨著你的意願天馬星空,前半部分寫了壓力,寫著寫著又寫到焦慮了。

我們必須捆住我們的手腳,真正讓方法論圍繞中心論點來展開。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第二,我們的方法論之間必須有遞進的關係,講道理的同時也要有弧度,決不能一線平推,最好在標題上也有所體現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三個方法論之間,在跟我們的圓心相呼應的同時,三者之間也要有層層推進的遞進關係。

這裡呢,不給大家講一些大道理了,就單純的給大家說說如何做才能實現遞進的關係把,也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公式。

解決任何問題,不管是職場還是育兒,都可以從下面三個部分來實現方法論的遞進。

方法一:從我們生理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給出方法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不管是壓力、焦慮、還是社交困難,我們都能從生理學的角度找到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比如,你寫壓力,可以分析一下激素,可以分析一下大腦。總之,就是從人體構造學的角度,來指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問題,給出方法論。

這個原理呢,跟上面是一樣的。就是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心理學上對應的找到解釋,然後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三:就是落實到行動上。

不管我們前面從生理學上面講,還是從心理學上面講,最終的目的都要落實到行動上,從行動上落實對某個問題的解決。

總結一下,我們的公式就是:

方法論一:從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原因,給出方法論;

方法論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給出方法論;

方法論三:從行動的角度分析,給出方法論。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當然,這種遞進方法論的本身也是一種從身體到心理,再到行動的“思維閉環”,相信你在多次利用這種方法輪的公式以後,也會有自己的思考。

第四部分:總結回顧,將引題、點題以及方法論部分重新做個回饋,把我們文章的整體閉環“畫圓滿”。

我所說的最後一部分呢,就是文章的總結部分,很多朋友不注重這一部分,甚至很多時候都懶得寫這個總結部分,如果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呢?

最大的問題就是會讓讀者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感覺文章還缺點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前面你雖然已經把方法論給了讀者了,但是由於缺乏重新的加深,讀者的思維聚焦點最後就會完全的落在方法論的第三點,沒有文章的總體感覺,所以會感覺問題沒有解決,感覺意猶未盡。

此外,作為新媒體文章來說,如果缺乏這一個總結,讀者想要回顧文章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會看文章,這樣堵著的閱讀體驗也比較差。

那麼,作為文章的回饋部分,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一般情況下,可以參照下面的模板: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了XX的話題,然後分析了XX的原因(不足之處),最後給出瞭解決XX問題的三個方法:

第一:XXXXXXX

第二:XXXXXXXX

第三:XXXXXXXX

閉環思維——搭建“靠譜”文章框架的思維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