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大帝"稱號?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羅馬帝國廣場雕塑

提起查理曼帝國,就不得不提到其前身法蘭克王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龐大的帝國一分為二,於是便有了後來的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雖然兩大帝國都承繼了羅馬帝國的輝煌,但國力早已經不如先前,時常被周邊的蠻族所侵略,其中以西羅馬帝國遭受的侵略最為嚴重。西羅馬帝國皇帝雖然嘗試著想要在歐洲站穩腳跟,怎奈蠻族的侵入實在過於頻繁,最終還是轟然倒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就宣告了滅亡。

當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周邊的蠻族一擁而上,瓜分了其土地。其中,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部落搶佔了高盧地區,成為了這片土地新的主人。公元481年,克洛維在此地建立起法蘭克王國,而他所開創的王朝也被稱之為墨洛溫王朝。

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對歐洲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法蘭克王國是繼羅馬帝國後第二個影響了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國家。不過,前期的法蘭克王國並沒有如此重要,真正影響到歐洲發展的時間節點還是從查理大帝統治法蘭克王國時期開始的。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法蘭克王國奠基人克洛維


整合法蘭克王國,並承繼丕平遺志

早在公元4世紀左右時,法蘭克人就來到了羅馬帝國的邊緣地帶。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呈現衰敗的趨勢,無法像過去一樣將法蘭克人驅逐出去。與此同時,羅馬帝國也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再頻繁發動大規模戰爭,所以以妥協姿態允許法蘭克人定居在羅馬帝國境內。作為交換,法蘭克人要承擔起保護羅馬帝國在高盧地區的領土安全。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帝國的現狀更加大不如前,就連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都很勉強,對邊境地區的控制能力自然更加衰弱了。不久,西羅馬帝國便徹底崩潰,之前和法蘭克人的約定自然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在這種大背景下,法蘭克人決定開始擴大自己的領土面積,以求脫離羅馬帝國的控制。

公元486年,克洛維成為法蘭克人的首領,並帶領部族徹底清除了羅馬人在高盧地區的殘存勢力,成為這片土地的實際統治者。隨後不久,克洛維就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屬於法蘭克人自己的國家,也就是法蘭克王國。不過,克洛維對當前的版圖面積並非十分滿意,在建國後不久就繼續對外發動征服擴張運動,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勃艮第王國。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法蘭克王國建立之初的周邊局勢

勃艮第王國的發展歷程和法蘭克王國非常類似,只不過是由勃艮第人建立起來的小型國家而已。克洛維雖然善於領兵作戰,但無法吞併實力相近的勃艮第王國,故而又將目標轉向了西哥特王國。七年後,西哥特王國覆滅,法蘭克王國的疆域因此而得以擴大。

在克洛維發動對外征服戰爭的同時,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並拉攏法蘭克人中的貴族集團,他將那些在征服運動中獲得的土地以自己的名義敕封給了貴族集團,這就構成了采邑制的基礎。不過,這一時期的采邑制還並未成為定製,直到查理·馬特執政時期才成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這已經是後話了。

之所以提及此事,是因為後來成為定製的采邑制給歐洲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采邑制的推行,歐洲才進入了封建時代。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手持權杖的克洛維

前文已經提到,此時的法蘭克王國還相對比較弱小。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克洛維選擇與基督教皇結盟,成為了一名基督教徒。在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羅馬教皇的影響力就開始大幅下滑。

當克洛維向教皇拋去橄欖枝時,教皇自然萬分欣喜,不僅同意支持法蘭克王國的擴張,還賜予克洛維任命主教的大權,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正在接受洗禮的克洛維

此後,法蘭克王國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擴張,逐漸成為了歐洲影響力較大的國家之一。不過,在克洛維死後,整個法蘭克王國便出現了分裂的趨勢,他的子嗣為了自身利益(這也是法蘭克人的傳統),將整個王國分成了四個小王國,國力因此也有所減弱,直到丕平的出現才扭轉了這一切。

丕平對於法蘭克王國的意義是非凡的,如果沒有他的出現,整個法蘭克王國很難恢復先前的緊湊與團結。公元751年,丕平得到了教皇的認可,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也開創了新的時代,即加洛林王朝。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戚驥在《試論法蘭克加洛林王朝與基督教的融合和雙贏》一文中曾經提到:

"當時矮子丕平權傾朝野,是墨洛溫王朝的實際統治者。而這種統治也是一種不穩定的統治,它的唯一合法性是建立在權利基礎上的,人們最終效忠的還是克洛維家族,而丕平和丕平家族則隨時可能喪失其統治。因此丕平就必須給他的統治找一個更有力的合法性,或者至少是個雙保險。於是丕平找到了教皇,希望教皇為自己的統治披上神聖的外衣,以欺騙民眾和信徒,將非法統治轉化為合法統治。"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開創者矮子丕平

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丕平從始至終都是沒有合法的繼承權的,而他的繼位過程也與謀反無異。不過,丕平卻擁有教皇作為後盾,那麼他的謀反行為也就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為了感謝教皇對他的支持,丕平選擇將意大利的一小塊土地送給教皇永久使用,也就是如今的梵蒂岡。

自此,法蘭克人就和教皇之間結成了緊密的同盟關係,這不僅有助於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繼續傳播,還有利於法蘭克王國的發展。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如今的梵蒂岡

需要承認的是,丕平確實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如果沒有他所打下的基礎,查理曼也無法成就一番功名事業,大帝之名也與他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了。公元768年丕平死去,按照法蘭克人的傳統,這個完整的王國要再度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由查理繼承,另一部分則由卡洛曼繼承,這無疑會使剛剛繁榮起來的法蘭克王國再度分裂。

然而就在這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卡洛曼卻突然因病去世,那麼原本屬於卡洛曼的領土自然也就劃給了查理統治,法蘭克王國在經歷了短暫的分裂之後又一次統一了。不得不說,查理真可謂是"天選之子"。

征服大半個歐洲,加冕成為羅馬皇帝

早在法蘭克王國統一之前,查理大帝就已經著手開始對外擴張了,當時他將目標放在了意大利北部地區,準備將佔據此地的倫巴第人驅逐出去,確立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統治權。

公元774年,法蘭克人在意大利大敗倫巴第人,不過倫巴第人在此依然有著殘餘勢力,仍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清剿。與此同時,查理大帝將軍隊主力調往薩克森地區,先後對其發動了多達十八次的大規模進攻。雖然這場對薩克森人的戰役被查理大帝披上了"消滅異教徒"的外衣,然而查理大帝只是以此為藉口擴大領地範圍而已。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法蘭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奠基人查理大帝

在薩克森人被征服以後,查理大帝又對周邊的其他蠻族或割據政權發動了進攻。在法蘭克軍隊的強大攻勢下,周邊地區紛紛選擇投降。即便是進行了抵抗,也無法阻止查理大帝前行的腳步。

至公元778年為止,查理大帝所控制的疆域已經較先前擴大了許多,如今的奧地利、瑞士、荷蘭和法國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之下。然而這並不是查理大帝的人生巔峰,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和整個法蘭克王國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這一年的聖誕節,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突然做出了一個震驚歐洲各國的舉動,那就是將象徵皇帝地位的皇冠親手戴在了查理大帝的頭上,並宣佈他為羅馬皇帝。對此,大慶石化總廠第一職業高中的王忠文在《查理曼大帝與羅馬帝國》中曾經提到:

"799年,羅馬教皇立奧三世被羅馬貴族所驅逐,奔赴查理處乞援,查理進軍羅馬,恢復了教皇權位。從矮子丕平時期即已建立起來的法蘭克國王同教皇之間相互依援的關係於此進一步發展。立奧三世為報答查理,於800年聖誕節在羅馬聖得大教堂為之加冕,號為'羅馬人皇帝'。於是查理成為西歐皇帝,法蘭克王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利奧三世正在給查理大帝加冕

需要提到的是,所謂的"羅馬皇帝"只是一個稱號而已,並不是指法蘭克王國由此就轉化為羅馬帝國。對於歐洲人來說,羅馬皇帝這個稱號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意味著歐洲皇帝。當查理大帝獲得這個封號後,意味著他和其他所有的歐洲世俗君主都再也不一樣了。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在一次外出打獵的過程中感染了風寒,不久就帶著他的未竟之業離開了人世。此後,查理曼帝國逐漸走向土崩瓦解,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後代"遵循祖制",將他親手建立起來的查理曼帝國拆成了三大部分,查理曼帝國的輝煌也因此不復存在了。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查理大帝畫像

帝國分裂,形成德、意、法三國的雛形

查理大帝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成就,正是因為在他繼位後不久法蘭克王國就重新一統。或許絕大多數的法蘭克人都不明白統一的重要性,在查理大帝晚年之時,還是遵循了法蘭克人的傳統,早早立下遺囑將帝國平均分給三個兒子。不過,周口師範學院政法系高國俊講師在《查理曼帝國分裂原因探析》中則對查理曼帝國分裂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

"查理曼帝國的分裂是一種歷史必然。這可歸結為:處理帝國遺產的陋習,帝國缺乏較強的經濟文化聯繫,中央與地方的角色錯位以及帝國所面臨的內外壓力,再加上查理曼之後的帝國繼承者圍繞土地問題而發生的矛盾衝突等。總的來看,查理曼帝國的分裂是多種原因共同促成的結果,但其內部的不和諧是其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

然而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路易一世(也稱虔誠者路易)卻是個"明白人",拒絕執行父親的"平分計劃",而是要維護法蘭克王國的統一。可是即便他明白統一的重要性,也無法與時勢作對。在當時的法蘭克人看來,分裂是理所應當的事,這就導致路易一世從繼位之日起就成為了全民公敵,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拒絕分裂的法蘭克國王虔誠者路易

路易一世在公元840年死後,其子還是決定瓜分掉整個法蘭克王國。公元843年,洛泰爾、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共同簽訂了"平分法蘭克王國條約",也就是《凡爾登條約》。

《凡爾登條約》規定,洛泰爾繼續保留當年加封給查理大帝的羅馬皇帝頭銜(可世襲),並獲得意大利中部至北部地區的土地,和萊茵河至阿爾卑斯山西部的土地;日耳曼人路易則獲得萊茵河東部的土地;禿頭查理則獲得洛泰爾領地西部的地區(剩餘地區)。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西法蘭克王國國王禿頭查理

自此,法蘭克王國正式被分為三大王國,洛泰爾的王國被稱之為中法蘭克、日耳曼人路易的王國被稱之為東法蘭克、禿頭查理的王國被稱之為西法蘭克。

如果單純從名字上看,好像很難理解這三個王國分別控制了哪些地區。當將他們與現在的國家名對應起來時,一切就變得非常清楚明瞭:所謂的中法蘭克王國,包含了意大利中部地區;東法蘭克王國,包含了如今德國的中西部地區,以及奧地利和瑞士;而西法蘭克王國,則包含了阿基坦、布列塔尼、勃艮第等地,構成了如今法國的雛形。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東法蘭克王國國王日耳曼人路易

法蘭克王國的命運可謂是跌宕起伏,由於其"平分疆土"的傳統習俗存在,導致法蘭克王國的繁榮和強大都只是曇花一現。雖然一名有作為的君主可以讓一個國家從貧弱走向強盛,但一旦分裂,所有的輝煌都將不復存在,這也就是為何查理曼帝國在《凡爾登條約》簽訂後立刻走向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為何能夠榮獲

《凡爾登條約》中所劃分的三國國界


結語

在評價查理大帝時,絕對不能夠將他的功績過於放大。必須要承認的是,查理大帝之所以能夠開創如此豐功偉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矮子丕平為他打好了重要的基礎。如果丕平沒有完成中央集權,將原本鬆鬆散散的法蘭克王國整合到一起,那麼查理大帝在繼位後則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去完成丕平的工作。當然,卡洛曼的突然死去也給查理大帝實現自己的抱負營造了一個完美的機遇,這才能夠建立起龐大的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王國在經歷丕平的改革後,就已經出現了轉向封建帝制的趨勢。查理大帝在繼位後,則將這一趨勢順勢推上了巔峰,徹底將法蘭克王國改造成了封建帝國。再加上教皇加冕他為羅馬皇帝,更是為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可以說,查理曼帝國雖然維持的時間較短,但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卻絲毫不亞於羅馬帝國。

查理大帝本有能力將帝國的疆域變得更大一些,甚至統一全歐洲。但是長年的對外作戰已經嚴重消耗了帝國的國力,使他在晚年很難發動大規模對外征服作戰。不過,如果查理曼帝國能夠繼續維持下去,並在一些有為之君的治理下或許還真的能夠進一步擴大版圖。可惜的是,他的後代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執意要將帝國瓜分成幾個小國。曾經虎視歐洲各國的查理曼帝國,就這樣在《凡爾登條約》的簽訂後失去了統一歐洲的全部希望。


參考文獻:

1.《試論法蘭克加洛林王朝與基督教的融合和雙贏》,戚驥著

2.在《查理曼大帝與羅馬帝國》,王忠文著

3.《查理曼帝國分裂原因探析》,高國俊著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鈞儒說史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