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翠湖文化圈與百位名人(上)

「原創連載」翠湖文化圈與百位名人(上)


一百年、一百人,都與翠湖周邊的十餘所學校和文化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五華書院、經正院、雲南貢院、雲南擊軍武備學校、雲南大學、雲南省會中學堂、雲南省立圖書館、通志館,以及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央研完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十餘所學校、機構裡,湧現出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數以百計的著名人物。錢南園、孫髯翁、陳榮昌、袁嘉穀、唐繼堯、蔡鍔、李根源、朱德、葉劍英、龍雲、盧漢、熊慶來、聶耳、艾思奇、陳寅恪、梅貽琦、馮友蘭、劉文典、朱自清、聞一多、吳晗、楚圖南、沈從文、廖新學、汪曾祺、周善甫、方國瑜、李廣田、李喬、袁曉岑、黃虹、刀美蘭等等,百年間際會翠湖,翠湖文化圈因他們而熠熠生輝。

翠湖西路22號是雲南陸擊軍武備學校(講武堂)。學校共創辦19期,招收學生4000多人。培養了朱德、葉劍英元帥,朝鮮崔庸健、南韓李範奭、越南伍梅秋,曾澤生、周保中、範石生、朱培德、楊蓁、唐準源、陳鍾書等軍政名人。這些人物對中國乃至亞洲近代史產生了極為深遠響。

翠湖北路與西倉坡交匯處,曾是陳榮昌的舊居(現已不存)陳榮昌,昆明人,清進士,翰林院編修。昆明經正書院山長、雲南國學專修館館長《雲南叢書》名譽總纂。著有《虛齋文集詩集》、《同村駢文》《滇詩拾遺評選》《老易通》、《周訓》、《劍南詩鈔》等。

原翠湖北路31號曾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周善甫的住居。周善甫,麗江人,納西族。著有《善甫文存》、《春城賦》《簡草譜》《老子意會》《駢拇詞辨》《西湖遊記》《大道之行》等。周善甫通過其國學論著所構建出的哲學思想和遷邏輯體系,使他成為以梁漱溟、馮友蘭、賀麟、牟宗三為代表的“現代新儒家群”中的一員。

著名畫家潘天壽、吳茀之抗戰時曾居住在翠湖北路。今翠湖西路與翠湖北路分界處倉園巷口,原為雲南造幣廠大門,東側是未嘉俊住宅。宋嘉俊,晉寧人。工詩、書,著有《落落軒詩鈔》曾為清未畫家趙鶴清繪《昆明八景》賦詩。

翠北路東北有“古拂護裡”,是陳古逸的住宅。陳古逸,瀘西人。詩、書、畫、印、樂造詣俱高。黑龍潭公園有其親書匾額。

名士陳古逸住宅後,是清朝科舉世家倪家“翰林府”大院。倪家一門九進士八舉人,倪應復、倪應頤、倪應頤、倪恩齡都善詩詞工書畫。

翠湖北路到貢院坡一帶,路北曾有條若園巷(現已不存)。巷內有周鍾嶽宅。周鍾嶽,劍川人,白族。清光緒解元。民國政治家、史學家。主纂《雲南光復紀要》《新纂雲南通志》,著有《法佔安南始末紀》、《惺庵詩稿》、《惺庵日記》、《天南電光集》序。曾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工書,南京“總統府”三字出其手筆。

「原創連載」翠湖文化圈與百位名人(上)

翠湖

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陳毓準抗戰時曾在周鍾嶽宅居住。

翠湖北路南廊,有袁嘉穀舊居。袁嘉穀,石屏人,清進士。光緒經濟特科一等一名(狀元)。著有《臥雪堂文集》、《臥雪堂詩集》《臥雪堂詩話外集》、《滇繹》、《滇詩從錄》等。工書,與陳榮昌、趙藩、周鍾嶽並稱“(雲南)民國四老書家”。

袁嘉穀宅院後,清未時為雲南最高學府“經正書院”。民國後改為圖書集成處、通志館、圖書館。秦光玉、趙藩、周鍾嶽、宋嘉俊、錢用中、袁嘉穀、由雲龍、方樹梅等曾在此編修《雲南叢書》、《新纂雲南通志》等史著。1946年於乃仁、於乃義建五華文理學院也設於此,劉文典、錢穆、羅庸、李埏等曾在學院任教。

翠湖北路倉園巷往西,是因造幣得名的錢局街。這裡曾居住過天文氣象學家陳一得,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畫家繆嘉惠,經濟學家繆雲臺,軍事家朱培德,建築學家畢近鬥,植物學家蔡希陶,西南聯大教授曾昭倫、馮志,聯大學生蕭珊(巴金夫人)。沈從文、巴金、金嶽霖、汪曾祺,民國省府要員朱希賢及其女、香港影星朱虹也在此留下足跡。

錢局街與文林街交匯處曾有一茶室,是當年聯大師生經常光顧之處。汪曾祺回憶:“……大學二年級那一年我和外文系的同學經常一早就坐到這家茶館靠窗的一張桌邊,各自看自己的書。有時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語。那時我才開始寫作,最初的幾篇小說,就是在這家茶館裡寫的。”

(未完待續)

原創連載自:《天雨流芳》滇之文化 · 國之重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