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用人之道在於掌握心態,曾國藩頗得其中三昧。

他為了攻取安慶,作為攻打太平天國天京的基地,一概拒絕了各地的求援,不料,由於判斷失誤,受困於太平軍,形勢十分危急。

他手下的人,估計難以支持,便紛紛收拾行李,準備隨時逃跑。

曾國藩發現這一情況,不動聲色,不但未加懲責,相反,忽然傳令說:“敵軍進逼,局勢嚴重,有要暫時回家去的,支給三個月薪水,等局勢平穩後再回營來,我不介意。”

他的這一招真靈,命令一傳下,想逃跑的人都深受感動,並覺得很慚愧,急忙取回行李,決心與陣地共存亡。

於是,人心穩固,終於渡過難關,獲得救援,不久即打下安慶。

曾國藩極重視收羅名人學士。

他的幕僚中人才濟濟,還有所謂“聖七賢”,都是飽學宿儒,都給予很高的榮譽,很優厚的待遇,把他們養起來但不交給他們具體任務。

其中有一老儒,寫了一篇《不動心說》給曾國藩,該文最後一段說:“使置吾於妙曼娥眉之側,問吾動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動。又使置吾於紅藍大頂之旁,問吾動高爵厚祿之心否乎?曰不動。”

表明自己絕不為女色和權位動心。

幕中有一位幕友叫李鴻裔,年輕氣盛,有才學,好直言,深得曾國藩的厚愛。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有一天,他去曾國藩的書房坐談,正好有客來訪。

曾國藩去見客,他無意中在几案上看到那篇妙文,認為言不由衷,於是,提筆在文末寫道:“妙曼娥眉側,紅藍大頂旁,爾心都不動,只擔見中堂。”

中堂是內閣大學士的別稱。

當時,曾國藩官拜內閣大學士,出任兩江總督,故這裡“見中堂”指見曾國藩,諷刺該文作者既說對權位不動心,為什麼要來巴結曾中堂呢?

李鴻裔題完詩就走了。

等曾國藩送走客人回書房,見到李鴻裔的題詩,立即派好幾個人,拿令箭,命人必須馬上把他召回來。

結果,在秦淮河的畫舫中抓到了李鴻裔。

曾國藩嚴厲地對他說:這些老儒都是很有聲望的,他所說的話必不能坦白如一,這一點我也很清楚,但他們是靠這種虛名混飯吃的,現在你揭穿了他們的假面具,就會打破他們的飯碗,他們就要和你拼命,會惹來殺身之禍,你以後做事要考慮後果,收斂一些。”

這件事說明,曾國藩很重視籠絡社會上有影響的名人,為己所用。

有時,他對不能羅致到手的名儒,也開點玩笑。

湖南名儒郭意誠,和所謂“同治中興”的各位大官關係都很好。

大家都想把他拉入幕中,但郭意誠極愛戀他的妻子,不願遠離,都一一力辭不就。

曾國藩就給他開了一個玩笑,突然寫一封信給他,說:“知公麋鹿之性,不堪束縛,請屈尊暫臨,奉商一切,並偕仙眷同行,當飭人掃榻以俟。”

郭意誠接到信,以為是臨時有事和他商量,只去數日即可返回,既不常住,就不能不給面子,他獨自一人應邀而去。

等他到了,曾國藩又派人給他一封信,說:“燕雁有代飛之候,鴛鴦無獨宿之時。”

不忍看他們鴛鴦獨宿,故請他回去。

郭意誠看了信也只好一笑置之。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曾國藩駐軍安慶時,有親戚從湖南湘鄉老家的農村來,行李很簡單,衣服破舊樸素,因家計貧寒,前來投奔謀差事。

曾國藩詢問鄉里及戚友的近況,這位親戚答話不多,但簡明扼要頗中肯,受到曾的賞識,將要委任他做事。

曾國藩有個習慣,每日三餐都定時與眾幕客一起吃。

有一天,正在吃飯的時候,這位親戚發現米飯中有秕粒,把它揀了出來,被曾國藩看見,注視他很久,沒說什麼。

飯後,曾國藩支二十兩銀子贈他,為他送行。

這親戚大驚失色,不知是什麼原因不錄用他,去求曾的表弟彭杏南問個究竟。

曾國藩說:“他吃飯還挑秕粒,平時既不是豪富,又未曾作客在外,是個種田的人,來此不過一月餘,即有如此舉動,我們鄉下的人難道是這樣的嗎?我怕他見異思遷,不成氣候。”

可見他體察入微。

彭杏南替親戚求情說:“這件事算不了什麼大過錯,請給他一個機會再試一試吧。”

曾國藩平日喜歡種植蔬菜,每天採摘鮮菜吃,就讓他主持菜園的事。

有了這次教訓,他格外小心謹慎,兢兢業業,刻苦自勵,每天和僱工們寢食與共,灌溉施糞,從早到晚,不肯休息片刻。

將近一年,始終不渝。

這一切,曾國藩都看在眼裡,這才召他來,親自對他講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並進一步規勸他。

那同鄉也愧悔不已。

此後,曾國藩派他做別的事情,他都能勤奮從事,恪盡職守。

後來,終於從布衣扶搖直上,當了觀察使加布政使銜。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有一個叫李金暘的將領,還不到30歲,勇敢絕倫,人們都說他是跋扈將軍”,綽號“沖天炮”,累建軍功,升任副將。

他統兵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打了敗仗,被困在太平軍統治區,後來逃歸軍營。

他的朋友張光照控告他通敵。

他們二人被押解到東流大營審訊。

曾國藩辨明李金暘通敵的冤枉,判張光照誣告統領上司,先行正法。

李金暘得雪冤情,前往拜見,稱讚曾中堂明見萬里,感激涕零。

不料曾國藩傳令:李金晹雖非通敵,既打敗仗,也有應得之罪,著以軍法從事。

曾國藩即派親兵營哨官曹仁美,把他綁至東門外處斬。

在場的人無不瞠目結舌,深感意外。

後來歐陽曉岑曾經問曾國藩,李金暘的冤枉既已昭雪,為什麼還要殺他?

曾國藩答道:“左宗棠等人都誇獎他才可大用,我若不能用,不如除了他。況且,江西都紛紛說他通敵,我違背眾論,殺了張光照,怎能不順人心殺李金踢呢?”

在他看來,自己不能用的人,也不能讓別人用,非除掉不可,手段十分毒辣。

曾國藩崇尚儉樸,他帶兵到池州,州官好奢侈,設盛宴款待。

曾國藩告誡州官說:“現在國難當頭,應該提倡節儉,你怎能這樣鋪張浪費呢?我喜歡吃素的。”

州官點頭稱是,次日,果然換了素席。

曾國藩聽說吃素的很高興。

隨從告訴他,這桌素宴花了八十兩銀子,是昨天正席的三倍。

曾國藩聽了非常惱火,便參了他一本,罷了他的官。

曾國藩對當時比比皆是的腐敗官僚極為痛恨。

他很善於幽默,曾對人說:“人生愁思之際,一聞謔語,開口便笑,百憂頓解。”

故他以善滑聞名。

有一天,他與賓客大談時局,頗有感觸,不禁長嘆一聲說,“不肖者接踵而起,辦事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當設一個‘絕無良心科以安之。”

滿堂賓客聽罷,都為之捧腹。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曾國藩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和調教,他對李鴻章的教導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比李大13歲,早十年中進士,可以說是李鴻章的前輩。

道光二十七年,曾國藩任禮部侍郎,在京城的賢良寺講授理學。

二十四歲剛中進士的李鴻章恰巧居住在該寺,常去聽講,並行弟子禮,建立了師生關係。

曾國藩對李鴻章頗為賞識,常對人誇獎說:“此子必將成為相輔之器。”

但認識到他的美中不足是,少年得志,年輕氣盛,目中無人,需要善加調教。

後來,曾國藩奉命組織湘軍,不久即任欽差大臣兼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成為鎮壓太平軍的主力。

李鴻章任安徽巡撫呂賢基的幕僚,卻不被重用,所提條陳累累不被採納,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決心另謀高就。

他深知國家正在用人之際,曾國藩前途看好,並正在大力收羅人才。

他與曾又有師生之誼,心想老師一定會重用我這個得意門生,便興沖沖前往投奔曾國藩。

這日傍晩,曾國藩接到李鴻章求見的拜帖時,正在偏房洗腳。

他有意藉機調教心高氣傲的李鴻章,故意不去客廳見客,命人把他領到偏房來相見。

李鴻章被領到偏房已經很不高興。

見面時,曾國藩還照樣洗他的腳,沒有站起來迎接,只是示意他在旁邊的椅子上就坐。

李鴻章見他如此冷淡無禮,不禁怒形於色,責問道,“門生遠到而來,又在門房等了許久,老師怎麼還在洗腳?”

曾國藩漫不經心地笑呼他的字,說,“少荃在京與我日久,還不知道我的習慣嗎?每晚洗腳渾身舒暢,還可祛病延壽呢?”

李鴻章見他還無起身相迎之意,又聽門外吏役竊笑,覺得受到極大的侮辱,實在無法忍受,轉身拂袖揚長而去。

只聽身後曾國藩長嘆一聲道:“還是如此少年氣盛怎能承扭重任!”

李鴻章一邊走著,一邊還在為曾國藩的怠慢憤憤不平,並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老師過去對我不錯,褒獎有加,今日為何如此待我?

正當他為投奔無門而苦惱時,忽聽見馬鈴聲,轉眼馬已到跟前。

李鴻章細看,馬上坐的竟是過去的好友程學啟,喜出望外。

他正要上前招呼,只見程學啟已跳下馬來,搶先拱手道:“少荃啊少荃,你果然被老師給看透了。”

接著說明來意道:“剛才你一出門,老師便叫我去,說明有意對你怠慢的原因。他說你志大才高,前途無量,只是少年氣盛,心胸狹窄,不改掉此毛病,難有大發展,現他差我來請你回去。”

李鴻章仍有點想不通說:“老師對門生的缺點何不直言教誨,何以要這般戲弄?”

程學啟笑道:“老師對你戲弄是對頑症下猛藥,給你一個強烈的刺激,讓你永遠記住。同輩人背後誰不說你目中無人,聽不進批評意見?所以都不願當面指出,今天老師負起老師的責任,教訓你,你應該感激並改正,怎能反怪罪於他呢?”

李鴻章對老師的用心良苦有了領悟,後悔剛才不該負氣而出,便心悅誠服地跟從程學啟返回再拜見老師。

當他們到了衙門,只見曾國藩已衣冠整齊,滿面春風地站在門口等候。

李鴻章急忙上前行禮。

曾國藩一邊還禮,一邊風趣地笑道:“少荃不會怪我前倨而後恭吧!”

進了客廳,李鴻章一再謝罪,請求原諒。

大清最後的守護者,曾國藩的用人馭將之術


曾國藩進一步開導他說:“當前朝廷急需良才,賢契才智過人,正好大顯身手。但自古要成大事者,不但要有才幹,還必須有器量,二者同等重要,不可不加重視。”

李鴻章連連點頭稱是,表示此次前來投效,望老師多多提攜教誨。

從此,李鴻章成了曾國藩的幕僚,二人常為軍國大事徹夜長談。

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正確意見多加採納,對錯誤的意見誠懇指點糾正,使李鴻章增長了不少見識,傲氣也有所改正。

一個多月後,曾國藩認為李鴻章已可獨當一面承擔重任了,便命他與程學啟、劉銘傳等去組織訓練淮軍。

後來,淮軍與湘軍齊名,也為此後李鴻章成為三朝元老重臣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鴻章後來的發展,與曾國藩的提攜教誨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辦事講求實效,不願意擺花架子。

他在初任兩江總督時,朝廷為了倚重他,已經給了他不少頭銜。

有一次,文書擬好文稿送他審閱,文件開頭寫了他的全部官銜。

曾國藩看後搖搖頭認為過於繁瑣,提筆刪去,並在稿紙空白處題七絕詩一首曰:“官兒雖多成何用?閒字徒多看不清;刪去此條重繕寫,留為日後座銘旌。”

以此教訓其下屬,作風應平實無華。

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佔領天京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吏和親友紛紛給他發來賀信、賀電,無非是歌功頌德之言,大加吹捧。

他認為這是大家在給他“灌米湯”,即拍馬屁,於是就把它彙集成冊,封面題名叫做《米湯大全》,甚為風趣,也體現了他求實的作風。

資料來源

(1)《水窗春囈》,第2頁。

(2)《清朝野史大觀》第三冊,卷七,第69-73頁。

(3)《清稗類鈔》第四冊,第1532-1533頁

(4)《清稗類鈔》第十三冊,第6419頁。

(5)《睇向齋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