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北京煤山(今景山)自縊,死時年33歲,死時身邊僅有太監王承恩一人。“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自始至終,崇禎帝都認為,是大臣們害了他,以至於葬送了享國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事實上,崇禎帝繼位時,還有一手好牌。不過他牌技實在糟糕,將這一手好牌打得稀爛。1627年,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身亡,由於沒有子嗣,他留下遺命,將帝位傳給了17歲的弟弟朱由檢,即崇禎帝。朱由檢接手時明朝處於什麼狀態?

因為天啟的時候設立了工商稅,海稅,所以明朝的中央政府還是很有錢的,1631年,僅太倉收入的銀兩就達到了創紀錄的1200萬兩。國庫有錢,自然一切都好說。災民可以及時得到救濟,底下農民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是也能勉強湊合,民心尚穩。前線征戰的兵士,可以得到軍餉,自然也願意為大明朝拼命搏殺,對抗虎視眈眈的後金政權,總體上在戰爭軍事方面也是偏好。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特別是崇禎初期,國家湧現了一批敢打仗、會打仗的軍事人才,如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等,他們活躍於各條戰線,撐起了半壁江山。雖然天啟皇帝專心幹木匠活,把事情都交給了魏忠賢,但是因為每個官員各司其職,處於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大多數文臣武將都盡心盡責地在崗位上為國家效力,維繫政權運轉,所以整個局勢還是可以的。

然而,崇禎帝上臺後,一切都變了。崇禎帝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剷除閹黨,魏忠賢下馬,並且廢除了魏忠賢力主徵收的工商稅。工商稅的徵收對象主要是東林黨代表的富商、地主鄉紳階級,崇禎廢除工商稅,富商豪紳們嘴都笑歪了,可是他們不交稅,國家哪來的錢?發軍費都成了難題,遼東的仗怎麼打?於是崇禎出了個昏招,加徵“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三餉”總數是2480萬兩,而大明正常年份的田賦也就三四百萬兩,一年收十年的賦稅,而且是隻向農民收,當時陝北一帶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可崇禎帝倒好,不但不及時賑災(當然想賑災也沒錢),反而派軍隊到陝北加徵“三餉”,真正該交稅的富商大賈不交稅,只在農民“鷺鷥腿上劈精肉”,把農民都逼得種不起地,最後乾脆造了反,李自成、張獻忠等蜂擁而起。

崇禎此人,後世評價其刻薄寡恩,多疑猜忌,剛愎自用。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十九任內閣首輔,幹得最長的是周延儒,六年左右。而周延儒又是大奸臣,他在任上就幹三件事:一是討崇禎歡心,二是打擊政敵,三是瞞報軍情。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十九任內閣首輔,難不成各個都是混蛋?矬子堆裡拔大個兒,總能選出一兩個能幹點活兒的吧?再說了,要真是五十閣僚都是混蛋,那閣僚的總頭目——皇帝又是什麼?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崇禎年間最能打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盧象升,一個是袁崇煥,一個是孫傳庭。然而這三個人在崇禎手裡都沒有好下場。盧象升戰死80多天沒有人給他收斂,暴屍荒野,下場極慘。袁崇煥馳援北京,而崇禎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聽了兩個小太監道聽途說的兩句流言,就將袁崇煥處以凌遲酷刑。1643年,孫傳庭戰死沙場,崇禎帝竟然懷疑他詐死潛逃!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可以說,崇禎帝執政以來,將滿朝文武得罪光了。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真心實意地幫他做事。道理很簡單,越是忠心為國,下場越慘。李自成大兵壓境,崇禎帝號召大臣捐錢充作軍餉。文武百官紛紛選擇沉默。沒人主動上前捐錢。李自成軍隊進入北京後,崇禎帝召集大臣來朝見,竟然沒有一個人肯來!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經過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幾代人的努力,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經比較成熟。正因為此,哪怕明朝好幾個皇帝都比較懶,極端者如萬曆帝,長達30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但國家機器仍然能夠有條不紊地運轉。而崇禎帝只用了17年時間,就把國家敗光了。

看看崇禎帝在位17年的所作所為,就明白,大明到底是毀於誰手

不可否認,崇禎皇帝是一個勤勤勉勉的皇帝,但他更是一個臉皮薄、愛面子、急躁易怒、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皇帝。大明朝在他治理下,沒錢、失了民心、失了軍心、失了臣心,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大明也就亡了。如果崇禎再多一點聰明,多一點信任,多一點放權,何至於發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又何至於被矇昧統治275年,從世界第一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