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铃铃,嘀铃铃,杭州这里的商户们,垃圾分类穿越到旧时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杨文婕 韩文婷

儿时的记忆中,巷子里好像总有阵阵清脆的铃铛声,收旧货的,收废品的,卖东西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铃铛声很难再听见了。

这段时间,杭州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西苑河罕上,又响起了铃铛声。

嘀铃铃,嘀铃铃,杭州这里的商户们,垃圾分类穿越到旧时光

“大家好,摇铃叮当来收垃圾喽。请大家动动手把垃圾分好来投放,易腐垃圾放绿桶,其他垃圾放黄桶。环境关系你我他,举手之劳靠大家。”

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和一阵阵女声,流水西苑的摇铃分类工作开启帷幕。

社区配合河罕上的历史文化底蕴,唤起人们“老底子”的儿时回忆,采购了手持铜摇铃。

嘀铃铃,嘀铃铃,杭州这里的商户们,垃圾分类穿越到旧时光

河罕上长达500多米,有52家商铺,一半都是售卖瓜果蔬菜、肉类的,平时产生的垃圾也比较多。如何做好商铺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呢?

4月20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优化了一系列操作流程之后,“摇铃分类”进入了正式运行阶段。每日上午 10:00至10:30、下午16 : 15至16:45,保洁师傅们身着工作服,戴着垃圾分类袖章,带好火钳等分类工具,手中悠悠摇着的小铜铃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开着承载分类垃圾桶的电动三轮车沿街提醒商铺投放分类好的其他垃圾、易腐垃圾。

师傅们都让商户们先打开垃圾袋,进行逐一检查,对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现场纠正,实地指导,正确了才允许商户们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桶内。

来杭州24年的吴竹居,在河罕上经营着一家蔬菜店,专做街坊四邻的生意。

垃圾分类没实行的时候,店里的烂菜叶都会被养殖场回收,喂养鸡鸭鹅。后来实行垃圾分类了,他开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类,让送货的师傅带去勾庄处理。“烦的呀,打包装车,后面还要打电话联系好。”

嘀铃铃,嘀铃铃,杭州这里的商户们,垃圾分类穿越到旧时光

现在,一个店铺每个月收160元,社区的垃圾车准时到,店里的垃圾不会再堆积了。

安徽人吴钦建的门面要大很多,售卖蔬菜和水果,每天产生的垃圾也不少。“每天一听到铃铛声,就知道来收垃圾了,很方便。”

“嘀铃铃!嘀铃铃!”复古亲切的摇铃声,开启了“新河罕上”的分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