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名儿童贴三伏贴出问题,该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这个案例值得所有家长、医务人员警惕!

92名儿童贴三伏贴被灼伤,医院立即暂停该项目

近日,有众多媒体报道,江西省儿童医院92名儿童患者在接受“三伏贴”治疗后陆续出现不良反应。据家长提供的孩子被灼伤后的照片显示,很多孩子背部起水泡,伤口数日不愈。部分儿童被灼伤后,持续发烧20小时。

事发后,该院于7月16日在官方网站发布情况说明,已暂停“三伏贴”治疗项目,并承诺全力做好“三伏贴”治疗儿童的后续随访及治疗,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专家论坛和原因分析工作。

92名儿童贴三伏贴出问题,该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敷贴起泡要不要管?专家回应了

视频中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照片,不少爸妈看了都觉得心疼,但他们更着急想知道的是,一旦孩子出现起泡的情况,如何判断严不严重,要不要管。小社针对该问题特意咨询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

专家解释,三伏贴属于天灸疗法,本身也是一个发泡疗法,通常在治疗以后,促进皮肤起泡效果会比较好。但是成人和小孩的药必须分开,剂量和配方都要做一定调整,主要是刺激某一个穴位。

药物贴敷后皮肤局部会有发热感或轻微刺痛感,属正常反应。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就是要把握贴药时间),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烫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或者饮食没有控制好,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

皮肤起泡关键看怎么处理。

小泡,保持皮肤完整,不要沾生水,让它自己吸收;对于比较大的泡,建议请医务人员在无菌的情况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泡中的液体抽出,保持皮肤完整,不要沾生水,外擦湿润烧伤膏,等待吸收。同时,戒食发物。

偶尔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发物,必要时来医院就诊。

医务人员需要向家长强调的是不可盲目迷信三伏贴。事实上,三伏贴不是所有小儿都适合做。

比如,两岁以下的幼儿就不适合做敷贴。一是皮肤过于娇嫩,无法耐受药物刺激。二是孩子太小,无法及时表达不适,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另外,小儿三伏贴效果相对最理想的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咽/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与此同时还可以治疗厌食、消化不良、多汗、体虚、遗尿、夜啼等疾病,帮助儿童增强体质。

给儿童行敷贴疗法,一般是贴一到两个小时。当然,治疗时间可以灵活把控,在贴的过程中,如果敷贴部位感觉有瘙痒或者灼痛,家长应及时帮忙取下敷贴。

因为现在天气比较热,特别是小孩子活动量大,稍不注意皮肤就容易破溃,如果出现感染处理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一定要来医院及时治疗。

以下7种情况,小儿不适合做敷贴

1、慢性疾病发作期。

2、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

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儿。

4、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5、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儿。

6、冬病夏治的敷贴中有很多中药为热性,阴虚火旺的小儿不适合敷贴。

7、咳嗽、腹泻等急性症状不应急于做贴敷。

小儿行三伏贴,家庭护理注意6个细节

专家特意强调,小儿在敷贴后一点要注意忌口,饮食清淡,辛辣、发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很多患儿就是因为饮食上没控制好,引起起泡,如果没及时护理皮肤会破溃、感染,甚至还有其他不良反应。

儿童在敷贴后,家长一定要做好家庭护理,注意以下6个方面:

1、 贴敷时应着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

2、 适当限制小儿活动量,利于药物吸收,避免出汗影响贴片的粘附性或引起皮肤破溃。

3、及时阻止小儿抓挠,以防感染.

4、一旦发现小儿反应剧烈,可随时揭开贴片查看皮肤情况,并根据孩子自身感受,灵活调整贴敷时间。

5、敷贴药物去除 6小时后才能洗澡,忌搓洗局部,如起水泡当天不洗澡。

6、贴敷的同时戒食易“发”食物,如海鲜、虾、牛肉、鸭、鹅,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煎炸、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正值各医疗机构三伏贴诊疗活动的火热期,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另外作为实施三伏贴的医务人员更应该引起重视,尤其需要全面了解患儿的身体情况,通过对家长的详细问诊知晓,判断哪些患儿能做,哪些不能做,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7月18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三伏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通报


92名儿童贴三伏贴出问题,该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