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本文由企鵝醫生平臺官方推送

上期關於換季寶寶皮膚護理的文章一出,很多家長都在後臺留言:

天氣逐漸熱起來,寶寶起溼疹怎麼辦?

痱子和溼疹是都是紅色的小點點,都是一樣的嗎?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痱子和溼疹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產生原因完全不同。

如果搞錯了,反而會讓寶寶更遭罪。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痱子和溼疹。

痱子和溼疹的區別

痱子:溼熱環境下,汗液不容易排出蒸發,滯留在汗腺,汗腺頂端的皮膚角質層細胞被泡腫,汗腺出口就被堵住了。

溼疹:皮膚的屏障功能出現問題,抵擋不住外界的各種刺激物,形成了炎症。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一般來說,寶寶溼疹在出生後4個月左右達到高峰值,隨著輔食的添加,情況會有所好轉。

有些寶寶溼疹會越來越重,甚至出現食物過敏,鼻炎甚至哮喘。

溼疹雖說名字裡帶「溼」字,可並不意味著由潮溼引起。

其發病是遺傳、免疫、皮膚表面感染、皮膚屏障破壞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溼疹是怎麼形成的?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髮揮著重要作用,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小兒更容易發生溼疹。

2.餵養因素

當寶寶對配方奶粉裡的牛奶蛋白或者一些特殊成分過敏的時候也會引起溼疹。

母乳餵養的媽媽,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鮮產品,也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而引起溼疹。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3.環境因素

室內溫度、溼度對寶寶溼疹的發病有一定的影響。

有的寶寶對日常生活用品過敏,例如肥皂、洗衣粉、合成纖維的衣服、橡皮泥、塑料玩具等。

寶寶吸入塵蟎、花粉等,接觸各種動植物毛屑、羽毛等。

4.用藥及護理不當

有的爸媽就用治療“癬”的藥物來治療寶寶溼疹,結果使病情加重。

也有的爸媽會用激素類乳膏,大面積、長期應用,寶寶皮膚薄嫩,往往造成藥物的依賴或加重病情。

5.其他問題

藥物、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也會導致溼疹的發生。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看寶寶因為瘙癢,一個勁的抓臉,十分心疼,等好不容易快好了,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又復發了。

所以,在寶寶發生溼疹後應該先確認病因,再做出科學的護理方法來應對煩人的溼疹。

溼疹如何科學護理

1.溼疹不代表不能“溼”

患溼疹的寶寶碰水頻率不要過高,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

洗澡時水溫要注意,不要超過36℃,對於患有溼疹的部位,越是不能過於多的清洗。

2.注意貼身衣物

衣被不可過厚,避免汗液刺激。

衣服應寬鬆,棉織品最合適,不要讓毛衣、毛毯、化纖等接觸皮膚。

寶寶的衣服和尿布、枕巾要勤洗、勤換,洗滌劑必須徹底沖洗乾淨。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3.保持環境衛生

寶寶所處環境要保持清潔、乾燥,室溫也不要太高,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

例如屋塵、蟎、毛、人造纖維、真菌(地毯、寵物)。

4.飲食方面

母乳餵養,媽媽儘量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對蛋白質過敏,可只吃蛋黃。

不要吃辛辣、海味、腥味食品,如蔥、蒜、辣椒、魚、蝦、蟹等。

如果是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寶寶,有可能是奶粉過敏,可以選擇給寶寶吃脫敏奶粉。

5.剪短寶寶指甲,防止抓破傷

由於瘙癢,寶寶有時會把臉和枕頭或蓋被摩擦,或者用小手摩擦。

所以寶寶的指甲要剪短,戴上手套,睡前將兩手加以約束,以防抓傷引起皮損泛發。

這兩種皮膚症狀分不清?小心毀掉寶寶的臉

6.不要亂用藥

寶寶皮膚薄嫩,用藥不當往往加重病情。

爸媽切不可濫用抗生素,不要隨便使用單方、偏方。

7.疫苗接種問題

溼疹期間,接種疫苗需諮詢醫生,以免引起全身反應。

小編有話說:無論是哪種因素引起的過敏,遠離過敏源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當不能完全脫離過敏源時,建議諮詢醫生,保持適當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