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滅蝗蟲

唐玄宗開元初年,崤山以東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鬧蝗災,莊稼大受蝗蟲禍害,而下到民間,中到官府,上至朝廷,雖然都憂心忡忡,但竟然都不打算滅蝗。為什麼呢?還是那時的人迷信,認為出了蝗災是上天認為人間的人不敬天,所以生出蝗災來警示世人。因此,要消除蝗災,不能滅蝗,因為滅蝗會導致上天更加震怒,從而使蝗災更兇猛,而人是萬萬鬥不過天的。要消除蝗災,只能對上天表示足夠的尊敬,讓上天滿意。因此,那時的人,面對蝗災,不是去滅蝗,而是到處焚香敬天祈禱,祈禱老天收了蝗蟲。甚至還有一些地方建蝗神廟。


姚崇滅蝗蟲


結果可想而知,蝗蟲愈演愈烈,眼看要往西殺到關中。姚崇作為玄宗這時最負實權的宰相,再次要求滅蝗。面對玄宗怕殺蟲有違天和的疑慮,姚崇說:“皇上有好生惡殺之德,殺蝗蟲這個事就不需要皇上下詔了,直接由我發牒文到地方官府要地方官組織捕殺。”還有些官員認為蝗蟲太多,靠人力捕殺是杯水車薪。姚崇說:“縱使除之不盡,猶勝養以成災”。另一個宰相盧懷慎也站出來反對殺蝗,理由還是老一套,認為蝗蟲是天災,不能以人力對付,殺蝗蟲有傷天地和氣。對這樣道貌岸然迂腐的看法,姚崇氣從中來,說:“你不忍心殺蝗蟲,難道就忍心莊稼被吃百姓餓死?如果殺蝗會有天譴,那就讓我姚崇一人承擔!”這樣,在姚崇的據理力爭力排眾議下,滅蝗政策,終於下達地方,政府和民間開始行動起來。

為鼓勵督促地方官和民間滅蝗,姚崇規定當年地方官的考核以滅蝗數量來定,並派遣滅蝗使分赴蝗區監督和指導。對於老百姓,實行領救濟糧與滅蝗數量掛鉤的辦法,拿一石蝗蟲來,就可以領一石糧食。在如此實在的利益刺激下,地方官員和百姓把蝗蟲是老天派來的這套也丟到一邊了,滅蝗積極性空前高漲起來。


姚崇滅蝗蟲


當然,地方還是有冥頑不靈固執到底的傢伙。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倪若水就強烈抵制朝廷派去的滅蝗使,還空談什麼:“蝗蟲是天災,不是人力可以滅的,要修德來消除”。姚崇知道後也是勃然大怒,已經說了那麼多還是有這樣的傢伙。最後忍住沒處理倪若水,只是發公文諷刺了他一番,公文說:“聽說古代有德行的地方官,蝗蟲來了都繞著他的轄境走。如果真是這樣修德就可以免除蝗災,那現在你治理的汴州蝗災這麼厲害,一定是你的德行太糟糕了。”倪若水接到公文,目瞪口呆,只好老老實實開始滅蝗。

在姚崇的決心和有效辦法處理下,當年蝗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之後幾年蝗災也時有發生,而都沒有釀成大害。史載“由是連年蝗災,不至大害”。也可見陳腐愚昧觀念害死人,而這些觀念往往也根深蒂固。說到底,還是官員不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


姚崇滅蝗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