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基本是被“按停”!复工后的地产有几大看点

疫情之下,首当是人的生命安全,和应对正常生活的所需,这个时候,房产并非是必备的。因此,此时的地产,基本是被“按停”!“停售令”和“停工令”席卷地产行业。


地产基本是被“按停”!复工后的地产有几大看点


1月25日,福州、成都两市最先于25日开始行动,发文要求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商品房售楼部,并做好清洁工作。


1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


1月27日,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暂停人员聚集的营销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广州已有超40个楼盘自发关闭售楼部,加强防范疫情传播。


2月5日,佛山住建局发布的佛山住建系统战“疫”防控文件中同样提到,指导房地产销售企业采取网上销售模式。佛山倡议发出后,各房企积极响应,春节期间主动关闭线下售楼处,转而开启线上销售模式,根据世联的监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超过17家房企,超过160个项目开通了线上售楼部。


2月6日,深圳市住建局下发《关于在房地产领域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复工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坚决杜绝一切人员聚集性活动,暂停房地产项目现场开盘活动,暂停房地产中介线下带看房活动。深圳住建局要求的全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估价机构等最早的复工时间节点,多位深圳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人士表示,受防疫工作要求,绝大多数售楼处、中介门店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开放时间待定。其实来深圳发现,大部分的中介门店,售楼处在2月10日都很少开门。就如深圳坪山备案的这个新盘中海万锦熙岸华庭2月10号上午已开放售楼处,这也是严格执行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前提之下,不过开放也只是售楼处消杀等疫情防御方面的工作,不会去邀约客户以及戴口罩售楼之类,项目的开盘、营销、推广等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整个2月份预估都不会去考虑。更多的深圳本地房企暂未考虑线下销售重启这一问题。花样年、鸿荣源、京基等多位房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售楼处何时开放,目前还在等公司通知,也没有具体计划。一些中介门店则有复工,如中原地产,2月10号,中原已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开始复工,但是前提是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目前符合条件复工的分行仅16家,遍布深圳各区域”。


……


按照统计,全国范围内先后至少60余个城市发文暂停开放售楼处,包括武汉、福州、成都、宁波、天津、大连、合肥、烟台、重庆、石家庄、佛山、长沙、南昌、东莞、厦门、昆明、沈阳、杭州、南京、郑州、海口、三亚、湛江、宜昌、深圳等地。部分省市要求售楼处、房产中介机构暂停对外营业。


二、“振兴”企业的措施


疫情之下,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活下来”并且找到破局良策,成为广大房企迫切关注的问题。从1月份的房企业绩来看,基本都是同比下降严重,也导致很多地产股票出现大跌。根据一项数据显示,2020年1月TOP100房企单月权益销售金额共计4262亿,同比下滑16.2%。其中,仅有恒大、万科、碧桂园、中海、融创、保利6家公司权益销售金额超过100亿。截至2020年1月末,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的入榜门槛仅9亿元,同比降低19.1%。


而当下许多企业的做法,将是寻求,购房需求在疫情结束之后会有释放 ,现在重点是做好线上化渗透率。这个时候,很多客户延迟了买房时间,要明确一点是,疫情没有让客户都不买房,但,这个时间段是减少看房的活动。同时房企的重任也是,在现在留够“未来”的钱,让企业生存下去。


看看各地一些政府对企业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振兴措施,特别是地产方面。基本可能是大同小异,不管是深圳、广州、还是北京等等,特别看下深圳的。


深圳振兴支持企业的部分措施,有七条值得关注。


1、减免物业租金。对租用市、区政府以及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物业(含厂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写字楼、农批市场、商铺、仓储物流设施、配套服务用房等)的非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个体工商户,免除2个月租金。对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人才住房的非国有企业或家庭(个人),免除2个月租金。积极鼓励倡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非国有企业、个人业主参照国有企业做法减免物业租金。减免物业租金,其实就是减轻企业这段时间的生存成本,特别不少地产中介门店,都有比较重的门店成本。


2、依法依规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无法按时缴纳企业社保费的,可延期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缴费,期间不加收滞纳金。社保延后缴费,能减轻不少企业的员工成本资金压力,当然也包括房地产企业。同时还有公积金方面的政策,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对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3%,期限不超过12个月;或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还有,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生产经营困难且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5%予以返还。对职工因疫情接受治疗或被医学观察隔离期间企业所支付的工资待遇,按照不超过其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基数的50%补贴企业。


3、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免除全市工商企业2月份当月缴交两部制电费中的基本电费,由市财政代缴。各工业园区和商业楼宇的物业管理部在收缴电费时不得向用电企业收取已经被免除的基本电费。用电成本也在降低。


4、依法依规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由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对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延期缴纳税款条件的,由企业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缴纳,延期缴纳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免征3个月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不是小问题,这方面政府给予了支持。


5、帮助企业稳定现金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不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创业者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酌情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现金流问题。同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各银行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力争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疫情防控期间,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减免30%,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合作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担保费补贴。


6、进一步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用好发债增信资金,为参与防疫或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可对因疫情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资金支持,并实行利率优惠。这点对企业的资金提供了比较好的保障。


7、实施灵活用工政策。允许企业依法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平衡目前在岗工作人员和无法正常返岗人员的总体工作时间。这点体现在上班制度模式方面,但在地产行业,基本能休假的时间是不多的。


这些措施,基本从企业成本、融资、员工成本、税费、租金等方面入手,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其实,真正帮助地产“振兴”的举措,还没有出来,因为这还不是那个时刻,目前地产的举措,更多是管控,包括复工的要求措施条件等。


三、地产的新变革,转战“线上”!


疫情之下,不少地方都是提倡打造“线上售楼处”、直播看房。我们观察到,不仅仅是开发商,还有大的地产门户平台,如居里新房平台、搜房网房天下平台、凤凰网、新浪网等地产门户都在疫情之下,首先冲锋打造出的就是线上售楼处”、直播看房这类型的看房活动,如花样方式的售楼:抖音、直播、网上看房等。


曾经就有人士指出,疫情蔓延之下的楼市,线上售楼部能否成为新趋势?这次抗疫战下,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各家房企纷纷转线下销售为线上销售。这可以说是地产的一次新变革。但线上售楼,绝对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毕竟早已经是发生的,只是这个时候,特别“实用”,或者会更加用心去做好这种模式。不少人士形容,疫情之下打造线上售楼处是责任,也是变革。


“线上售楼部”是怎么样的模式?


模式还是很强大的,因为现在的科技大数据发达,智能化也快,线上售楼已经呈现出功能多样,看房选房“一站式服务”。如通过客户授权获取客户真实号码,实现线上获客;VR全景技术应用,“足不出户”也能看房选房,充分利用5G、VR等技术,提升线上看房的体验;红包抽奖优惠券引流,吸引客户线上浏览;利用大数据实时分析客户行为,指导销售策略;置业顾问线上对接,直播卖房成新潮流;提供线上交易功能,提升成交转化率;


按照了解,分为三种。第一种,第一种是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线上售楼部,该模式受到众多一线房企的青睐,碧桂园、时代、保利、万科等相继开通线上售楼部,并将区域所有楼盘信息汇聚在一个平台里,体现如案例:“悦家云”、“凤凰云”。第二种方式

,是选择嫁接在房天下、乐居等地产门户平台,利用平台的流量入口,合景、旭辉、雅居乐等房企均有开设专区展示,体现案例如,房天下、乐居线上售楼处。第三种,房企自己开发专门用于线上销售的APP,如鑫菀城的鑫房链、恒大项目的恒房通,但出于开发成本和宣传效果考虑,较少房企选择这种线上销售模式。体现案例如:恒房通与鑫房链APP界面。


但线上售楼,目前还是比较缺少法律的保障,线上支付,线上签订认购协议的过程规范化将是一个过程,保障购房者的权益,才能增强客户线上购房的信心。同时,从目前各个企业发布的“线上售楼处”来看,大部分以房源展示,咨询、一键拨号电话咨询等方式联系到销售人员为主要功能。即使少部分企业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实现沙盘、样板间的立体VR展示,实际体验仍较为一般。




小结:

本来是“小阳春”的地产行业,在2020年,突然之间被按下暂停键,但疫情之后的复苏,仍然是地产人的期望,随着后续疫后重建,需求回暖,成交还会将反弹。不少人士还预计,疫情结束后,为了振兴国内经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预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放松。加油!!


转自:楼市有料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