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北周天和四年,楊廣生於大興,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勳,被封為雁門郡公。

開皇元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時年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開皇八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指揮全軍的是高熲,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平陳之後因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亂。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開皇十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後封越國公。

楊廣從幷州改鎮揚州,在鎮守江南期間為穩定叛變局勢頗有成效、政績突出。同時他表現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由此贏得了朝野讚頌和隋文帝夫婦的歡心。開皇末年,隋文帝夫婦和皇太子楊勇的矛盾爆發,楊廣趁機而入爭奪儲位,博得了文獻皇后和右僕射楊素的支持。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同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出靈武,卻沒有俘獲而返回。楊廣即帝位後,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仁壽四年七月,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於是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巖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知後將柳述、元巖抓入獄,並讓右庶子張衡入隋文帝寢殿侍疾並將隋文帝周圍的侍從打發走。不久隋文帝便駕崩。

(此事是資治通鑑記載,宋朝司馬光編撰。究竟是唐朝抹黑還是確有其事已經無際可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楊廣繼位後,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將楊勇處死。還有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不得與妻子相見。

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幷州起兵,楊廣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楊廣為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聽從雲定興建議,於大業三年3月4日,誅殺侄兒長寧王楊儼、又把剩餘的侄兒安城王楊筠、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潁川王楊煚、楊孝寶、楊孝範貶到嶺南,在路途中全部被處死。又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人。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1)遷都洛陽。

楊廣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佈局有序。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佈局和整齊的劃一裡見方的裡坊佈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即位之初其所以決定遷都洛陽,是出於對洛陽在當時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地位上的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決不是單純出於荒淫逸樂,更不是什麼迷信讖緯。

(2)改革律法

大業三年,楊廣頒《大業律》。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設五省、三臺、五監、十六府等。楊廣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3)修建運河

楊廣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人民百多萬人修通濟渠,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還徵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築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接著,他派人到江南造龍舟和雜船數萬艘。而後,楊廣又下命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後統名為隋朝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3)南北統一

開皇九年,20歲的楊廣被拜為行軍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

北周武帝功業方隆,平齊之後,正將飲馬江南,乃不半年而殂折。陳叔寶昏庸,又缺乏賢良將相,隋文帝即位之初,便處心積慮,以平陳為目標(如韓擒虎、賀若弼之任命)。賀若弼濟京口,韓擒虎濟採石,令陳軍措手不及。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楊廣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開皇十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變“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楊廣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了十年心血攏絡人心,緩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

(4)親征吐谷渾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大業四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車襲擊吐谷渾,吐谷渾向隋朝清求援軍。楊廣乘機出兵,於隔年滅吐谷渾,步薩缽可汗逃亡。此戰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設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5)征討契丹,大宴突厥

大業元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揚言借道去柳城與高句麗交易,率軍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備。韋雲起率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裡處,突然發起進攻,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大業二年,東突厥啟民可汗入朝時,楊廣招集全國樂人招待他。隔年楊廣到榆林,令宇文愷作大帳,邀請啟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長參加大宴並看散樂,隋煬帝還贈送大量絲織品。楊廣又命宇文愷臨時造出大殿,稱“觀風行殿”。當地外族以為是神功,每望見御營,十里外就跪伏叩頭,走路不敢騎馬。

然而隋朝後期突厥崛起,大業十一年,突厥始畢可汗率軍將隋煬帝包圍在雁門。隋煬帝造成隋末大亂,突厥崛起空前強大,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於突厥,隋朝中原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也臣服於突厥,被納入突厥的勢力範圍。突厥達到“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強盛程度。

(6)征伐琉球

楊廣於大業三年和大業四年兩度派朱寬前往流求(疑為今日琉球或臺灣),務求“慰撫”該國,但流求不從。大業六年又派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前往攻打流求,擊殺其主歡斯渴刺兜,俘男女數千人而去。在隋軍征戰期間,流求人曾到隋軍當中,進行貿易活動。

總之,楊廣除向西北開拓疆土外,隋朝大軍還向東南進行了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這些戰爭的勝利使大隋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在海南島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北邊有五原郡(內蒙後套一帶)。

(7)三徵高句麗

今中國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古稱遼東,很早即入中國版圖,後被高句麗佔據。開皇十八年,高句麗又攻隋的遼西。楊堅派大軍三十萬攻高句麗,後因士卒多病,高句麗亦遣使謝罪,遂罷兵。

楊廣即位後,又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膚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不過數千人。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煬帝,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楊廣沒拿下遼東城。三十萬五千隋朝陸軍渡遼攻高句麗,也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也丟失殆盡。隋軍雖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後卻大敗而還。

大業九年,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

大業十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8)開創科舉

楊廣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大業二年,楊廣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當時以明經最為高級,進士試居次。當時選士制度只稱為秀才科,與唐之科舉有一定區別。

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大業三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大業三年,楊廣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 大業五年,楊廣又下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

(9)注重文化,藏書

楊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就網羅學者來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楊廣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 《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楊廣不僅興辦學校,還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 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大興城和洛陽建有大藏書殿,而最終的成果則是規模宏大的秘書省,在洛陽藏有珍本,藏書總數達37萬餘卷。為了讓兩京的宮、省、官府使用,楊廣下令建造藏有節錄本的觀文殿。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

(10)尊崇儒教

明明是千古一帝,卻背萬古罵名

楊廣崇敬儒教與孔子,於大業五年下詔曰:“先師尼父,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蘊茲素王。而頹山之嘆,忽逾於千祀;盛德之美,不在於百代。永惟懿範,宜有優崇。可立孔子後為紹聖侯,有司求其苗裔,錄以申上。”

(11)恩威諸國

楊廣在對外交往上,主張眾國臣服的朝貢體制。各藩屬國奉隋朝為宗主國,定期朝貢,各國和平相處。如果有國家不願意臣服,必要時隋朝會採取戰爭的手段威服之。如果有國家侵犯另一國,隋朝為了維護朝貢體制會幫助弱國擊敗強國。如果各國臣服隋朝,隋朝也給予優惠回饋。在這樣外交理念下出現萬邦來朝的恢弘局面

大業五年,楊廣親率大軍從京都長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在返回途徑大斗谷時,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文武官員遭受飢餒、溼冷,士兵凍死太半,馬驢損失十分之八九,隨行的後宮妃、主狼狽相失。九月,楊廣的車駕進入西京長安。楊廣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楊廣一人。楊廣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楊廣到達張掖之後,高昌王麴伯雅與伊吾吐屯設等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大臣紛紛前來開宴會,呈現隋朝文物,奏樂九部音樂,十分盛大。為了展現隋朝的富饒,大業六年元宵節時,楊廣於東都為西域人演奏百戲,夜間燈火照耀同白晝,月底而終。

楊廣此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中國威、暢通絲路。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唐太宗也感慨的說:“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

大業六年,隋王朝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

大業三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楊廣遞交國書,自稱“日出天子”,稱隋煬帝為“日沒天子”,引得楊廣勃然大怒。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國書改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緩和雙方關係。楊廣在大業四年也派裴世清回訪日。

現代人說的楊廣弒父殺兄,淫母欺妹,我覺得都是唐朝抹黑楊廣。以上不論政治,軍事,外交而言,楊廣不愧為千古一帝。文可安邦定國,武可開疆拓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