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以下簡稱紅旗醫院)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拿起聽診器救死扶傷與死神爭奪患者的生命,新冠肺炎戰疫打響時他們放下聽診器加入到後勤保障的隊伍,這就是紅旗醫院神經內四科尹昌浩副主任帶領的博士團隊,這支隊伍由6名醫生組成、平均年齡僅35歲(有4名醫生為醫學博士)。疫情面前,所有紅旗人不分科室,不分崗位,全部重新組合成新團隊,以新的身份在新的崗位上默默履行著新的職責……

“焦楊,你和我去市裡把審批完的抗疫物資帶回來,這種搬抬工作我們男人去。”

“徐慶、於子慧,到了一臺移動式DR機,你馬上下樓核對機器並做好交接。”

“徐丹、李喬,審批到的防疫物資確保質量數目核對仔細,儘快交到庫房手中,保證一線人員防疫物資供應。”

“小柳,相關報表快速提交確保省、市瞭解我們現有物資情況”。雖然異常忙碌但一切都在尹昌浩的領導下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隨著境外輸入新冠肺炎患者的增多,4月15日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以下簡稱紅旗醫院)進行了騰空改造。全院行動迅速,成立指揮部,啟動防疫預案,做好醫護人員培訓……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4月26日,紅旗醫院境外輸入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救治基地啟用。其中神經四科的趙維納醫生率先提出申請進入紅旗醫院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明知病區內條件艱苦,她仍義無反顧進入紅區參與治療重型患者,喘不過氣眩暈她歇歇後繼續,面容被壓傷她擦上藥繼續工作,新傷加舊傷......而其餘5名醫生,包括主任在內無一例外向領導請示申請前線作業。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尹昌浩帶領科室人員嚴格的備戰培訓,為下一輪病區的進入做準備。他們一面完善相關培訓內容,一面安撫家人、安置孩子。打算次日進入紅區時,因接管物資方面人員的不足,院裡緊急抽調除進紅區的剩餘5名醫生成立物資對接組,負責遞交申請市防疫物資、與其他部門進行物資對接等事宜,常年從事臨床的他們雖然從未接觸過相關的任務,但尹昌浩當機立斷開啟會議,明確分工,在此同時為協助工作神四22名護士抽調2人加入後勤組,其餘成員待命紅區。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因每天需要向市裡申請抗疫物資,尹昌浩手不離電話,生怕錯過任何的物資更新撥發情況,更有甚忙的時候一上午光電話就有五十多個,每天能坐著歇歇腳的時間屈指可數,每次看著他的疲憊面容都想勸他坐下歇歇,可話還沒說出口人就又接著投身忙碌中。一次次的申請,一趟趟的搬運,他起早貪黑,只為了能提供為臨床一線更多的抗疫保障,如果用戰士來形容進入紅區的醫療成員,那他就是糧草彈藥的護航人,就算拼勁全力、遍體鱗傷也誓必要將抗疫物資護送到一線人員手中,這就是被評為“2019年度黑龍江省愛崗敬業好青年”的尹昌浩。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瞧,我們的博士搬運工

作為團隊中除尹昌浩外的唯一男丁,搬搬抬抬的工作無一例外的被焦楊領了去,協助開箱、清點數目、同時他也是我們團隊的計算機小顧問,任何程序公式有疑問只要他出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是這個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心細如塵的徐丹則承擔起了防疫物資上的所有貨物核對、交接、查看等一系列工作,“物資來了,一百箱隔離衣、七十箱防護服,後面還有靴套、手套....”,一批批如此數量龐大的防疫物資在細心地徐丹和李喬搭檔下無一差錯的交到了庫管手中,就是這樣的一遍遍的計算,一輪輪的核對為一線抗疫人員備足了“糧草”。

是醫學博士,是醫生,也是後勤保障隊隊員

平日粗枝大葉的徐慶一改往日常態,經她對接的器械設備無一例外核查完畢,因部分防疫器械體積重量巨大不便移動,不論什麼時候接到有器械到貨的消息她和於子慧都第一時間衝出去查看,有些器械怕錯過到貨的消息她倆就一直呆在外面等著,手指經常被凍得活動不靈需要好久才能緩解,和她開玩笑說這次疫情治好了她的粗心時,徐慶說這些個設備都是治療新冠患者救命用的,馬虎不得。

剛碩士畢業上班的柳美菱子作為科室最小的成員並沒有被此次疫情嚇退而是響應領導號召同大家一起投身入物資對接之中,除了自身每日需上報市裡院裡的相關數據外,當其他組成員有需要時隨時協助辦公。

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責,相同的使命,所有紅旗人在疫情面前聽眾號令,服從指揮,團結互助,共克時艱!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