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神探”——記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流調”隊員

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神探”——記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流調”隊員

流調隊員在工作。卜憲嶺供圖

長城網訊(記者李麗鈞 劉延麗 通訊員卜憲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傳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則。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儘快找到傳染病患者和其密切接觸者,採取有針對性的隔離措施,就成為防止疾病傳播、擴散最重要的手段。

然而,患者在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之前,作為一個自然人,其生活軌跡零亂而多變,其社會交集紛雜且突發,如何透過紛繁複雜的生活片段,根據蛛絲馬跡精準查找傳染的源頭和關聯,需要福爾摩斯般敏銳的眼光和縝密的思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奮戰在第一線的各級疾控中心“流調”人員就是這樣一群精銳的“神探”。

“流調”全稱流行病學調查,簡單說,就是通過各種線索的調查排摸,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搞清楚感染病毒的“來龍去脈”。

1月20日23時28分,一陣急促的鈴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接市直某醫院報告,該院接診一位72歲從武漢來石探親的疑似發熱病例。疫情就是命令,市疾控中心會同區疾控中心流調人員立即趕往該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帶回了咽拭子和血液樣本。

1月21日凌晨3時29分,石家莊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報告樣本初篩陽性,後經國家疾控中心確證,這名患者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市、區疾控中心爭分奪秒,連夜採取措施隔離患者,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經過一系列緊張而有序的部署,終於趕在早晨7時上班前,將6個密切接觸者全部追蹤到位,採取醫學隔離觀察措施。

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神探”——记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

流調隊員正在商議相關情況。卜憲嶺供圖

“患者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病的?到過哪些地方?是否接觸過野生動物?14天內都接觸過那些人?接觸的方式和程度?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醫院?需要流調的內容多且繁雜。”流調組的劉立告訴記者:“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有些病人對很多情況回憶不起來了,在瞭解病患信息後,還常常需要反覆與病患家人、朋友交流。”

據瞭解,流行病學調查既要有紮實的流行病學專業功底,又要有豐富的現場調查經驗,通過採取抽絲剝繭式的調查方式,將一個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片段,串成一條條緊密相連的傳染鏈條,分析可能波及的區域,界定哪些密切接觸者有潛在感染風險,從而確定消毒範圍,研判醫學觀察、居家隔離的對象及時間,用最科學的方式阻斷疫情的進一步傳播擴散,最終實現傳染病的全面控制。

N95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靴、乳膠手套、白色帶藍道的防護服……每次做流調,工作人員都被包裹得像個粽子,還沒動就是一身汗,更不用說動輒兩三個小時待在開著暖氣的病房。

流調組組長張世勇說:“因為呼吸的原因,護目鏡經常會起霧,所以我們不敢大口呼吸。防護服穿脫一次太麻煩,所以我們深入隔離病區前會盡量避免喝水,減少上廁所帶來的麻煩。一輪調查下來渾身是汗,頭髮溼得像洗了澡,臉被護目鏡勒得全是壓痕。”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通過電話、視頻來完成詢問不是更安全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張世勇說:“得知自己患病,而且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患者難免會恐慌,如果我們光考慮自身安全不和患者見面,彼此之間的信任度會大為降低,可能會遺漏許多重要信息,尤其是一些涉及隱私的事兒,誰又會輕易告訴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呢?所以只有深入一線,才能把情況掌握得更全面。”

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神探”——记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

流調隊員正在與患者交流。卜憲嶺供圖

本次新冠肺炎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傳播速度快,要想有效控制疫情就要比它更快。傳染病傳播沒有下班時間,隨時隨地都可能有下一個感染者,而每一個感染者都代表著十幾個甚至上百個有感染風險的密接人員,這容不得一點耽擱!時間就是生命,早一分鐘到達現場、早一分鐘開展流調,就能早一分鐘採取防控措施,廣大市民就多一分安全保障。市疾控中心的22名流調隊員,全天24小時備勤,接到命令馬上出發!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流調組22名隊員中有黨員16名,隊伍裡既有長年奮戰在傳染病防控一線的“骨幹”,也有剛剛入職的“新兵”。

1月22日,得知中心要抽調力量進入流調組,已退居二線的劉淑君主動請纓,“我能上,我必須上!”她把4歲的外孫女送到保姆家,安頓好86歲的老母親,來到流調組,57歲的她成為了流調組年齡最大的一名戰士。

2019年9月入職的關茗洋,是市疾控中心年齡最小的職工,別看年齡小,卻毫無畏懼,跟隨前輩一同流調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例、撰寫流調報告、值夜班、運送物資,不怕苦不怕累,在疫情的洗禮中迅速成長,在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疫情面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奔赴一線,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毫不猶豫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堅定地守護著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