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

为了“易筋洗髓经”的正本清源,我查阅了大量的古今资料,目前国内的很多“易筋洗髓功”推广机构和个人,也是不究史实的“洗髓功商人”,段位最多也就是“教练”水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当然,也有一些人和机构是故意将水搅浑的投机者,水混了了才好摸鱼,连传承都能杜撰,祖宗都能伪造,还有什么底线。

易筋经: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


金庸何许人也?小说家尔!最多算是“著名”小说家,成人童话的杜撰作家,其天马行空的脑洞,书中对江湖恩怨情仇的描写,儿女情长的细腻,以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正气宣扬,值得佩服。但其对于史实却并不是很精通更非正解,相反,很多时候的想当然的杜撰,还是很缺乏历史常识的。

举例一:尹志平为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人物之一。按书中描述:尹志平为全真教丘处机的大弟子,曾奉师命去蒙古给郭靖的师父——江南七侠送信,并试探郭靖的武功。后来在《神雕侠侣》中因暗恋小龙女,趁小龙女的穴道受欧阳锋所制,又错认他为杨过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行为。最后,在蒙古进攻重阳宫时,心甘情愿死在了小龙女的剑下。

而真实史实是:尹志平祖师号清和真人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师!民族英雄!长春真人丘处机祖师羽化登仙后,秉承祖师遗志,忍让谦恭、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曾多次制止元朝对汉民族的迫害!也因此曾遭到元朝的多年软禁。这样一个人物被金庸先生写成了玷污小龙女的淫贼,这让道教学派人士认为有污尹志平祖师的名声,向金庸提出抗议。金庸先生自己也觉得这样写尹志平有点太过厚诬古人,于是在新《神雕侠侣》中将亵渎小龙女的全真道士改为虚构的甄志丙。可以说,尹志平祖师是被金庸黑化最狠的历史正面人物。

举例二: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祖庭之一。东汉末年,“天师道”创教祖师张道陵曾在青城山修炼,羽化后被尊为“祖天师”。唐朝,道士杜光庭隐居青城山,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理论。把“天师道”和“上清道”相结合。明代,青城山又成为全真道龙门派的修行地。至此,青城山成为多个道教支派的发祥地,因此被道教的各个支系奉为祖庭。

但是,在金庸先生的笔下,青城派又是另一番模样:《笑傲江湖》中青城派掌门余沧海自私凶狠、残暴不仁的形象,率领的青城弟子才智平庸、仗势欺人,这样的恶劣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这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后,影响更大,大家对青城派一直存有偏见。

这让青城派道教协会的工作人员特别不高兴,真实的青城派以修道炼丹为主,主张清心寡欲,没做过什么作奸犯科之事。怎么把我们青城派写成这个模样,于是定了一项规定:不允许金庸先生上山。这事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错就要认,2003年10月8日,金庸先生在参加陕西华山“华山论剑”活动时称自己对四川武术和青城派了解不够,对青城派弟子描写不准确,以后会修改旧作。并且因为觉得自己的诚意还不够,他又在报纸上刊登向青城派道歉的消息,并亲自上青城山“登门道歉”,最终获得了谅解。

举例三:公元1234年,宋蒙达成协议,联合出兵消灭金国。金国灭亡之后,蒙古看出了南宋的软弱无能,于是便决定消灭南宋。自此,宋蒙之间的战争便开始了。襄阳是南方重镇,更是抵御蒙古的前线。在这个地方,上演了无数的厮杀,宋军一次次的抵挡了蒙古进攻的脚步。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作者都塑造了郭靖这个人物。为了突出郭靖这个正面形象,金庸安排了一个反面角色——吕文德。他和郭靖一样,也是襄阳的守将,但与郭靖不同,他是一个懦夫,根本不敢和蒙古人打仗。

然鹅,历史上的吕文德绝非如此,他是北宋名相吕蒙正的后人,从小便饱读诗书。长大后的吕文德投身军旅,决定为国尽忠,保家卫国。蒙古兵分两路进攻南宋,其中一路就是进攻四川,吕文德领兵驻守四川,多次抵御蒙古的进攻。他非但不懦弱,并且还是抗蒙名将,蒙古围攻襄阳的时候,吕文德领兵驻守,不幸病逝,不久,襄阳失守。可以说,吕文德抵御蒙古三十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吕文德在金庸的笔下却成了草包,原本与郭靖齐名,都是抗蒙名将,可是却被怒骂,真是冤枉。很多熟悉历史的网友为吕文德鸣不平,让金庸道歉,但是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了,因为金庸已经去世了!

像这样的错误,在金庸先生的书里边还有很多,斯人已去,逝者为大,也就不再纠结这些事情,但此三例足以说明金庸先生的水平。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不能因为金庸先生的文学造诣就可以忽略他对历史的无知和杜撰,从而功过相抵,这种和稀泥式的态度,不应该是一个“求真”的易筋经学者、实践者所秉持。事实上,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民间野史、风俗小说中就已经开始将易筋经神化,并伪托达摩,而后世很多人在传播时,居然不辨真伪,不究史实而为了名利以讹传讹,婶可忍而叔不可忍,必须有人能够掸去历史的尘埃,还“易筋洗髓经”以真实的本来面目,正本清源,我们责无旁贷。

关于以金庸先生为代表的历史以来的通俗武侠“作家”所造成的易筋洗髓经混乱,我就用金庸先生自己书中的描述来做一个了断吧:“易筋经”的功夫环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