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狀之強迫性思維的自我改善

一、主要類型

1,處於擔心、懷疑、恐懼、敏感的狀態,安全感低,容易緊張和思慮過度。

2,不久前或者很久前,確實發生了真實的事件,曾經心靈受傷或者壓抑,如今陷入反覆回憶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引發情緒的波動。

二、對身心的影響

1,心理上:自己很抗拒這樣的現象出現,每當各種思緒又來臨,會馬上告訴自己‘’ 別想了‘’ ,‘’ 想些其它的事兒吧‘’ ,‘’ 有什麼必要這樣呢?‘’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 到後來,抗拒卻無效的痛苦,甚至超過了思維本身的痛苦。

2,身體上:精神面貌、大腦反應、語言行為都會發生變化,某些部位也總是不舒服。

焦慮症狀之強迫性思維的自我改善


三、客觀認識和了解自己的這個現象 (這一點是必須的)

這個現象是逐步加強的循環往復的思維定式,大腦中常常出現相同的情境和想法,是因為曾經經歷了程度不同的被說教、干擾、傷害、不良事件等等,從而埋下了種子,但那時候只是具有謹慎、膽怯、多顧慮、多隱忍的特性, 如今由於身體或者內心的某些變化,或者新的事件的發生,激惹了大腦更加強烈的反應和情緒的波動。

四、如何改善直到徹底走出來

1,需要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再抗拒和掙扎這個現象了。

‘’ 怎麼又出現了?‘’

‘’ 急死人了‘’

‘’ 快要崩潰了‘’

這些反應,這些自言自語,這些跟別人的訴說,都不要有!

為什麼呢? 因為當你著急、無奈、抗拒的時候,不願意再想什麼什麼事情的時候,大腦中其實閃現的還是那些事情,那些場景,大腦不知道其實你並不喜歡它們,還以為你願意強化它們。

2,怎麼叫做不抗拒不掙扎呢?是不是什麼也不做呢? 不是的。

讓大腦發呆,什麼都別想,並不容易不到;

讓激動的情緒馬上平靜,該幹啥幹啥去,很難。

那麼做兩個事兒:

焦慮症狀之強迫性思維的自我改善


第一件事:每當各種思慮又出現,先深呼吸幾下,這對身體各部位和情緒都有適當的緩解作用。然後對自己說:‘’ 噢,你們又來了,我知道你們這是在幫助我挖掘隱藏的弱點,幫助我最終變得堅強勇敢,所以我不對抗這個過程了。‘’

(這是一種接受,不是被動的接受,是理解基礎上的接受)

第二件事:主動的分解反覆出現的想法,從而發現它們也許並不真實或者並不嚴重。

把每一件常常思慮的事情,一件一件地給做個手術,剖解它。

這個過程不要著急,慢慢來。

比如總是擔心會發生某項壞的事情,那就如下剖解:

(1)這個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大,是像自己認為的那麼容易發生嗎?

(2)這個特別奇怪的想法,不知怎麼就冒出來了,其實自己從來沒有這種意識呀,對不對? 大腦也是花樣越來越多,他替自己想這想那的,已經由不得自己了,哈哈。

由於並不真實,所以沒有必要擔心啦。

(3)當下的狀態,跟發生那樣的事件有必然的聯繫嗎? 是不是自我設限,自憐自艾,才以為會很糟糕的?其實如果不那麼在意,不以為然,大聲的說一句:‘’ 我不相信這些‘’ ,是不是能增加些信心和勇氣來著?

(4)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性是會發生反方向的、輕鬆愉快的事情,對吧?那麼如果經常順著反方向去想,是不是發生愉快事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呀,就把壞事件的幾率越擠越小呀。

焦慮症狀之強迫性思維的自我改善


當你:

第一不再抗拒,

第二主動分解每一個思慮,每一個想法的時候,

並不一定能夠從此就徹底擺脫痛苦,馬上就好起來了,

但是,你至少會有兩點收穫:

一是緊張、焦急、無助的狀態一定是緩解了,平靜下來也比較容易了;

二是再次出現的各種想法,數量減少了,反應程度減弱了,範圍縮小了。因為有些細節和情景已經被你主動的否定了,放棄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