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不脛而走的意思是,沒有腿卻能跑,形容傳播迅速。常被誤用的情況是與“不翼而飛”混淆。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我們來看一下“不脛而走”在網絡上的兩個誤用例句:

例句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解析

句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

例句

我收到一封國外來信,上面的郵票不脛而走,不知被哪個集郵迷撕去了。‍

解析

句中“不脛而走”應為“不翼而飛”。“不脛而走”是指沒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飛”是指沒有翅膀卻能飛走。“不脛而走”側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著刻意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而“不翼而飛”則著重指什麼東西突然不見了。‍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不脛而走”的使用有一定的範圍。因為強調的是傳播的速度很快,與之搭配的主語也只能是可以“傳播”的事物。

現在常有人用“不脛而走”來指財物的丟失,如“機場藏刀不脛而走”、“萬元分手補償費不脛而走”等,這種用法從邏輯上似乎也能解釋得通,但卻不符合習慣用法。這裡用另一個成語“不翼而飛”更恰當。

我們來看一下《成語大詞典》對不脛而走的解釋: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釋義

脛:小腿;走:快跑。

沒有腿卻能奔跑。

比喻不用宣傳、推行,就迅速的傳播開去。

出處

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割據,政權四分五裂。吳國小霸王孫策,心胸較為狹窄,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藉故將一些有才能者殺掉。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有一個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東吳,是孔融的好友。他為人耿直、孤傲,雖很有才華,但卻不被江東的霸主孫權所賞識。孔融瞭解孫策的為人,時時為盛孝章擔心,生怕他被孫策殺掉。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有一天,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你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必須廣泛招攬賢才。珠玉沒有“脛”也會來到人們手中,這是因為人們喜愛它。而賢才是有“脛”的,如果你尊重他們,他們便會來投奔。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孔融的建議被曹操所採納。盛孝章投奔到曹操麾下,為曹操貢獻了很多計謀和策略。其他天下有識之士聽說這件事後,紛紛跑來投靠曹操,從此,曹操手下彙集了很多有才幹的人。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不脛而走”一成語便出於此。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後用於比喻事情還沒推行就傳開了。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不脛而走”的正確運用。

正確例句

郭小川 《登九山》詩:“常委們的名言,在 太行山 上下不脛而走。”

西戎《住在招待所的日子裡》:“我復職的消息真的是不脛而走。談話後的第二天,在招待所我住的房間裡,已經有人找上門來。”

孫犁《芸齋瑣談 改稿舉例》:“現在年老力衰,對於文章,更是未敢自信。以為文章一事,不脛而走,印出以後,追悔甚難。自己多加修改,故是防過之一途,編輯把關,也是難得的匡扶。”

近義詞

不翼而飛

釋義

沒有翅膀去飛走了。

比喻言論、消息、詩文等不待宣傳就迅速傳播開了。

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

例句

毛主席《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 ...這幾個政治口號,真是不翼而飛,飛到無數鄉村的青年壯年老頭子小孩子婦女們面前,一直鑽進他們的腦子裡去。”‍

反義詞

秘而不宣

釋義

守住秘密,不告訴別人。‍

例句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章:“命令剛到,官長尚秘而不宣,到了下午,方始集合官兵講話,宣佈了開赴大沽口警備的命令。”‍

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最易用錯的成語系列——「不脛而走」

脛而走也作“無脛而行”、“不脛而至”,這其中,“脛”字需要特別注意,拼音jing讀音是四聲,應該讀作jìng ,另外也不要將“脛”錯寫為“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