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鄉村振興是給我們的一個禮物

春節睡了好些天。去年拖的報告也沒寫完。聽說北京下了雪。北京下點雪好,能為帝都的中產階級增加不少幸福指數。

開年,工作上也沒啥想法,也沒有特別想說的。鄉村振興前面十八年已經過了一年。這個事大家認真一點,前面幹八年是沒問題的。這兩三年方向上不犯大的錯誤,把人和機制搞對,後面再試五年。有個八年的積累,多少也會有一些好的、壞的經驗。這樣多少能留下一些東西。後面十年還離得遠,也不知道會有什麼變化,誰也看不明白(中間領導還要換屆)。

這也是個細水長流的事情。這一段在家裡看看房子、看看路、聽聽聲音,瞄一眼地裡的變化,覺得浙江的農村如果說有一些好的變化,也是十多年,二十年積累出來的(這裡也有對中西部地區的剝削)。

前年剛提出來鄉村振興的時候就覺著產業不是最重要的。當然產業生錢、生就業。農業農村部還有這麼多錢要花。有多少能落到小農戶身上,還真不好說。17年底那會覺得鄉村治理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而產業是長出來的,是結果。去年下半年,慢慢覺得看上去很虛的鄉風文明其實很重要。鄉風是整體的生活出來的一種精神。文/化之風無形,但滋養人、改變人。鄉村振興重要的是能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活的樣式,大家都能安頓好身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說鄉村振興人最重要。就是想起來前面好些年媒體記者們反覆嘮叨的:“誰來種地”(這當然是個假問題)。人不只是憑空在那裡的。他們/我們要有生活、有工作,有意義。人和人要在一起。評判鄉村振興不是說村裡回來多少人,要看原來村裡的這些人,不管還是在村裡,或者在城市,又或者在城鄉之間奔忙,他們的生活有沒有變得更好,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有多少得到了滿足。鄉村的生命力在城鄉之間。

鄉村振興是一個緣分,一種禮物,也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做得怎麼樣,估計就的看我們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努力和悟性了。當然我們身在其中,不能隨緣,更要造緣。現代種地的人,也不能幹等天下雨。

陳晶晶:鄉村振興是給我們的一個禮物

外婆家客廳 己亥年正月初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