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想当开国皇帝,首先得取个好名字。比如嬴政执政,刘邦安邦,李世民安民,赵匡胤匡世,成吉思汗意为王中王,忽必烈是为继承大业的意思。


到了元明之际,安徽凤阳的老朱家,迎来了第八个孩子,因为是重字辈,前面的堂兄亲哥从朱重一排到了朱重七,于是这个孩子就叫“朱重八”,此等取名,不学数学可惜了,十以内加减法不成问题。朱重八后来参军结婚,身为抗元将军的岳父,为他取名朱元璋,璋代表天子巡狩的礼器,有“诛灭元朝,璋礼天下”的寓意。


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除了取好名,还要找对人。朱元璋有个强劲的对手张士诚。张士诚手下的两大谋士,名字如雷贯耳,一个叫施耐庵,一个叫罗贯中,对,就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心写小说的谋士绝不是好谋士。这两位,把张士诚的事业谋划成“滚滚长江东逝水”,自己淘成英雄,“青山依旧在”,小说一直红,张士诚的无助,成就了两位谋士进入四大名著。


作为领导,最大的悲剧不是不尊重人才,而是你给他舞台,他却到其它地方站台。更气人的是,《水浒传》里尽写些怀才不遇的好汉,被昔日领导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所有谋士,地位都高于主公,诸葛亮比刘备出彩,周瑜比孙权名气大,荀彧郭嘉反衬出曹操的奸诈,寒碜谁呢?


所以,朱元璋的人才观不一样,一是依靠童年小伙伴汤和等,感情信得过,二是利用土豪沈万山,经济靠得住,三是礼遇才子刘伯温,技术过得硬,看风水定政策,实干兴邦,清谈误国。


朱元璋的人才观来源于人生观,一生下来就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怎么奔跑,也跑不过兄弟。所以,15岁来到寺庙“苦其心志”,然后出去乞讨“饿其体肤”,走投无路参军“劳其筋骨”,所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不降不行,顺理成“璋”。


南京建都,镇不住的帝王王气


研究生期间,南京市规划局来北大请教侯仁之先生,南京城有三条中轴线,究竟哪一条作为城史中轴比较恰当。正好侯先生不在,我们连谈带学聊得甚欢,同时,对南京古城格局也留下深刻印象。


朱元璋最初建都不是南京,而是老家凤阳。项羽说:富贵而不归故乡,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却在夜间行走。朱元璋也未能免俗,大明都城不定在故乡,岂不相当于女人出门忘带爱马仕,土豪出门忘带信用卡,专家出门忘带专著,领导出门忘带秘书,成功人士出门忘带朝阳仁波切?后来,在风水大师兼国师刘基的劝说下,建都南京。


南京的风水很邪性,一般人镇不住,南京的城史,就是一部风水斗法史。


春秋战国,楚威王担心这里王气太盛,在江边埋金子以压住,称为“金陵”;秦始皇东巡经过时,看见有“天子气”,凿断地脉以泄之,并且改名为“秣陵”,贬低为放马之地。东吴孙权在山上修建石头城,既保安全又障王气,号称建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三国时期的南京和武汉迁都,恰似搬来搬去的一锅“水煮鱼”。


但是,朱元璋与南京有缘,爷爷是淘金的,尽管是劳苦工人,毕竟也有“黄金家族”的基因,所以,他的气场可以镇住金陵,他和刘基都认为,钟山和龙脉和石头山的虎威,构成“虎踞龙盘”之吉象!


南京城的三条中轴线,一是南唐和南朝宫城,北面的玄武湖和南面的秦淮河,香艳连绵,明朝的中轴线背靠紫金山,与天上帝星紫微垣呼应。同时,南京城墙与城门的不规则性,尤如北斗和南斗

交响辉映,民国中轴线正好与之顺应,斗转星移。


传说朱元璋在刘基选择的宅基上,挪动了一下基桩,刘基不好制止,连声暗叹:皇上这一挪动,必定要迁都啊!果然,朱元璋为了给即位的儿孙扫清障碍,诛杀大臣,以绝后患,但是防来防去,没有防住自己的儿子朱棣,收拾了自己的孙子建文帝,“儿孙自有儿孙福”,帝王世家,是权力的制服,不是幸福。


也有人说,南京古城形似吉祥的葫芦,千年的风水密码隐藏其中,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千年古都南京城,一会被镇住,一会聚王气,聚散之间,几乎都是短命王朝,三国孙权59年,南朝(宋60年,齐24年,梁56年,陈33年),南唐39年,明朝建都至朱棣迁都,不过53年,天平天国12年,中华民国38年。


也许正是如此,孙中山决定建都南京时,议员普遍投票反对,黄兴甚至威胁:“再要反对,老子把议员绑了出来”。总统府的选址,抛弃了明代宫城,回到三国孙权的宫殿位置,一条转折的中轴线,从中山北路——中山中路——中山东路,直接穿过明故宫广场,这也是迎接孙中山的灵柩之路,最后将中山陵,叠加在孙权和朱元璋的陵墓之上。


南京,是一个风水迷局,徐霞客也感叹:作为中国南方龙脉的集结地,南京帝王之都当之无愧,但是需要江南诸多城脉的护佑支撑,今天,仍然面临长三角的强力竞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毛泽东如是说。


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南京古城的风水格局叠加图


明故宫,从梦想成真到奉天承运


明末,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赞叹北京故宫气势宏大,但却认为南京故宫更甚一筹。因为南京是原创,北京是赝品。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的战略法宝,把元朝蒙古铁骑赶回大漠后,内修都城,外建长城,除了安全护卫,在都城的营建上,颇为考究。


1这是一座“梦想成真”“奉天承运”的宫殿


明故宫选址在紫金山富贵山,将山前的燕雀湖填平作为宫殿中心,真是“燕雀安知洪武之志哉”,凸显了开国年号洪武的“洪大武功”。朱元璋是有梦想的人,曾经梦见群鸟飞过,祥云四起,云端的朱台上,紫衣道人授予他一套“真人服”和一把神剑,便自命为“天命真人”。

朱元璋宣称:国家大事的“神器”在神天管理,必须上天赐予,真人才能获取。洪武三年九月,在国家朝会乐舞曲中,唱出了一首中国好声音——“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


所以,南京称应天府,前朝三大殿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华盖是天皇大帝座上的九星,象征皇上奉天命而统治天下。后宫分别是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旁列日精门、月华门,男女相合,天地日月,尽在其中。东华门和西华门外分别有青龙桥和白虎桥,取自星空二十八宿的的东西护卫,恰似天津之横贯。现在电视剧常常的看到的迎接圣旨,就是朱元璋首创的流行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2这是一座“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宫殿


人们常说“崖山之后无华夏”,朱元璋是反对的,他认为明朝的建立,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谴责“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要将元朝“胡化”转变为“汉化”的格局。明故宫符合《周礼·考工记》的儒家仪轨。


一是“五门三朝”。从外向内依次是“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前朝奉天殿(金銮殿),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百官朝贺;中朝华盖殿,只有皇帝的近臣谋事决议;而内朝谨身殿,也称燕朝,是皇上休息之所,如果你还能在此喝个茶约个酒,不是亲信,就是太监。


二是“左文右武”。武英殿是皇帝办公的场所,文华殿是皇太子办公的地方,明故宫东还有春和殿,太子居住之所,西有柔仪殿,皇妃的住所,长幼有序。但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春和殿与柔仪殿没有重修,难道与三个皇子都英年早逝有关,纯属猜测。


三是“左祖右社”。何为都城?有帝王宗庙也。何为国家?江山社稷也。太庙和社稷坛构成都城的家国意象。对祖先的尊崇还修有奉先殿,旁边还建有“文渊阁”藏书,太子读书的“大本堂”,看来皇室家族也重视“知识改变命运”。


四是“礼法并用”。礼制让人心悦诚服,法制让人身不由己。宫城前面千步廊外侧,官署林立,制度威严。朱元璋还首创了午门建筑,人们常说“推出午门斩首”,没那么严重,但是,明朝在午门前的“廷杖”,颇具威慑力。用栗木做成的杖前有倒钩,一打一扯,血肉横飞,轻者卧养数月,重者当场毙命。


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南京明故宫复原图,对比一下北京故宫


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这不是北京太和殿,是明故宫奉先殿复原图,建文帝在此下落不明


玄武湖的土,秦淮河的艳,谁来背锅


不懂旅游的皇上不是好皇上,不懂旅游的大臣不是好大臣,南京城的教训太深刻了!


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的差距,就是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差距,与政治变法无关,与旅游方法有关!


王安石将玄武湖“泄湖为田”,搞农业产业,搞农家乐,还得意题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而苏东坡到杭州后,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成千古绝景。王安石让玄武湖成为遗憾,苏东坡让西湖成为遗产。


至明代,朱元璋对玄武湖进行了恢复,但是为了城墙保护需要,恢复水面不过以前的三分之一。同时,玄武湖成了皇家禁地,朱元璋将记载全国人口、田地和赋税的“黄册”藏于此,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如此重要的皇家档案,自然严禁进入,更谈不上旅游开发。“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王安石让玄武湖消失300年,朱元璋关禁260年,玄武湖的旅游,就这么玄乎。


南京的另一名胜秦淮河,以香艳闻名,早在六朝和南唐时期,宫城与秦淮河就形成山水城的轴线,作为护城、河运、码头,还是风水上的朱雀,积淀着繁荣下的风情,秦淮河边的几个皇帝,执政都是笑话,风流都成闲话。南朝宋刘子业的荒淫,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的“三寸金莲”,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乱伦之祸。当然,风流才子的陈后主,南唐李后主,给秦淮河留下了一诗情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朱元璋将皇宫建在城东,秦淮河开辟成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洪武初年,在秦淮河畔设置“国营妓院”,有著名的十六楼。其名曰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翠柳、南市、北市。


朱元璋:南京古城的梦想与绝响


妓院促进商人财富的再分配。当年修南京城墙的沈万山,竟然口出狂言,为皇上犒赏三军,让朱元璋很没面子,妓院的国有化,有“以富养贫”的政治经济背景,有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后的市场需求,江南贡院的才子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陵十二钗,秦淮八艳等秦淮名妓,居然成了明清南京的城市名片。


其实,秦淮河的名妓们,许多都来自周边的扬州、苏州等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 《广志绎》中,将扬州美女,与苏杭之币、淮阴之粮、淮扬之盐、京师城隍并称为 “天下马头”,扬州美女被称为“扬州瘦马”——“十三学画学围棋,十四弹琴工赋诗。莫管人称养瘦马,只夸家内有娇儿”。扬州帮、苏州帮和金陵帮,构成江南美女的三大帮派。但是,一样的名妓,扬州和苏州却呈现不同的城市气质和旅游形象?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究竟是不是一种美誉,这一轮秦淮风月,映出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你看到的,是辛弃疾?还是柳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