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再需要獨角戲 ——《大決策》讀後感

我們不再需要獨角戲 ——《大決策》讀後感

不論是一個企業或團隊,還是一個組織或個人,決策的意義非同尋常。不論大小,決策的正確與否,水平高低,從源頭上決定了我們的成功或失敗。而一個企業或者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決策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於依靠一個團隊當中的領導者個人做出決策,依靠他的敏銳直覺,淵博知識,豐富閱歷,他超脫於他人的判斷力、意志力和決斷力來做出整個團隊生存發展等各種決策。我們已經寄希望於團隊的領導者或專家人物的拍板決策,然後執行落實。比如很多傳統企業就習慣將決策層與執行層分開,不能敏銳感知末端信息反饋和汲取一線實踐經驗。

這種個人決策與群體執行分開的弊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就已暴露無遺,在智能時代的今天更是弊病叢生。《大決策》這本書主要列舉了十二個企業或團隊成功決策的案例,來說明何為科學決策,以及科學決策的巨大力量。

基於對“集體的智慧優於個人智慧”的認識,在知識爆炸的當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包羅萬象,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握所有的信息、擁有全面的知識。而我們的決策能力高低首先就在於對知識和信息的合理掌控及運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決策應該注重依靠團隊的集體力量靈活參與完成。在開發團隊群體智慧的同時,團隊群體的領導能力也能爆發出巨大力量,團隊裡一個個自發的小組織,其形式靈活、高效機動,都有利於掌握決策需要的客觀事實,以及捕捉產生決策必備的思想火花。團隊群體的力量運用,需要團隊領導者的心胸開闊、格局宏大,需要團隊的健康文化作為支撐,團隊成員需要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對團隊的責任感。領導者真正尊重團隊任何一個人,尊重其思想和觀點。團隊搭建的決策平臺和流程能認真收集傾聽不同的意見,敏銳地捕捉到有益的信息,並將集體的智慧轉化為決策的能力。

一定的信息技術可以有利於這種轉化,因為團隊內部交流平臺搭建也好,決策流程構建也罷,都由於要突破人數的限制而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最典型的就是依靠社交軟件來加強團隊內部成員跨越時空限制來達到群體之間的交流,從而匯聚集體智慧。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於企業決策流程的科學高效。

另一個在決策中極端重要的科技運用,不外乎運用數據來分析和支持或做出決策了。本書未對大數據在決策中的運用作全面充分的闡述,可以說是一大缺憾,但可能受制於創作之際大數據運用還未發揮巨大作用有關。運用大數據決策,從樹立數據運用思維開始,到積累收集數據,挖掘數據資源,發揮數據威力整個過程,團隊在海量的數據運用中得出有價值的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用書中的語言來說,決策來自於良好的領導力,強大的企業文化,好價值觀、責任感以及良好的決策流程。

誠如斯言,科學決策應該從團隊的領導者轉變傳統的決策方式開始,尊重團隊個人的思想,搭建科學的決策平臺,以傾聽不同的聲音,彙總分析各種觀點,匯聚集體智慧,並依靠科技的力量,制定科學的流程,這樣正確的決策才能源源不斷產生。

我們不再需要獨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