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熟悉三国的人们都知道,法正死于病疫,终年四十五岁; 彭羕死于狱中,时年三十七岁。两人都是蜀国的谋臣智士,在辅佐刘备称雄西南上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他们短暂的人生历史中,有一个谁都绕不过去的人,那就是当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决定两人的命运上,都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先说法正,字孝直,现在的陕西眉县人,当时的名士法真的孙子,士族之后,本可以借助祖荫在仕途上顺风顺水,恰恰相反,开始与老乡孟达入蜀依靠刘璋,在蜀地呆了很久才升任为新都县令,刚刚有些起色,又被老乡说了坏话,积聚起来的人气又散了,自己只能郁郁寡欢,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后被张松派往刘备处联络,尽管心有不愿,但还是去了。一见到刘备,两人交谈甚欢,英雄相惜只恨相见太晚。二次出使见到刘备后便下定决心留下来辅助皇叔成就功名,在刘备举足无措,狼狈万分时指出应向益州方向发展,进而进军蜀地称雄。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占据北方,根深叶茂,难以撼动,刘备也多次与曹操交手,几乎没有胜过,被迫南下来到孙权的江南,这儿也是虎狼君臣,与曹操相比更没有怜悯之心。法正这时的作用,借用诸葛亮的话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立足蜀地后,法正更被刘备亲重无有其二,甚至能够当面决定事情可做与否,如不善待许靖,任意分封土地、纳同族之妻等,刘备都能够言听计从。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当时法正身居蜀郡太守,对外任行军军事,刘备出征扩张疆土,进图汉中,用计杀了夏侯渊,夺取了大片土地。这些都是法正的功劳,连曹操也感叹万千。诸葛亮只居中持守。对法正来讲,这一时期达到了人生的辉煌。


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彭羕,字永年,现在的四川广汉人,性格高傲,对时人多所轻视。当时他只任一个书佐,也就是一个秘书级别的人物,人微而傲物这是最要命的,结果被人诽谤让刘璋“髡钳”

(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并成为奴隶。刘备入蜀后多亏法正、庞统等人的引见,逐渐被刘备重用,多次派外公干,完成的各项事情都很好,日益受到刘备的亲近。结果,过去的老毛病又犯了,“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三国志》。


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后来两人都犯了错误,但结果却不一样。

法正上任蜀郡太守后,一朝得意便肆意而为。过去对自己不好的人,逐个收拾,擅自杀了多人,毫不手软; 对自己给过好处的人,一餐之德也要不顾国家规定给予报答。纵横自恣,胡作非为。这时有人对诸葛亮说:法孝直做的太过分了,你应该给主上报告,抑制下这个人。而诸葛亮却说:法孝直对主公的帮助太大了。是他使主公摆脱困境,不再受人压制,现在他这样也就随他吧。史书上讲,诸葛亮与法正的关系: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的奇谋秘计,也令诸葛亮赞叹。其实说白了惹不起。

彭羕的结局与法正相反。由于日渐不受重用,牢骚满腹,在被左迁江阳太守后,情绪一下子爆发了,临行前跑到马超那里大话连篇,胡说八道。“这老东西办事太荒唐,让人说不出什么来”,又对马超说“你为外援,我为内应”,妄图成就一番事业。而当时的马超也是浮萍之人,满门被杀,身世艰难,好容易刘备收留了他,又刚刚有了稳定的家庭。因此,听到彭羕说出这样的话,默不作声,上报了诸葛亮。

彭羕被捕入狱后,看到他写的忏悔书,简直低到了“地狱里”。深切痛惜自己的失言,主公对我如爱子之情,我却说他“老”; 说他“老”也不是不尊重他,开创帝业的有比他还老的; 我与马超相与内外,是想共同征伐曹操,而不是造反;主公如慈父,我就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希望能够原谅我等等。尽管如此低下,最终诸葛亮还是诛杀了他。


法正与彭羕,诸葛亮一个惹不起,一个必定死


分析诸葛亮对这两个人的态度,其实我们也许能够获得这样的认识:一个人,可以无德或失德,但不可以不自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