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疫情衝擊經濟,更衝擊心理和信仰。


外部局勢天翻地覆,熟悉的一切正在慢慢消失。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等,都出現了一些聲音,願意讓政府補貼損失,也要它們的企業撤回國內。


往前走,每一步都異常艱難,每一步都觸及靈魂。


內部形勢,也正日新月異,一切都從根兒上慢慢變化。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全面升級!史上首次 意義深遠!


4月9日,《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公佈,意義深遠!


這是我們第一份,注意,是第一份,專門針對“要素市場”出臺的最高規格文件!


這份文件終於從最核心的要素出發,確定了未來改革的大方向。


縱觀這份文件,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是,土地要素。


過去,我們更傾向把土地當做一種資源,因此可以理直氣壯的,不斷從土地中獲取鉅額財富,所以房地產市場大繁榮,房價一飛沖天。


這些年,房價大幅上漲,泡沫已經相當嚴重,完全脫離了居住屬性,成為了重要投資標的。


這一次,終於撥雲見月,確定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文件把土地排在第一順位,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既然是生產要素,土地配置就要市場化改革,盤活存量,統籌增量,提升效率。


最關鍵一點,作為生產要素,土地價格不能偏離經濟基本面畸高,否則層層傳導,下游商品價格必定失控。


另外,作為生產要素,土地一定不能短缺,否則價格也會上漲,所以接下來土地增加供給是大趨勢,不能再繼續的人為製造土地短缺,扭曲要素市場價格。


其次,數據要素。


傳統經濟學教材裡面,生產要素有土地、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等,但是沒有提到過,數據要素。


幾乎所有產業,都在朝線上轉,一切都在朝數字化方向發展。


把數據當做生產要素,這是創新,也是大勢所趨。


2014年,領導人就強調,“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2017年,領導人再次強調,“互聯網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


這一次,終於把數據提升到了生產要素的高度!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總結一下:


這份文件把要素分為五類,分別是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


這份文件的改革方向是,五大要素全部朝市場化進行改革。


這份文件改革領域深化,從商品市場,深入到要素市場。


這份文件改革的目標是,提升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由低質低效向高質高效,最終提升生產力。


40多年前改革開放,商品市場得到極大繁榮,所有人的命運都改變了。


現在,我國要素市場將得到極大鬆綁,未來幾十年,所有人的命運也將改變。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炒房還是做產業?就看這一點!


絲毫不懷疑,我們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


長期不悲觀,但短期不樂觀。疫情長期化趨勢出現苗頭,對經濟的影響超出預期,拯救經濟刻不容緩。


於是,很多地方開始放鬆政策,又重回刺激地產的老路,千萬豪宅不斷出現日光盤,百萬茶水費重現江湖,不少地方又出現炒房的苗頭。


如何判斷一個城市是不是炒房呢?看看上海。


4月10日,上海制定《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擴大政府有效投資、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等。


最引人關注的是,文件的第三部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企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75%以上,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和製造業兩大板塊,因此有6項政策都跟房地產相關。


比如,減輕房企入市成本壓力,提高存量土地投資強度等等。


這一下子,引起很多人警惕,上海又要放鬆房地產了?


這種解讀,格局太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縱觀我國20年樓市調控歷史,刺激樓市都是從需求側開始,比如降低首付等等。


增加土地供應,對樓市的影響相對中立。拍出地王,刺激房價;價低量多,降低房價。


一定要扭轉觀念,不要看見放鬆土地,就聯想到放鬆房地產,更不要覺得房價會因此大漲。麵粉少了,麵包價格要是能降下來,真的是見鬼了!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過去20年,房價大漲的最重要原因是,土地供給太少,土地太貴,開發商只是個傀儡。


先看一下,文件第一部分,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有一條政策是:統一開展立項、規劃、土地、環保、報建等跨前服務


再看一下文件第二部分,擴大政府有效投資。有兩條政策是,加快土地出讓收入安排和使用,以及加強建設項目用地保障。


再看一下文件第四部分,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有句話是,充分發揮“特斯拉”綜合效應,積極探索區域評估、標準地供地、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

審批創新。


最後,重點看一下第三部分。


一共7條政策,6條跟房地產相關,一半直接跟土地交易相關,另外幾條間接跟土地交易相關:


保持土地市場交易平穩有序;


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


降低製造業項目用地成本。


看出來關鍵點沒?縱觀整個文件,每一部分都跟房地產市場相關,而且相關的條款都是,增加土地供應。


甚至,很多政策都明確指出:降低用地成本。


增加土地供給,降低用地成本,一直是上海政策的大趨勢。


1月2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暨投資促進大會,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文件就明確提出:對優質重大項目保證優先快捷供地,促進土地資源高效節約利用。


上海的領導甚至直接表示:好項目,不缺土地!


自2017年二季度以來,上海土地市場溢價率已經連續11個季度低於1%,接近於零溢價。


現在明白了吧,上海的政策目標根本不在房地產上,而是為了發展產業!


再回過頭來看要素市場改革,針對的是什麼?還是產業!


無論是土地還是勞動力等要素改革,都是為了發展產業。產業方向是什麼?線上。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笨蛋!不是房子 不是人口 核心是產業!


很多城市,根本沒明白過來,它們的危機有多大!


首先,要素市場改革的文件,已經明確勞動力要素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這意味著,人口流動基本全部放開,而且大趨勢是流向長三角和珠三角,未來一部分城市必定會消失。


連天津都慌了,趕緊放鬆積分落戶門檻,由140分降低為110分,趁還有時間,抓緊搶人。


笨蛋!還在炒房?重磅政策觸及靈魂 這條路才是光明大道!


另外,客觀講,當下的形勢確實不樂觀。


實際上,從奧巴馬時期,就一直出臺政策,呼籲美國企業回遷至國內,但是效果一直不太明顯。


特朗普上臺後,變本加厲,剛剛出現一些苗頭。日本、德國和法國等等,也出臺了類似政策。


目前來看,中國的產業鏈和製造業,仍然全球最強,中國仍然最合適製造業的地區,所以產業並沒有大規模外遷。


注意一點,受疫情影響,當下企業投資意願,也就是資本開支,確實減少或延遲了。注意,他們在中國減少投資,並沒有回到美國增加投資。


全球宏觀經濟不好,企業投資沒有轉移,而是消失了。全球性跨國公司不投中國,也沒有投其他地方。


因此,總體來看,產業這個蛋糕,正變得越來越小。


我們不能麻痺大意,這次疫情衝擊的不僅僅是經濟,還有心理和信仰,凡事就怕萬一,必須做好準備。


是危是機,全看產業有沒有準備好。


沒做好準備,就會像中興,沒死也丟半條命;做好準備,就會像華為,備胎一夜轉正,構建5G大生態系統。


因此,當下最迫切的任務不是炒房,而是發展產業,這才是唯一的光明大道。


人隨產業走,沒有產業,人來了也留不住,房地產也沒有根基。


三流城市搶房,二流城市搶人,一流城市搶產業。


內部放鬆戶口,外部產業競爭,一個城市未來是繁榮,還是消亡,全看這盤大棋怎麼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