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驻外人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没有感受过被非洲时间支配的恐惧,都不算是来过非洲。


刚开的时候,我因为工作上的原因,需要与当地企业对接,当时的负责人就是非洲人,约好的上午十点公司面谈,我因为需要整理资料,提前十分钟就到了,等到十点半,我开始坐不住,打电话催促,然而跟负责人见面,已经到了下午。

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我一度真诚的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碰到了个例。没想到几乎我遇到的非洲人过的都是非洲的时间,不管是生活中认识的一两个非洲朋友,还是接触的当地政府机构的负责人,哪怕是餐厅老板,机场工作人员,都让我等到没脾气。


后来,一位非漂多年的华人姐姐教我小技巧。提前约好时间,自己晚几个小时再出发,这样才能避免做无用的等待。

对待时间的看法不同


肯尼亚著名哲学家约翰·姆贝提在他的著作《非洲宗教与哲学》中,对非洲人的时间概念是这样定义的:


在非洲人的传统生活中,时间是由“过去式”事情、和“正在时”事情构成的,那些“未来式”事情都归属于“无时间”一类。


约翰·姆贝提将没有历法的非洲人传统的时间观用斯瓦西里语中的两个词来总结:萨莎和扎马尼。


萨莎的本义指尚有在世之人曾认识的亡灵。


扎马尼则是不曾被任何当今之人所见过的古老亡灵。

约翰·姆贝提《非洲宗教与哲学》


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非洲人认为,一个人的离世不算真正的死亡,他将继续活在别人的心中,只有等到最后一位认识他的人离世,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死亡。

在这种时间观中,非洲人的时间是由活着的人来衡量的,认为时间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这与从小接受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人思想不同。


所以,如果如果非洲人昨天亲人过世,今天也会好像没有发生一样,葬礼上也会一群人聚集跳舞,因为逝者任然活在他们心中。


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价值观不同


西方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人认为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不能用金钱衡量而却十分宝贵,迟到对于守时的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降低了效率,浪费了对方的时间,中国人不迟到完全是守时是一种习惯性的美德。


而非洲很多人都是计时算工资,混过一天工资到手就可以了。另外,大部分非洲人也没有存钱的习惯,因为不管有钱没钱,总是开心的,只要音乐一响起,马上就会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开始跳舞,开始嗨起来!


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非洲人的时间取决于自我的认知,他认为该赴约了,那他就出发了。如果在赴约路上被别的事情耽搁,对非洲人来说也再正常不过。

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同


我们现在所认知和遵循的时间,是现代化的时间观,本质上是对时间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改造。在资本主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一个人的时间可以是能够交易的商品,既然要用金钱来做交易,那对时间规则的遵守以及时间长短测量的精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与金钱相关的东西,都是锱铢必较的,迟到,当然是不被允许的。现代化高的大都市,一天24个小时恨不得拆成48个小时来做事的社畜,迟到更是不存在的。


非洲人迟到?大概是时间需要等非洲人吧!

在现代,虽然国际时间标准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全世界。而目前,大部分非洲地区的工业水平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这就导致了的生活节奏与现代化高城市的差异化,对时间,大部分非洲人还是用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衡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社会环境和自己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自然生活节奏是慢的,做任何事情也是慢吞吞的,这样的环境下,迟到也属于正常的现象。


曾今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华人在非洲的蚊帐工厂,因为当地人经常的迟到、早退,导致工厂产能不好,无奈想的法子,实行后就完美解决了这种现象。


工厂上午8点上班,7点食堂就开始提供早餐,规定7点半不准进入食堂,7点40收拾食堂,午饭也一样,减少了早退与迟到的现象,另外,请大师傅,把饭菜做得更加好吃,前期增加了成本,但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利润就自然的加大了。


与人交流相处中,尊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人,但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无伤大雅的小方法来避免在时间上产生的矛盾。


驻外之家,海外华人第一平台,温暖驻外人,欢迎你回家!我们讲述中国人在海外最真实的奋斗故事,拥有五十多个驻外国家微信群,用最优质的内容为您奉上独一无二的精神盛宴,更多精彩内容提前了解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驻外之家


找海外工作,发布招聘或求职信息,欢迎上网登陆驻外之家海外人才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