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近来,围绕着棉花市场的大国博弈一片火热。

美国的政客说:新疆在使用强迫劳工,我们要禁止进口用新疆棉花的产品。

在众多美国企业的反对声中,9月22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406-3法案。随后的23-25日,国内的棉价应声下跌。

毕竟,每5件美国人的衣服中,就有1件用的是新疆棉花。我国每年70-80万吨的对美纺织品出口,直接关联的新疆棉消费有50-60万吨。

看起来,美国似乎用贸易武器打击了我们的棉花市场。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中国正在阻止国内纺织厂使用澳洲棉花。

为了防止外国低价棉花的倾销,保护本国棉花产业,我国一直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连续数年,进口配额都是89.4万吨。

配额内的部分关税仅需要1%,是需要《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的。超过部分采取滑准税率,需要《关税配额外优惠税率进口棉花配额证》,按照澳棉的价格,也就收个12.6%的税。

如果两个证都没有?不好意思,关税就要征40%了。

新疆棉花14250元,你澳洲棉花11300?没关系,40%关税一加,澳洲棉花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国庆后棉价的整体上涨,似乎也透漏出,对于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人们的恐惧已经在逐渐消失。

10月12日和13日,我的合伙人老龙带领着双极社群里的朋友们分别做多了棉花和橡胶。

“你抽空写两篇文章聊聊棉花和橡胶的基本面吧。”老龙给我提出了要求。

对于我来说,橡胶的影响因素太过庞杂,而棉花的基本面相对清晰。

未来一段时间棉花多空市场的基本面博弈,本质上是三场“战争”的胜负博弈。

第一场战争: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供给之战

在我国强有力的价格调控体系下,最直接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是进口配额和收储投放。

进口配额方面,中美之间的博弈则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主题。

拜登上台会修复中美的贸易关系,棉花禁令在特朗普任期内未必能够通过。

这个是很多多头对于中美博弈这一问题的认知。

特朗普的行为不可控,棉花禁令会在11月底通过。

这是很多空头认为纺织订单或将昙花一现的依据。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如果说共和党和民主党还存在什么共识的话,那一定就是遏制中国了。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拜登上台,或者是美国参众两院扯皮抱有任何的幻想。

甚至不光是美国,五眼联盟的成员国也会在本次的封锁行动中担任急先锋。

比如说,英国的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委员会近期已经联系了耐克、阿迪、H&M、Gap、彪马、维密、Zara、玛莎百货等公司参与新疆所谓劳工问题的调查。

要求他们在10月23日之前提交书面信息,11月5日参加虚拟听证会。

对于以新疆棉为主的国产棉纺织制品的围追堵截,西方国家一定会毫不手软。

但是这些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和消费国。按照之前的中美贸易协定来说:在2017年基数之上,中国2020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25亿美元,2021日历年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95亿美元。

如果按照2017年美棉进口量等比例换算的话,中国在2020年要进口超过70万吨美国棉花。体量与中国出口美国棉纺织品的棉花用量接近。

再拿最近被我们开刀的澳大利亚来说,澳大利亚去年的棉产量约为102万吨,按照对华出口占比65%的过往值来估算,每年从澳洲进口的棉花量也将近70万吨。

因而,对于中国棉纺织品的限制,只有可能针对新疆棉产品,而无法针对中国的整体棉纺织产业。毕竟,我们不买了,他们的棉花卖给谁?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针对新疆棉?真当我们打不还手吗?

不论是对澳洲煤炭还是棉花的进口限制,都显示出了我们的态度和反制。

虽然由于博弈的时间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波动。但就整体来说,目前的博弈处在换子的状态,而且体量相当。

虽然对棉纺织业的原料采购和成本控制上形成了压力,但对于棉花滑准税进口配额方面,美、澳等国的低价棉进入中国市场的口子是收窄趋势的。

而供给端另一个口子,收储和投放。

最近看了空头方的很多报告和文章,都把一个论据放在供给部分的核心位置,那就是中国的棉花储备量达到3602万包(约合817.7万吨),世界第一,进口量只是九牛一毛。

但这个逻辑立得住吗?这些空头敢把前后几年的数据都摆出来吗?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棉花消费国,我们的棉花储备全球第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抛开变化谈排名没有任何意义。

2014年中国的棉花储备是多少?6642万包。

2019年中国的棉花储备是多少?3450万包。

这些年来中国的棉花储备接近腰斩,这些年间,棉花价格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超过现阶段价格的。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很多空军还在拿国储今年向市场投放了超过50万吨储备棉说事。

麻烦看看2019年,19年投放计划是100万吨,最终累计挂牌出售116.2万吨。

在今年棉花减产预期下,储备棉投放规模反而减少了。

可以看到,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加储备仍然是主要的方向。

国家棉花的储备可以避免棉花价格出现2010年那样失控的暴涨。一万四千多的价格?放储压价?空军想什么呢?

第二场战争:亚太的订单争夺博弈——供需错配

在核算新疆禁棉令对于我国的出口影响时,我注意到一个数据。

即使没有禁令,中国棉纺织品近些年针对英美等国的出口量也在快速下跌。

2016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及原料商品总额还是72.5亿美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项仅剩32.5亿美元,呈现出逐年暴跌的趋势。

同样的,201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金额是426.2亿美元,而到了2019年,仅剩372.2亿美元。除了2018年有所回升外,整体也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即使你美、英不炒作新疆问题,从中国进口的棉制品也处在逐年下降趋势。

究其根源,是纺织服装产业开始向更具备人工、土地优势的南亚、东南亚国家迁徙,我们的服装外贸走了5年的下坡路。

本轮的棉价上涨,多头的一个重要论据是来自印度等国流过来的“大单”,让需求激增,“订单量排至明年5月”,棉花市场供不应求。

而空头则针锋相对,认为棉价的快速上涨,已经极大压缩了下游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下游企业补库意愿不强,甚至会违约订单,避免亏损。

针对这一个问题,从长期来看,服装纺织产业链真正回归中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短期来说供需错配产生的棉价上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不是我们“抢”订单,而是供需错配导致这个阶段的供不应求。7、8月份的玻璃,最近的橡胶,都是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

市场上没有棉花吗?

有,但是有生产能力的地方没那么多棉花,而棉花聚集的地方丧失了生产和收割能力。

比如说印度的安得拉邦,当地籽棉收购价已经跌到了近2700元人民币每吨,有的棉花商的收购价甚至降到了1175元每吨。

没办法呀,今年10月印度南部暴雨成灾。7月份的时候USDA还给印度做出过增产预期,现如今棉花在田里烂铃,棉花里面都是水,根本无法出售。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印度棉花产量全球第一是没错,但大规模的棉花产区都收不了,烘不干,存不下,空有产量预期有什么用?

今年冬天的外贸订单迫在眉睫了呀。

更何况纺织行业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一人感染全厂难逃。前段时间斯里兰卡的口罩纺织厂,1700人的工厂1026人确诊阳性。

棉花的战争:棉价还将再创新高吗?

印度这种7月20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还破7万的国家,如何恢复生产?

同为南亚纺织业大国,巴基斯坦,10月20日单日新增只有625人,很多的纺织厂已经开始逐步复工。

作为是全球第五大棉花生产国,同时也是第五大棉花进口国,巴基斯坦并不是没有棉花的。

可是巴基斯坦的经济中心卡拉奇市,从9月初开始棉价一路起飞,10月中旬的籽棉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约合人民币10850元每吨。

订单来的太过集中,棉花跟不上。

一湾浅浅的阿拉伯海,这边两千,那头一万。

在很多空头的观点中,如果我们的外贸企业因为棉花价格上涨而涨价,订单就会流向其他东南亚国家。

但事实上,东南亚各国本身一手的外贸订单就占很大比例,随着外贸需求的恢复,越南等国的纺织业已经在开动中。

比如说,半数以上棉花消费采用美棉的越南,很多信息都反馈出生产的快速恢复。

在某国内纺织业招聘网站上,10月19-21日,越南纺织相关岗位3天内新增了85个,而整个1-9月,仅有2个岗位在招。

在订单大于生产能力,且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提高报价才是正常的逻辑,逆向反推原材料降价的逻辑并不成立。

要没有财政每年按照18600元每吨的目标价格进行补贴,还有多少棉农愿意种棉花?

北疆机采的皮棉成本已经超过了1万4,南疆手摘的皮棉成本已经突破了1万5。

凭啥只有轧花厂和棉农可以亏,你下游的纺织企业亏不得?

棉价低迷的时候不去囤货和套保,现在棉价刚一回升就抱怨自己没利润?

轧花厂应该抓紧做空套保了?凭什么?

供需平衡才是推导价格的正确逻辑,用下游利润反推价格是不合理的。

这波疫情、气候综合作用下的供需错配何时结束?

至少从供给端来说,年底前毫无机会。

第三场战争:人与自然的博弈——需求之战

需求端实现错配弥合的机会在哪里?

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毫无疑问,二次疫情的到来,以及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终端消费的规模。

但同时,作为全球唯一经济恢复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的服装纺织类零售额已经从2月份的同比下降34.8%,恢复到了9月份的同比增长8.3%。

而对外出口方面,8月份开始,我国的服装出口额也在经历了7个月的负增长之后首次恢复了3.23%的正增长。

冬季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在现阶段是无法量化的,但疫情对于中国纺织业的负面影响以及消极预期,实际上已经通过9月份之前低迷的棉花价格被计入价格。

而10月份快速上涨,除了棉价现货价格的高涨,同时也是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和消费恢复信心的体现。

火热的订单,增长的消费,恢复的经济是现实存在的。

而冷冬带来的冬衣消费预期,二次疫情对于消费的冲击,这些多空因素则属于炒作的概念,具体会对市场产生何种的影响还需经历时间的检验。

棉花价格是否能够重复10年那一拨史诗级的传奇。

绝无可能。

棉花价格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

从基本面上来说一定还存在上行空间的,至于能够走多远,就要静待文中提及的诸多要素一一验证了。

本文作者:双极房地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