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駐外人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沒有感受過被非洲時間支配的恐懼,都不算是來過非洲。


剛開的時候,我因為工作上的原因,需要與當地企業對接,當時的負責人就是非洲人,約好的上午十點公司面談,我因為需要整理資料,提前十分鐘就到了,等到十點半,我開始坐不住,打電話催促,然而跟負責人見面,已經到了下午。

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我一度真誠的認為是自己運氣不好,碰到了個例。沒想到幾乎我遇到的非洲人過的都是非洲的時間,不管是生活中認識的一兩個非洲朋友,還是接觸的當地政府機構的負責人,哪怕是餐廳老闆,機場工作人員,都讓我等到沒脾氣。


後來,一位非漂多年的華人姐姐教我小技巧。提前約好時間,自己晚幾個小時再出發,這樣才能避免做無用的等待。

對待時間的看法不同


肯尼亞著名哲學家約翰·姆貝提在他的著作《非洲宗教與哲學》中,對非洲人的時間概念是這樣定義的:


在非洲人的傳統生活中,時間是由“過去式”事情、和“正在時”事情構成的,那些“未來式”事情都歸屬於“無時間”一類。


約翰·姆貝提將沒有曆法的非洲人傳統的時間觀用斯瓦西里語中的兩個詞來總結:薩莎和扎馬尼。


薩莎的本義指尚有在世之人曾認識的亡靈。


扎馬尼則是不曾被任何當今之人所見過的古老亡靈。

約翰·姆貝提《非洲宗教與哲學》


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非洲人認為,一個人的離世不算真正的死亡,他將繼續活在別人的心中,只有等到最後一位認識他的人離世,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死亡。

在這種時間觀中,非洲人的時間是由活著的人來衡量的,認為時間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這與從小接受著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中國人思想不同。


所以,如果如果非洲人昨天親人過世,今天也會好像沒有發生一樣,葬禮上也會一群人聚集跳舞,因為逝者任然活在他們心中。


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價值觀不同


西方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而中國人認為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不能用金錢衡量而卻十分寶貴,遲到對於守時的西方人來說,他們認為降低了效率,浪費了對方的時間,中國人不遲到完全是守時是一種習慣性的美德。


而非洲很多人都是計時算工資,混過一天工資到手就可以了。另外,大部分非洲人也沒有存錢的習慣,因為不管有錢沒錢,總是開心的,只要音樂一響起,馬上就會停下手頭上的工作,開始跳舞,開始嗨起來!


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非洲人的時間取決於自我的認知,他認為該赴約了,那他就出發了。如果在赴約路上被別的事情耽擱,對非洲人來說也再正常不過。

現代化發展水平不同


我們現在所認知和遵循的時間,是現代化的時間觀,本質上是對時間工業化和市場化的改造。在資本主義利潤最大化的原則下,一個人的時間可以是能夠交易的商品,既然要用金錢來做交易,那對時間規則的遵守以及時間長短測量的精準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畢竟與金錢相關的東西,都是錙銖必較的,遲到,當然是不被允許的。現代化高的大都市,一天24個小時恨不得拆成48個小時來做事的社畜,遲到更是不存在的。


非洲人遲到?大概是時間需要等非洲人吧!

在現代,雖然國際時間標準已被廣泛的應用於全世界。而目前,大部分非洲地區的工業水平還是處於相對較低的狀態,這就導致了的生活節奏與現代化高城市的差異化,對時間,大部分非洲人還是用自己的觀念來進行衡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社會環境和自己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自然生活節奏是慢的,做任何事情也是慢吞吞的,這樣的環境下,遲到也屬於正常的現象。


曾今看過一篇報道,一個華人在非洲的蚊帳工廠,因為當地人經常的遲到、早退,導致工廠產能不好,無奈想的法子,實行後就完美解決了這種現象。


工廠上午8點上班,7點食堂就開始提供早餐,規定7點半不準進入食堂,7點40收拾食堂,午飯也一樣,減少了早退與遲到的現象,另外,請大師傅,把飯菜做得更加好吃,前期增加了成本,但產能有了明顯的提升,利潤就自然的加大了。


與人交流相處中,尊重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他人,但可以用一些小技巧,無傷大雅的小方法來避免在時間上產生的矛盾。


駐外之家,海外華人第一平臺,溫暖駐外人,歡迎你回家!我們講述中國人在海外最真實的奮鬥故事,擁有五十多個駐外國家微信群,用最優質的內容為您奉上獨一無二的精神盛宴,更多精彩內容提前瞭解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駐外之家


找海外工作,發佈招聘或求職信息,歡迎上網登陸駐外之家海外人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