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著名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平定只区区“三个月”

刘邦建立西汉后,为了尽快改变国内形式稳定开国后国内动乱的局势,不得已采用了郡国并行的治国政策,即在地方上建立14个郡县由中心朝廷直接收辖。同时又在东面和北面地区分封诸侯国,由诸侯王管辖。那时各路诸侯王占据广宽的边陲,拥有着大量的人口,其总体实力甚至高过了中心。

西汉历史著名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平定只区区“三个月”

直到国内局势基本稳定,刘邦在位时代,使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渐渐肃清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解除了这些异姓王对刘氏政权的潜在危险。但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没有伺机将异姓王所统治的诸侯国收归中心,而是让刘氏血脉自己的儿子、兄弟、侄子们去担当新的诸侯王。所以,各地诸侯国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大减弱,刘邦并未完全消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于是到了汉景帝统治时代,随着朝廷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呈激化趋向。中央政权希望加强中心集权,诸侯国则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更多的自主权利。而由于时间推移本来维系皇帝与诸侯王之间的血缘纽带到这个时候也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西汉历史著名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平定只区区“三个月”

公元前155年,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文中明确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意思就是说,这些藩国的诸侯王们早晚要谋反,晚削藩不如早削藩。汉景帝接纳了晁错的建议,正式动手开始削藩。

消息一出,西汉的各位诸侯王们却不甘愿宁可就此坐以待毙。以吴王刘濞为首暗里连系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人,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筹划兵变,兵锋直指长安,史称“七国之乱”。

西汉历史著名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平定只区区“三个月”

集结好的叛军来势汹汹直指向长安,但是此时中央朝廷却早已做好了准备,历史上这场著名的“七国之乱”朝廷仅仅花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七国叛军全部击溃,而作为组织领导“七国之乱”的诸侯王全部身死。“七国之乱”平定后,中央朝廷乘势削藩,各地诸侯王的力量被极大减弱。在此之后西汉虽然仍有藩国存在,但在实力上已经再也难以与中央对抗。

当时七国叛乱来势汹汹,联合的七国实力强劲。那么为什么中央朝廷仅用了短短三个月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了呢。

其实虽然七王之乱的平定只花了短短的3个月,但是其背后的准备确花费了西汉王朝几十年两代帝王的共同努力。

汉景帝的父亲汉文王原本并非西汉王位顺势正统的继承人,而是在经历“吕氏乱政”之后,被朝臣推举当上皇帝的,对于他来说地位很不稳固,下面的诸侯王对于他这个非传统意义的正统帝王来说更存在极大的威胁,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诸侯国武装反抗中央朝廷之先例,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叛乱,虽然这两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确是给汉文帝敲响了警钟。

西汉历史著名的“七王之乱”来势汹汹,为何平定只区区“三个月”

汉文帝无时不想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但是也怕动作过大引起诸侯的反抗酿成大祸,因此睿智的汉文帝前期采用了较为温和委婉的法令来逐步削弱诸侯的势力,诸如诸侯犯法罚没一定数量的领土作为惩戒,再者诸侯王死后没有子嗣领土由中央收回或者将该诸侯国再进行分割分封给已故诸侯王的亲眷。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不断的瓦解分化,经过20多年分化的诸侯国势力大不如前,此时中央朝廷的总体实力终于强于诸侯国的实力总和。直到汉景帝即位后,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资本和实力,才敢采用更为激烈的手段进行削藩,而最后七国之乱的迅速平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