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孩子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或許每一個父母都不願意接受此種結果!

假如,問問自己“你能接受孩子快樂的平庸嗎”?或許我們能抱著理解的心態,放棄左右孩子的人生。孩子簡單快樂,是我們大多數家長所期望的,但走著走著我們就忘卻了初衷,總是要求孩子向著我們的期望方向改變,來自父母的焦慮、期盼,猶如一座座大山,壓在孩子羸弱的肩頭。物極必反,當孩子無法承受時,超限效應猶如彈簧,壓力越大、反抗越強。

在家庭教育中,這種超限效應非常突出,為什麼孩子不願和你溝通,為什麼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不懂感恩卻恨你,因為你做得太多,管得太寬,超限了。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控制慾是一把利刃,割斷了親子關係,刺傷了孩子的心

前久一封“萬言書”控訴著對父母的痛恨,信末尾寫著“記住,在世界的一角,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恨著你們”。這是一個高考狀元在上了北大、赴美留研後對父母的“回報”。

1、我說不行就不行

在信中有這麼一段話:“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慾望,以不同形式重演”。

而王猛(化名)的前半生,一直活在父母的“控制慾”裡,最終結果是:他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成了世人眼中的“白眼狼”。

生為獨子的王猛,在兩三歲前,母親將其打扮成女孩,扎小辮、穿花裙子,並稱之為“芽芽”。母親不尊重孩子的性別,將自我好惡強加於孩子,這也許正是一連串“連鎖反應”的開端。

即便上中學後,成績優異的他任然逃不過父母的控制,本該去市裡上學,可為了當地學校的升學率,被生生留在了當地學校,受盡欺辱。有一句話叫:“我說不行就不行”,大致說的就是這種狀況,父母總以一種高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以權威的口氣控制孩子的思想,當孩子感受不到尊重,那麼他也感受不到愛。

也許正是如此,才堅定了他的信念,一定要考上大學,脫離父母的掌控,不得不說,王猛有此成就也是父母逼的,這種畸形的愛,也是奠定以後恨的基礎。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2、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

王猛的二姨經常取笑他,“學習好有什麼用,連個雞蛋都不會剝”,本給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保護,可父母只是冷眼相看。中學時期,受到同學的排擠、辱罵,甚至被同學拖出去打,而父親卻大罵“只有最卑賤的狗,才會想要公平”。

也是從那時開始,王猛不自覺地開始扣指甲,卻被父母訓斥。多年以後才他知道,那是焦慮的表現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別人欺負我,我從來不會跟父母說,我知道說了捱打的也是我,所以我只能裝作堅強,裝作我身後還有堡壘”,一句令人心疼的話,卻道出了孩子怎樣的心酸。孩子的身體健康,尚且有醫生替我們把控,可孩子的心理健康又有幾人重視?在父母眼裡,不過是孩子鬧鬧情緒、不過是兩個小孩打架過家家而已、甚至如同王猛的父母,將孩子當做社交炫耀的資本,可孩子的內心需求卻從未得到重視。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親情陪伴,對孩子的情感回應,做不到這些,就別怪孩子緊閉心門。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直至王猛準備赴美讀研,依然沒有逃離父母的控制,父母為他介紹姚姓人生導師,試圖左右王猛的人生,王猛也是從那時開始,與姚姓導師決裂,向父母表述了自己的不滿。

超限效應就像手中握著的沙子,越是想緊緊握住,流失的速度越快,王猛如同多數孩子,在年齡尚小時無法反抗,待到羽翼稍滿,必定迅速逃離。

正如紀伯倫的那首詩《你的女兒其實並不是你的》,這句話在中國,聽起來有點“大逆不道”,這是一種認知低下的思想偏差,也是根深蒂固原生家庭影響的結果,父母提高思想境界迫在眉睫。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期望猶如“電線”,成為孩子一生的枷鎖,最終逃避父母的直視,與父母漸行漸遠

豆瓣評分8.6的經典家庭劇《天倫之旅》,很好地詮釋了,超限效應中,當父母的期盼成為孩子的枷鎖時,孩子的逃避成為兩代人的傷痛。

1、“電線”猶如風箏線,這頭是父親的思念,那邊是對孩子的期盼

影片第一次出現“電線”鏡頭,是男主弗蘭克在高鐵上,面對陌生女孩侃侃而談,談到自己給電線刷聚乙烯的工作、談及孩子們現在的榮耀:

  • 大女兒:艾米在廣告界風生水起;
  • 老二:羅伯特樂隊指揮;
  • 老三:羅西舞蹈演員;
  • 小兒子:大衛藝術家;

這4個孩子無不是弗蘭克的驕傲,而此時的弗蘭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幸福感。

我們現在把這個命題反過來,那什麼樣的孩子能成為父母的驕傲呢?大致光有所成就還是不行的,還必須按父母的發展方向走下去,這兩者缺一不可。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影片中小兒子大衛的願望,起初只是當一名畫匠,而爸爸弗蘭克卻說:“要當畫家,畫匠畫在牆上,會有小狗經過撒尿”。望著兒子大衛家附近畫廊裡展出的畫,父親會心地微笑,也慶幸當初的嚴厲,孩子們才能有所成就。

影片之所以命名為《天倫之旅》,導演寓意深奧,妻子去世之後,弗蘭克的人生,由探望4個孩子了路途開始,把他從夢幻拉入了現實。現實畢竟是殘酷的,沒有那個成年人的生活是容易的,當孩子的進程達不到父母所期盼時,你是否會失望?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是對孩子的失望,還是對自己多年付出的不甘?

“超限效應”就如吸滿水的海面,父母用“親情”一點點壓榨著海面裡的水,最終孩子選擇逃避,不敢再面對父母期盼的眼神。

有一句話講:“孩子將用自己一生的平庸,來報復父母當初的教導無妨”,有時候,孩子的平庸恰恰是父母造成的。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2、“電線”猶如枷鎖,捆綁了親情,成了難以逾越的溝壑

影片中最後一次出現“電線”,是弗蘭克得知大兒子大衛,因服用違禁品過量以長辭人世,弗蘭克再一次走入畫廊,購買大衛的一幅畫,畫的正是弗蘭克曾經工作的電線。而此時,弗蘭克已不再嘴角向上,更多地表現出一個遲暮老人的神態。

影片隨著劇情的推進,也一一揭露了現實的真態:

  • 大女兒:艾米,丈夫出軌,家庭並不幸福,就連孫子也不如女兒說的成績優異;
  • 老二:羅伯特,其實並不是樂隊指揮,而是樂隊中可有可無的鼓手;
  • 老三:羅西,只是飯店一個小服務員,而且還是單親媽媽;
  • 小兒子:大衛,因母親的過世,久久不能於懷,服用違禁品過量的他,以追隨母親的腳步;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弗蘭克問:“為什麼你們什麼都願意跟媽媽說”?

羅西答:“因為她是很好的傾聽者”。

在這個家庭中,父親弗蘭克活在了圈外,子女報喜不報憂,妻子也有所隱瞞,弗蘭克作為父親的期盼和現實的能力,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時,使得孩子們在親情與自我矛盾中苦苦針扎。

弗蘭克的工作——保護電線,電線的這頭承載著父母的期盼,電線的那邊是現實的殘酷,孩子們用“善意的謊言”保護著父親對他們的希望,正如羅伯特所說:“失望的顯然不是我”,在這個超限效應中,父母的“望子成龍”,捆綁了親情,成了孩子和父親之間,難以逾越的溝壑。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合理運用“超限效應”張弛有度,給自己一份溫存,還孩子一份自由

紀伯倫有句話:“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

1、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嬰語的秘密》一書的作者特雷西·霍格說:“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而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非常羨慕黃磊的教育,女兒多多,在小小年紀可以打耳洞、染自己喜歡的髮色,這在大多數家庭中是不被允許的。面對孩子對新鮮事物的好奇,黃磊、孫莉夫妻總是給予最大的包容、給予正確的引導、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尊重是一種信任,我們以成人的價值觀為標準,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這就是不信任的表現。

我們不相信孩子能做好,所以不讓他參與家務勞動,孩子沒了家庭歸屬感,也失去了對家庭的責任感,於是,家中的大小事與他無關,最後卻換來我們對孩子的埋怨,說他們不懂感恩。

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認同孩子的情緒,是父母一生的教養,而在一個寬容下長大的孩子,也更平和、更富有挑戰精神、比起那些溫室裡的花朵,抗壓能力也更強。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 我理解了。”

孩子自己體驗了,那才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2、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態度,鑄就一個溫暖的家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溫柔而堅定”的教育理念,而蒙臺梭利教育也同樣遵循這一教育核心。

很喜歡一個比喻:

“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應該是一堵牆,而不是一扇透明玻璃,當孩子像小鳥一樣,多次撞向透明玻璃,直至頭破血流,才是對孩子真的殘忍”。

規則的制定,一定是孩子理解、明白其中緣由,並自願遵循。而作為規則的制定者,不因以年齡差距、力量懸殊隨意更改,不應以心情好壞作為判斷的準繩,讓孩子實實在在明白,規則就如“一堵牆”,是不可逾越的。

而溫柔是一種由內而發,替別人著想的氣質,是理解、是包容,是有共情心與孩子平等的交流。“溫柔而堅定”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將會貫穿孩子一生,影響他的性格,最終融入骨血,成為他的一部分。

樊登老師曾多次提出“畫面感”這一詞,孩子今後對於親情的回憶,總是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以“畫面感”的形式呈現,“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會讓孩子的“畫面感”充滿溫馨,一個有愛的家,才是孩子願意駐足的地方。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3、減少焦慮,學會放手,還孩子一個自由的人生

中國媽媽,也被戲稱為“直升機媽媽”、“電飯煲媽媽”、“鏟雪車媽媽”,中國媽媽的焦慮無處不在。

媽媽們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安全感不足,於是她們想要抓住某樣東西,並試圖將其放在可控的範圍內,而孩子這個相對的弱者,成為媽媽們釋放情緒的犧牲品。

媽媽們無時無刻不盯著孩子,事無鉅細都要操心,這種情緒的傳達還有一個潛臺詞:“你不行”。長期以往,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貶低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徹底失去了成長動力。

有時候試錯教育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父母給予鼓勵、肯定的態度,放手教育比嘮叨訓斥,更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所擔當。


“超限效應”猶如彈簧,繃得太緊,更容易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結語:

曾紅極一時的“流浪大師沈巍”,擁有高學歷的他,也擁有者體面的工作——上海徐彙區審計局公務員,而父親的獨斷為他選擇“審計”這個專業。看到他在視頻中侃侃而談,如果不是父親的干涉,沈巍——沈大師的成就肯定遠不止此。

陶行知曾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樹葉相對於大樹都是獨立的個體,家庭教育也一樣,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與孩子保持完整的邊界,合理運用“超限效應”,鬆弛有度,給自己留一份溫存、還孩子一份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