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一、群鴉的盛宴,襲來的“颱風”

由於蘇聯軍民的奮力抵抗,德軍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中預定目標未能實現。為此,德軍統帥部在1941年9月29日,又制訂了“颱風行動”作戰計劃,要在10天內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軍集結了部隊,作好了“颱風”攻勢準備。1941年10月2日,費多爾·馮·博克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終於向莫斯科發動攻擊,德軍認為莫斯科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德軍計劃以各坦克集團實施突擊,割裂蘇聯紅軍防禦,並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兩地域合圍殲滅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爾後以強大快速集群從北面和南面包圍莫斯科,在步兵兵團實施正面進攻的同時,攻佔蘇聯首都。但為了殲滅他們,抽掉了原計劃進攻莫斯科的24個師,將進攻莫斯科的時間延遲了。

為達此目的,德軍基本力量集中於斯摩稜斯克以東“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博克元帥)地帶。“中央”集團軍群轄第9(司令為施特勞斯上將)、第4(司令為克魯格元帥)、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坦克第3(司令為霍特上將)、第4(司令為霍普納上將)、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里安上將)(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稱坦克第2集團軍,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別改稱坦克第3、第4集團軍),共74個半師,內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亦即約佔蘇德戰場步兵師總數的38%,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64%。陸軍由第2航空隊進行支援。“中央”集團軍群總計約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和迫擊炮1.4萬餘門,飛機1390架。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二、凜冬的寒風,全民防禦,

由於希特勒堅持中央集團軍在佔領斯摩稜斯克後向北圍攻列寧格勒,向南進攻烏克蘭,導致了德軍在1941年9月30日才放下手來將目標瞄準莫斯科,這實際上為蘇聯鞏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線贏得了時間。莫斯科市民也被動員起來。在3天之內,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60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築起三道防禦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佔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築了700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修築了3800餘個臨時和固定火力點。處於防禦狀態的莫斯科城,被街壘、路壘、工事嚴密地封鎖起來,食品因此嚴重短缺。

莫斯科外圍,德軍步兵每師減員達三分之一

10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禦地區展開的多次激烈戰鬥中,蘇聯紅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將其阻止於拉馬河、魯扎河、納拉河等地區。莫斯科疏散許多政府機關和最重要的企業;

1941年10月20日,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實行戒嚴。當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築起防禦工事,連克里姆林宮附近都不例外,組建新的民兵師,使全城做好巷戰準備。

1941年10月23日,葉廖緬科上將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剩餘部隊突出重圍,但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團依然緊追不捨,並於29日逼近莫斯科左翼重要軍工城市——圖拉。由於第50集團軍的紅軍戰士和圖拉民兵的堅守,德軍始終無法突破圖拉防線,這使得德軍的右翼大大延長,導致其在戰線中部無法以足夠的戰術密度作戰。

11月初,莫斯科蘇聯紅軍又得到了10萬人,300輛坦克,2000門火炮的補充。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三、冰雪的狂舞,震撼炮火中的紅場大閱兵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將莫斯科的全部街道染得一片雪白,首都軍民聚集在紅場上,受閱部隊在紅場上,白雪飄落在戰士們的帽子上、大衣上、覆蓋了大炮、裝甲車、坦克,一切都顯得格外肅穆莊嚴!斯大林站在列寧墓的觀禮臺上激動的向戰士們發表演說:“紅軍戰士們、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女游擊隊員同志們!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匪軍的力量,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下的歐洲奴隸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週年閱兵式。當時納粹德國軍隊已經到達,為了提升國民及軍隊的士氣,當天蘇聯所有廣播站都播放了這次演講。而原本是在11月7日10點準時閱兵,但在後來提前至1941年11月7日的8點10分。這一次閱兵是有巨大意義的,蘇聯向全世界表明了戰鬥到底的決心。蘇軍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四、春曉的夢想,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電斯大林下達反擊命令,當晚,斯大林下達反突擊的命令。

但這沒有引起德國的注意。1941年12月4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根據所獲情報得出結論:蘇聯沒有能力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行動。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首先轉入反攻,此時德軍進攻能力顯然已經衰竭。德軍裝甲集群側翼遭到強烈打擊,進攻的蘇聯紅軍迫使他們向克林方向撤退。

12月6日,西方面軍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對德軍發動反擊,德軍部隊在氣候和蘇軍的雙重夾擊下,被從莫斯科附近擊退。

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圖拉的古德里安部決定退回原來的防線。

希特勒簽署了在蘇德戰場全線包括莫斯科方向轉入防禦的訓令。

12月9日,蘇聯紅軍解放了羅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寧,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陸軍總司令。他發佈命令說:“每一個人應站在其現在位置上打回去。當後方沒有既設陣地時,絕對不許後退”。雖然德軍將領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納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職,可是希特勒卻認為萬萬不可以退卻,否則就會重蹈拿破崙的覆轍。雖然是由於他的固執,才會使這個戰役走到了慘敗的邊緣,可是也因為他的固執,才使他不曾跳入這個深淵。毫無疑問的,因為他不肯撤出蘇聯或是斯摩稜斯克以東的地區,才使他的大軍避免了一個比1812年還更可怕的浩劫。希特勒的計劃與拿破崙不同,不是全線撤退而是向後方運動,將原前進的補給線都變成了抵抗據點,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蘇聯紅軍收復了卡盧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寧也被蘇聯紅軍收復。東南方向,蘇聯紅軍解除了德軍對圖拉的包圍。莫斯科會戰結束,蘇聯紅軍取得了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德軍損失人員50餘萬,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

1943年1月7日蘇聯紅軍重奪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寧。1月初,西部戰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軍已經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軍38個師,內15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遭重創。進攻莫斯科的突擊集團被擊潰,使德軍驚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個居民地,一步也不後退,直到最後一兵一卒。

由於缺乏實施大規模進攻行動的經驗以及缺少快速兵團,蘇聯紅軍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賦予的圍殲“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的任務,2月初,來自西歐的德軍增援部隊(12個師又2個旅)和中央集團軍群北翼部隊,分別實施反突擊,蘇聯紅軍的態勢惡化。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命令西方向部隊轉入防禦、撤回外線作戰部隊,會戰至此結束。

1942年4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被擊斃擊傷16萬8千人,被蘇聯紅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後勝利。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冰雪的風暴——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