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太極童子功之熱身操

身體不好的,以及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

練太極拳的愛好者,有很多是因處在亞健康、慢性病康復期,或罹患疑難雜症而不易康復,或被動、或有意識尋找另一種康復管道、或不得以而為之而學練之,因此,學練者往往骨關節已經老化、身體氣血流通量不夠(即太極拳等功夫界所言「通透度不好」)、鬆柔狀況比較差,所以,學練太極拳有些吃力或做不到位;此外,更重要的思維是,有些人以為太極拳不適合小朋友學練,其實,是可以的,只是,不要像教授比賽套路一樣,教得特別標準化,一旦標準了,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學拳容易改拳難。所以,小朋友可以抻筋拔骨的角度先練著,有利於其發育成長,有了抻筋拔骨,則便於學練太極拳的拳架套路,在此基礎上,則進一步深研太極拳神意氣與形體動作之互濟。

針對以上成年人和孩子可共練的角度,結合自己多年教授太極拳和功夫修煉體認,而推出了太極童子功系列訓練。

太極童子通,共分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太極熱身操,動作簡單易學,可作為練拳之前的準備活動和練拳間隙的調濟動作之用;第二部分:太極跑,放鬆的自然的無為的緩慢的轉著圈跑;第二部分,對拉拔長,意貫關節為特色,每個動作都是對稱的;第四部分,童子功九勢訓練法:來自師承的童子採蓮步、鷂子翻身、沉浮步等內容;第五部分:身心協調術。

先介紹太極熱身操。獻給從事給所有學練太極拳的朋友以及養生人士,以及教授青少年習練太極拳時參考。

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太極童子功之熱身操

小小少年,亦要早點學練太極拳


預備式:無極自然

兩腳併攏,兩手自然下垂,周身中正,不偏不倚。兩眼睜閉均可,順其自然為要。

第一式:松踝松趾

全身放鬆的基礎上,兩手變叉腰,大拇向後,其餘四指朝前。

把身體的重量交給右側,輕移左腿,向左開步,與肩等寬,左腳拇趾和中趾輕輕觸地,腳後跟抬起。然而,轉動左腳踝關節處,先由內向外轉動踝關節數次(6、12、18次均可),再由外向內轉數次(6、12、18次均可)。之後,落下左腳腳後跟,重心平移,把身體的重量交給左側,右腳後跟抬起離地,右腳拇趾和中趾輕輕觸地,進而,先由內向外轉動踝關節數次(5、9、18),再有外向內轉數次(6、12、18次均可)。隨之,右腳後跟落地,身體中正,平衡站立。

此動作可有效鬆弛放鬆踝關節,促進腳步氣血流通,防止踝關節的老化。

意念要求:專注鬆弛轉圓的踝關節,並意想踝關節鬆開。

第二式:揉轉養膝

兩手鬆開,緩緩升至胸前成合十手,手心相對,上下摩擦,生出熱感後,兩手下落至兩膝上,手心朝下,敷於膝蓋上,屈膝、收腹;隨之,兩手推動兩膝,兩膝帶動兩手,由左、後、右、前的方向,逆時針轉圓;數次之後(6、12、18次均可),反方向順時針轉圓。之後,兩手帶動兩膝由內向外轉圓數次(6、12、18次均可);再由外向內反向轉圓;進而,兩手離開兩膝蓋,緩緩上升,至胸拳成合十手,手心相對,上下摩擦,生出熱感後,兩手下落至兩膝上,手心朝下,敷於膝蓋上,屈膝、收腹,靜養片刻。

此動作可舒緩膝蓋的壓力,緩解膝關節的損傷。

意念要求:專注在膝關節的裡邊,並意想膝關節放鬆,氣血流通。

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太極童子功之熱身操

中國少年,練中國的太極拳


第三式:晃腰轉海

兩手鬆開,收至兩胯處,手心輕扶環跳穴(或自然放置腰部、叉腰均可)。兩腳自然收回併攏,兩腳平鋪於地。

保持百會上領,下頜回收的狀態,意念和兩手互濟帶動,身體中節部位——胸腹腰胯膝,均勻地由右、前、左、後的逆時針方向環轉;數次之後(6、12、18次均可),再反方向,依據左、前、右、後順時針方向環轉(6、12、18次均可)。

此動作,可放鬆腰胯部,舒緩腰胯部的緊張狀態。

意念要求:想象自身大半身潛在水中,用身體攪動水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形成漣漪;同時,亦可意想腰胯氣血流通,松腰松胯。

第四式:輕拍兩肋

接上式,腰胯部位緩緩停止環轉,百會上領,全身放鬆,自然舒適站立。

隨之,兩手上升,手心敷於兩肋。然後,兩手輕輕,離開、接觸,進行有節奏地震顫乃至拍打兩肋。

身體兩側為少陽經脈經過之處,氣其弱,故用肋部的抗擊打能力弱,微微震顫、拍打兩肋,可充實兩肋。此外,肋部有強化造血功能的作用,因此,震顫、拍打之,可強化造血功能。

意念要求:意想兩肋氣血充足,造血功能強。

第五式:環轉兩肩

接上式,閉目靜養片刻,然後,兩眼或睜或閉,順其自然。兩手繼續上升,至肩井部位,兩手指尖輕輕接觸之,兩肘部抬起,沿前、上、後、下、前的軌跡轉動肘部,數次(6、12、18次均可)之後,反向沿前、下、後、上、前的軌跡轉動肘部(6、12、18次)。

現代人計算機用得比較多,肩部往往會僵滯,從而氣血不流通,此動作可鬆弛肩部的緊張狀態,預防或緩解「五十肩」,對舒緩頸部的問題,亦有好處。

意念要求:意想肩部鬆開,氣血流通。

第六式:拔拉筋脈

接上式,至頭頂上方,兩手在合十的基礎上,兩拇指交叉相扣,兩小手指、無名指、中指交錯相扣臥在對應部位手背上,兩食指指肚相接,指尖指天。用力提拔身體,依次提拔頭部、頸部、胸背部、腰腹部、兩腿,拔得把腳後跟離開地面起來,堅持片刻,兩後腳跟落地,隨之,再往天上拔,好像要把周身從上到下,都一層層提到天上去。

此動作,可把全身氣機都往上提,有利於太極拳所說的「精神提的起」和「能放得下」功夫要領的提升,更可使得陽氣生髮。

意念要求:意念在食指指尖指的天空中,好像在離食指尖10釐米或者更高處,提吊著身體一般。

第七式:游龍松脊

接上式,兩手順勢合十,再輕輕地往上拔一下,之後,意帶兩肘,上身體的左側轉,帶動身體,特別是脊柱,向左側自然彎曲,順勢身體下蹲一些,意念帶動兩肘,帶動身體,特別是脊柱,向右側自然彎曲,順勢身體再下蹲一些的過程中,兩肘帶動身體,左右運動,形成一種脊柱彷彿游龍一般的運動狀態,直至身體完全蹲到地上,臀部挨著小腿後部。進而,意念帶動兩肘,向左、向右,左右上升態勢,帶動脊柱左右運動,形成自然彎曲狀態,兩手至頭頂上方,在向上拔一下,拔動頸椎、胸椎、脊椎、腰椎,從而帶動整個脊柱向上抻拉。重複一到三次本動作。

此動作,可運動脊柱及周邊區域,松脊作用明顯。

意念要求:意念再肘,而肘練著相應運動或抻拉部位的脊柱。

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太極童子功之熱身操

少年太極拳,颯爽英姿


第八式:意氣流通

舒適站立,兩腿併攏,兩腳足底平鋪於地;兩臂順勢,從頭頂上方,攏合下落,經頭面,喉頭前、胸前,逐漸分開,置於身體兩側,手心對著褲腿部位,手指朝下。

兩手從兩側緩緩向兩側升起,接近於兩手伸平的時候,繼續上升的同時,逐漸轉首先朝上,此時,兩手平舉形成「一」字狀態,不停,繼續向上攏合,至頭頂上方,手心朝下,手心好像探照燈一般,照到頭頂,兩手隨之,緩緩攏合下落,經頭面、喉頭前、胸前、逐漸分開,置於身體兩側。本動作,循環做(6、12、18次均可)。

此動作,放鬆身心,引起歸元。

意念要求:身體想象成空桶,天空的霧氣或甘露,進入體內的深處,自然身體。全身混元氣充足。

收式:靜養無為

保持兩腳併攏,周身中正狀態,兩手先向後伸出,手心相對;進而,小指帶動,轉手心向前,到身體的兩側,不要有停頓,繼續向前,攏合至小腹前,逐漸,男左女右——男的,左手在內,右手在外,重迭至肚臍上;女的,右手在內,左手在外,重迭至肚臍上。肚臍亦稱神闕穴,乃身體重要關竅。而兩手重迭時,勞宮穴相對應。此為三竅同源。

無為、自然,什麼都不要想片刻。

此動作,可「靜養靈根氣養神」。

意念上,沒有任何要求,唯有一片安靜才好。

1-5分鐘之後,兩手還原。此刻,可繼續演練太極拳或太極功;亦可結束整個鍛鍊。


小朋友也可以學練太極拳:太極童子功之熱身操

太極劍氣如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