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太极童子功之热身操

身体不好的,以及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

练太极拳的爱好者,有很多是因处在亚健康、慢性病康复期,或罹患疑难杂症而不易康复,或被动、或有意识寻找另一种康复管道、或不得以而为之而学练之,因此,学练者往往骨关节已经老化、身体气血流通量不够(即太极拳等功夫界所言「通透度不好」)、松柔状况比较差,所以,学练太极拳有些吃力或做不到位;此外,更重要的思维是,有些人以为太极拳不适合小朋友学练,其实,是可以的,只是,不要像教授比赛套路一样,教得特别标准化,一旦标准了,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学拳容易改拳难。所以,小朋友可以抻筋拔骨的角度先练着,有利于其发育成长,有了抻筋拔骨,则便于学练太极拳的拳架套路,在此基础上,则进一步深研太极拳神意气与形体动作之互济。

针对以上成年人和孩子可共练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教授太极拳和功夫修炼体认,而推出了太极童子功系列训练。

太极童子通,共分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太极热身操,动作简单易学,可作为练拳之前的准备活动和练拳间隙的调济动作之用;第二部分:太极跑,放松的自然的无为的缓慢的转着圈跑;第二部分,对拉拔长,意贯关节为特色,每个动作都是对称的;第四部分,童子功九势训练法:来自师承的童子采莲步、鹞子翻身、沉浮步等内容;第五部分:身心协调术。

先介绍太极热身操。献给从事给所有学练太极拳的朋友以及养生人士,以及教授青少年习练太极拳时参考。

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太极童子功之热身操

小小少年,亦要早点学练太极拳


预备式:无极自然

两脚并拢,两手自然下垂,周身中正,不偏不倚。两眼睁闭均可,顺其自然为要。

第一式:松踝松趾

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两手变叉腰,大拇向后,其余四指朝前。

把身体的重量交给右侧,轻移左腿,向左开步,与肩等宽,左脚拇趾和中趾轻轻触地,脚后跟抬起。然而,转动左脚踝关节处,先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数次(6、12、18次均可),再由外向内转数次(6、12、18次均可)。之后,落下左脚脚后跟,重心平移,把身体的重量交给左侧,右脚后跟抬起离地,右脚拇趾和中趾轻轻触地,进而,先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数次(5、9、18),再有外向内转数次(6、12、18次均可)。随之,右脚后跟落地,身体中正,平衡站立。

此动作可有效松弛放松踝关节,促进脚步气血流通,防止踝关节的老化。

意念要求:专注松弛转圆的踝关节,并意想踝关节松开。

第二式:揉转养膝

两手松开,缓缓升至胸前成合十手,手心相对,上下摩擦,生出热感后,两手下落至两膝上,手心朝下,敷于膝盖上,屈膝、收腹;随之,两手推动两膝,两膝带动两手,由左、后、右、前的方向,逆时针转圆;数次之后(6、12、18次均可),反方向顺时针转圆。之后,两手带动两膝由内向外转圆数次(6、12、18次均可);再由外向内反向转圆;进而,两手离开两膝盖,缓缓上升,至胸拳成合十手,手心相对,上下摩擦,生出热感后,两手下落至两膝上,手心朝下,敷于膝盖上,屈膝、收腹,静养片刻。

此动作可舒缓膝盖的压力,缓解膝关节的损伤。

意念要求:专注在膝关节的里边,并意想膝关节放松,气血流通。

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太极童子功之热身操

中国少年,练中国的太极拳


第三式:晃腰转海

两手松开,收至两胯处,手心轻扶环跳穴(或自然放置腰部、叉腰均可)。两脚自然收回并拢,两脚平铺于地。

保持百会上领,下颌回收的状态,意念和两手互济带动,身体中节部位——胸腹腰胯膝,均匀地由右、前、左、后的逆时针方向环转;数次之后(6、12、18次均可),再反方向,依据左、前、右、后顺时针方向环转(6、12、18次均可)。

此动作,可放松腰胯部,舒缓腰胯部的紧张状态。

意念要求:想象自身大半身潜在水中,用身体搅动水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形成涟漪;同时,亦可意想腰胯气血流通,松腰松胯。

第四式:轻拍两肋

接上式,腰胯部位缓缓停止环转,百会上领,全身放松,自然舒适站立。

随之,两手上升,手心敷于两肋。然后,两手轻轻,离开、接触,进行有节奏地震颤乃至拍打两肋。

身体两侧为少阳经脉经过之处,气其弱,故用肋部的抗击打能力弱,微微震颤、拍打两肋,可充实两肋。此外,肋部有强化造血功能的作用,因此,震颤、拍打之,可强化造血功能。

意念要求:意想两肋气血充足,造血功能强。

第五式:环转两肩

接上式,闭目静养片刻,然后,两眼或睁或闭,顺其自然。两手继续上升,至肩井部位,两手指尖轻轻接触之,两肘部抬起,沿前、上、后、下、前的轨迹转动肘部,数次(6、12、18次均可)之后,反向沿前、下、后、上、前的轨迹转动肘部(6、12、18次)。

现代人计算机用得比较多,肩部往往会僵滞,从而气血不流通,此动作可松弛肩部的紧张状态,预防或缓解「五十肩」,对舒缓颈部的问题,亦有好处。

意念要求:意想肩部松开,气血流通。

第六式:拔拉筋脉

接上式,至头顶上方,两手在合十的基础上,两拇指交叉相扣,两小手指、无名指、中指交错相扣卧在对应部位手背上,两食指指肚相接,指尖指天。用力提拔身体,依次提拔头部、颈部、胸背部、腰腹部、两腿,拔得把脚后跟离开地面起来,坚持片刻,两后脚跟落地,随之,再往天上拔,好像要把周身从上到下,都一层层提到天上去。

此动作,可把全身气机都往上提,有利于太极拳所说的「精神提的起」和「能放得下」功夫要领的提升,更可使得阳气生发。

意念要求:意念在食指指尖指的天空中,好像在离食指尖10厘米或者更高处,提吊着身体一般。

第七式:游龙松脊

接上式,两手顺势合十,再轻轻地往上拔一下,之后,意带两肘,上身体的左侧转,带动身体,特别是脊柱,向左侧自然弯曲,顺势身体下蹲一些,意念带动两肘,带动身体,特别是脊柱,向右侧自然弯曲,顺势身体再下蹲一些的过程中,两肘带动身体,左右运动,形成一种脊柱仿佛游龙一般的运动状态,直至身体完全蹲到地上,臀部挨着小腿后部。进而,意念带动两肘,向左、向右,左右上升态势,带动脊柱左右运动,形成自然弯曲状态,两手至头顶上方,在向上拔一下,拔动颈椎、胸椎、脊椎、腰椎,从而带动整个脊柱向上抻拉。重复一到三次本动作。

此动作,可运动脊柱及周边区域,松脊作用明显。

意念要求:意念再肘,而肘练着相应运动或抻拉部位的脊柱。

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太极童子功之热身操

少年太极拳,飒爽英姿


第八式:意气流通

舒适站立,两腿并拢,两脚足底平铺于地;两臂顺势,从头顶上方,拢合下落,经头面,喉头前、胸前,逐渐分开,置于身体两侧,手心对着裤腿部位,手指朝下。

两手从两侧缓缓向两侧升起,接近于两手伸平的时候,继续上升的同时,逐渐转首先朝上,此时,两手平举形成「一」字状态,不停,继续向上拢合,至头顶上方,手心朝下,手心好像探照灯一般,照到头顶,两手随之,缓缓拢合下落,经头面、喉头前、胸前、逐渐分开,置于身体两侧。本动作,循环做(6、12、18次均可)。

此动作,放松身心,引起归元。

意念要求:身体想象成空桶,天空的雾气或甘露,进入体内的深处,自然身体。全身混元气充足。

收式:静养无为

保持两脚并拢,周身中正状态,两手先向后伸出,手心相对;进而,小指带动,转手心向前,到身体的两侧,不要有停顿,继续向前,拢合至小腹前,逐渐,男左女右——男的,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重迭至肚脐上;女的,右手在内,左手在外,重迭至肚脐上。肚脐亦称神阙穴,乃身体重要关窍。而两手重迭时,劳宫穴相对应。此为三窍同源。

无为、自然,什么都不要想片刻。

此动作,可「静养灵根气养神」。

意念上,没有任何要求,唯有一片安静才好。

1-5分钟之后,两手还原。此刻,可继续演练太极拳或太极功;亦可结束整个锻炼。


小朋友也可以学练太极拳:太极童子功之热身操

太极剑气如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