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藥引與藥名詩

《西遊記》中的藥引與藥名詩

《西遊記》中的藥引

中醫處方中常有藥引,藥引起著引藥歸經、增強療效的作用。正如清代醫家尤在涇所言:“兵無嚮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藥引並非特指某物,往往是醫家根據病情而定。有些藥引可能非常普通,如白開水、酒、冰水、蜂蜜水等,有些則稀奇且難覓,通常在治療某些疑難雜症時用到。

《西遊記》中有多處涉及藥引,大都稀奇古怪,聞所未聞,讀來頗為有趣。如第六十九回中,孫悟空在回答朱紫國官員關於使用何藥引的問題時提及兩種藥引,一種是“六物煎湯送下”,這六物便是:半空飛的老鴉屁、緊水負的鯉魚尿、王母娘娘搽臉粉、老君爐裡煉丹灰、玉皇戴破的頭巾3塊,還要5根困龍鬚。此六物煎湯送藥,國王憂病等時除。

這些東西凡人當然不可能找到。於是官員只好詢問另一種藥引為何物,孫悟空則回之以“無根水”。何謂無根水?按照小說中所述,一般人的理解則是:“若用無根水,將一個碗盞,到井邊,或河下,舀了水急轉步,更不落地,亦不回頭,到家與病人吃藥便是。”但孫悟空的藥引當然不會這麼容易找到,他的無根水“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作無根水”。無根水確是中藥方中非常有名的一味藥引,通常泛指天上落下的水如雨、雪、霜、露等,由於未曾落地的緣故,通常被視為潔淨之水。在諸種藥引當中,無根水的知名度很高。除了《西遊記》外,古代的許多小說中都曾提到“無根水”,如《紅樓夢》中薛寶釵的冷香丸便需要盡集“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時節的無根水。

與無根水相比,《西遊記》中另一藥引則令人有毛骨悚然之感,這便是第七十八回中比丘國君為了尋求長生不老而需要的“小兒心肝”。比丘國王因為沉溺於女色而“精神瘦倦,身體尫羸,飲食少進,命在須臾”,太醫院的御醫“檢盡良方,不能療治”,而妖怪化身的“國丈”乘機進言:“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壽,前者去十洲、三島,採將藥來,俱已完備。但只是藥引子利害:單用著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湯服藥,服後有千年不老之功。”在國君所囚的小兒被悟空救走之後,國君又聽信國丈讒言,認為唐僧的心肝是“一個絕妙的藥引,強似那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之心”。小兒之心只能延千年之壽,而若用唐僧作為藥引再吃仙藥,則可延萬萬年。於是昏庸的國王居然又笑著向唐僧求藥引:“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特請長老求些藥引。若得病癒,與長老修建祠堂,四時奉祭,永為傳國之香火。”結果不但沒有得逞,還引出了悟空剖心的情節,國丈也露出了妖怪原形。

以人的心肝作藥引,在現代人看來當然是駭世驚俗之事,這隻可視作小說家戲言。但《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如此設定也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古代的確有人肉入藥的記載。人部藥在中國有長遠的歷史,而其所應用的人體部分也相當多。一些本草書中也單設有人部藥,如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人部藥達39種之多。從歷代文獻來看,以人藥來療疾的記錄不少,其中也包括以人肝入藥的記載。這種醫療行為若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自然覺得不可思議,但它卻曾客觀存在過,而且並非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醫療行為,在世界其他的國家歷史和文明中亦多有記載。

值得注意的是,《西遊記》中以小兒心肝作藥引以求長生等的描述或與明代統治者迷信方士、沉迷於長生不老之術的社會現實有所關聯。現代學者推斷《西遊記》中的這些描寫或是在批判和嘲諷明世宗朱厚熜的所作所為,這種推斷是合乎情理的。

《西遊記》中的藥名詩

《西遊記》作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上的成就自不待言。從醫療文化的角度來看,最能展現作者才情的是《西遊記》中的一首藥名詩和一首藥名詞。所謂藥名詩,顧名思義是以中藥名稱(包括諧音)融入詩詞之中,可委婉表達人情事理。藥名詩在歷史上的起源有爭議,但一般認為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唐宋時期日漸流行。除了以藥入詩之外,還出現了以藥入詞、以藥入曲等形式。藥名詩看似容易,實則不然,因為它限定了詞語的範圍,所以要儘量自然而然地表情達意。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此算得上是一種文人的文字智力遊戲。

《西遊記》第二十八回中,孫悟空被唐僧攆回花果山,接到群猴的報告,說獵人捕殺了大量猴子。悟空勃然大怒,作法颳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對獵人們大開殺戒。作者用一首《西江月》對此情景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亡,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顯然,這並非一首普通的詞,其中蘊含了多種中藥名稱如烏頭、海馬、人參、官桂、硃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藉助於這些藥名的巧妙連綴,作者將獵人們被悟空所掀起的颶風吹得人仰馬翻、屍橫遍野的悲慘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與這種血腥場景相對應的則是家中親人盼望他們平安歸來的殷切之情。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產生了很強的感染力。

《西遊記》三十八回中,在唐僧與悟空對話的過程中,作者也巧寓藥名,描寫了唐僧取經途中備嘗艱辛的感慨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趁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這首七言律詩裡包含了9種中藥名如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這些藥材名稱的選取並非隨意,而是均與《西遊記》中的情節有巧妙的關聯:“益智”句指的是受到觀音開示,從而赴西天求取真經;“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餞行,相約不取真經不還的誓言;“三稜子”喻指路途上所收的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馬兜鈴正是形容自己催馬揚鞭、馬鈴聲聲的趕路情景;荊芥、茯苓(諧音“嶺”)皆形容路途的艱難;“防己”“竹瀝”形容自己心志堅定;“茴香”諧音“回鄉”,指取經成功返回東土大唐。整體來看這首藥名詩構思非常巧妙,藥名與全詩渾然一體,緊扣小說主要情節,貼切地表達了唐僧取經之艱辛及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令人讀之叫絕不已。(章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