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历史上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参谋,估计没有之一,但是他在汉军中的地位始终不高。他是作为诸侯势力的残部来投靠刘邦的,韩王死后投奔刘邦的时候“复以良为成信侯”但是很快就没有了军权作为参谋跟在刘邦身边。然后直到刘邦封功臣时记载了让张良自择3万户的说法,但是也只是虚让。最后也只是一个留侯按照功臣表排名,萧何第一,韩信第二十一,张良第六十二。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但是,韩信最初是齐王改楚王,刘邦之下第一人,被告发谋反才降到第二十一。所以说汉初三杰实际上只是刘邦在将领,后勤,参谋三个方面各找了一个代表,张良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是最小的一个。从某个方面说根本不能和另外两位相提并论,只是靠着和刘邦的亲密关系和出身被推上了汉初三杰的位置。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而萧何比张良重要事肯定的,因为刘邦(张良在)吃了多少败仗都不要紧,只要萧何在,预备队和粮草都会源源不断,所以萧何功第一,接下来是曹参,张良更靠后;比韩信强不见得,但至少不弱,因为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刘邦和项羽荥阳对垒,十战九不胜,却能一次次的收拢部队,筹措出粮草都靠的是萧何。进去关中后,是萧何冲入丞相府,把国家典章律令都保存了起来。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国家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粮仓都分布在哪,有多少牛马车队可以调用,韩信不知道,张良不清楚,刘邦更糊涂,萧何对这些门清。可以说萧相国就是当时的大数据库,大国丞相实至名归。建国后,应该怎样安抚百姓,制定法律,怎样制定税收制度,发展生产,增加国家收入等等这些只有萧何知道怎么做好。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其实三个都是一流人才,但张良才是最重要那位。张良是总参谋长,制定了汉军大战略,直接决定战争走向;韩信是北方战区前敌总司令以及汉军东线最高统帅,以及汉中对提出者(地位如同一战时德国的施里芬元帅),领导了汉军的主攻方向,提出並亲自指挥了汉军的战略进攻,並为主战场提供大量有生战力(刘季多次抽调韩信的部队支援中路荥阳战线)。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而韩信在短时间內的一连串不可思议胜利攻下整个河北地区,並在山东消灭了楚军派出支援齐国的项它-龙且军团,重创了楚军核心战力,直接扭转了汉军的不利局面,更在决战中击败了项王亲率的楚军,拿下了最终胜利。另外我要再强调我认可的韩信称号是战神,而不是兵仙,所谓兵仙一词出自明代文人茅坤的评价,欠缺霸气,我认为不足以形容我信。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与张良和韩信相比是否弱了些?

综上,我认为,萧何是首相兼后勤部长,为汉军的后方稳定和输送人力物资往前线立下了大功劳,是汉军的有力后盾。至于他们谁强谁弱,三个都是不同方面的人才,根本无法直接比较。但就我而言,重要性的排名是:张良大于韩信大于萧何和彭越张良直接使刘邦避开多次灭顶之灾,並决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必须排第1。我信用兵天下无敌,其一连串仗都是逆天,別跟我提什么支援,他打法就是逆天,相关分析太多了,不详述,排第2。萧相国重要,但不至于没有取代者,排第3。彭大队长多次切断楚军后勤线,並攻击楚军后方,逼使项羽回军救亡,是刘邦能多次死里逃生,並勉强维持中路不被突破的绝对主因,极其重要。但彭大队长经常性被人低估其重要性。同样排第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