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


萧何——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


公元前206年,这天咸阳城晴空万里。


柔和的阳光洒在咸阳城青色的砖块上,发出淡淡的光芒。


这天的咸阳城空前的热闹,各家各户的门面一早就被打开了,多日不曾出现的商人也开始出来售卖自己的好东西。


咸阳城的好玩意不少,六国的宝贝,六国的书籍,甚至六国的小吃应有尽有。


叫卖声从早上一直叫到了晚上。


这样的场面,除了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车同文书同轨那会儿,这样的场面就再没有出现过。


如今过了二十余年,热闹的场面再一次回到了咸阳。


天刚黑下来。


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灯,做生意的都停止了叫卖,读书的学生也都溜回了家中,耐心等待。


不多时,一阵紧凑的脚步声。


一个声音喊道:“来了,来了。”


一直期盼的百姓脸上露出了笑容。


汉王来了。


一个声音喊道,跟着是漫天的拥护声响彻咸阳城。


比起街道上的热闹繁华,大秦帝国的皇城却显得冷清无比。


夜色下,一个黑色的身影走入了皇宫,这样的场面与后来惊心动魄的鸿门宴相比,不值一提,和四面楚歌相比,这事儿实在是小到足以让人忽略。


可就是这件小事,就是这个人,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力不亚于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总之这个人在这一年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小事。


这一年,大汉集团的CEO刘邦靠着过人的能力,抢在霸王集团董事长项羽的前面杀入了关中,兵临咸阳城。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厮杀。


已经丧失权柄的子婴手捧玉玺投降,一群从汉中走过来的泥腿子立即被咸阳城的繁华迷花了双眼。


他们等不得刘邦的命令,就冲入了咸阳皇宫抢夺财宝,就连刘邦本人也是一脸的陶醉,看着咸阳皇宫里的美女。


躲在里面舍不得出来。


这里是多么的美好,美女,财富,皇宫,就算死在这儿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么多年的厮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么。


姑娘们,出来伺候了。


在这场狂欢之中,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他默默的走入了皇宫,打开不是后宫的大门,而是大秦帝国的档案库。


这个人就是萧何。


这场狂欢的买单者。


与眼前的一群大头兵相比,这个沛县的县长比谁都清楚,眼前的这座皇宫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数不尽的财宝,也不是花样美少女,而是这些厚厚的档案。


这些看似不起眼干的书籍,才是一个上市公司走向强大的底气。


他没有理会刘邦一场接着一场的狂欢。


直接走入了大秦丞相御史府,这里门庭冷落,看得出没什么人来过。


堆积如山的书籍,账簿,散发着墨水的香味。


这样的香味比起前面女人的体香,法香、胭脂香自然是显得寒酸无比。


除了他走进来,没有一人愿意进来看看。


他兴奋的在每个书架上流连忘返,不时的伸手摸一摸,甚至凑过鼻子去闻一闻。


为了让这里保持完整,他头一次动用了私权,派了士兵守在这里,并且给出了最严厉的指示。乱入者杀无赦。


然后,他走进了最里面的档案馆。


在哪里,他将这些堆积如山的档案重新清理了一遍,有用的,没用的他都一一分类。


这是个脏活,累活,整个大汉集团除了没人愿意做。


他做了整整半个月才整理清楚,当他走出这座档案馆的那天,他深深的吐了口气,自言自语的说:“从此大汉稳如磐石。”


萧何的这话很多人表示怀疑,自古打江山,那个不是靠厮杀,靠人员,靠钱财,还没听说靠一堆废纸就能壮大一个集团的。


将士表示不相信。


设计师张良也不相信。


将军韩信也不相信。


甚至大汉集团的CEO刘邦也不相信。


这明明是一堆废纸,擦屁股都嫌硬。


没用。


但很快萧何就让世人见识了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


废纸不但有用,而且是大有用。


少了谁都不能少了这堆废纸。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面对刘邦打造汉中市场,抢占大秦帝国的大本营,项羽很生气。


萧何——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


决定灭了刘邦。


霸王集团有这个底气,巨鹿一战,项羽所率领的霸王集团无敌于天下。


人数、钱财、粮食、底盘都是大汉集团的几倍。


灭掉大汉分分钟的事情,刘邦决定求饶。


带着设计师张良亲自赶到了鸿门,参加项羽准备的鸿门宴。


刘邦明知此去如虎口做客,危机四伏,但又不能不去,亏得张良知己知彼,精辟地向刘邦分析了项羽其人,决心深入虎穴,谨慎而灵活地保护刘邦的安全。


刘邦活着回来了。


但项羽并没有就此打算放过他。


就在这一年,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


并且强势的撕毁了先前定下的合同。


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还安排了三个秦军降将在秦岭的北边。


这是一个憋屈的决定,无论谁看了都是一肚子的火,你凭什么撕毁合约,就凭你是项羽。


刘邦很想哭,汉中地方小,发展潜力几乎没有,交通更是闭塞不堪。


业务根本展开不了。


更别说项羽还安插来了三个敌人在秦岭,摆明了是将大汉集团扼杀在汉中。


刘邦不想去,他要上诉。


诉状立马被驳回,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的意见是——维持原判。


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就打一场,好歹也能壮烈一回。


这个决定很冒险,所以反对的人不少。


可刘邦却一意孤行。


决定要打。


这个时候,萧何走了进来,他对刘邦问:“去汉中做王跟死相比,你觉得那个可以接受?”


“废话,蚂蚁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我又没有精神病,当然想活着。”刘邦白了一眼萧何说道。


萧何道:“你既然知道,那还去与项羽打什么?项羽底盘多,人马多,钱也多,你去跟他打仗,不死也是个残废。”


“你以为我想去打,可局面你也看见了,不打没活路。”刘邦骂道。


“那也不用!”萧何一笑道:“我早就料到老板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一早就给老板做好了准备。”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刘邦跳起来问,他觉得萧何有话要说。


萧何立即拿出了一套完整的企划书。


“ 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入,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刘邦拿着企划书,有些疑惑的说:“说得是好,可计划有些不切实际。”


萧何哈哈大笑道:“这是最实际的企划书,老板还记得我从咸阳城带出来的档案么?”


“那堆废纸有这个本事。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可不是说说的。”刘邦依旧不信。


萧何说道:“老板不要小看了那堆废纸,那是大秦帝国的国家户籍、地形、法令,掌握了这堆废纸,就等于掌握了秦国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用得好,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有何难?”


就那么一瞬间,刘邦忽然觉得天下变得透明了。


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其实一点都不难。


“就这么办。”刘邦大喜。


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汉书》


此后的几年,刘邦不再执着与项羽争夺天下。他心里明白,没有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江山再大也是一个空壳子,迟一些再拿也问题不大。


他开始着手经营汉中,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汉中王。


仗还是一输再输。


可他总有站起来的资本。


他心头清楚他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后站起来,全靠当年萧何的那些不起眼的档案。


这就是底气。


明白了这个道理,刘邦不再惧怕项羽。


几年后,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彻底拉开了与项羽抢夺天下的序幕。


在四年的厮杀中,项羽都英雄无比,他怎么看都是一只随时都可能被捏死的蚂蚱。


可结果他非但没有被项羽捏死,反而吃掉了这头大象。


萧何留下的那些档案就好比是一颗参天大树的根,不断的蔓延,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壮大,最终形成了一块牢不可破的城墙。


而项羽看起来强大无比,没有律令、图书、户籍、山川的支持,他不过是一颗漂浮在空中的大树。


风一吹,雨一打,他就倒塌了。


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刘邦一跃成为天下之主。


当夜,身穿龙袍的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被酒精迷醉的刘邦仰着头,看着同样迷醉的将士问道:“你们知道,为何这天下是我的么?为何我能做皇帝而项羽不能呢?”


将士一脸的疑惑,纷纷表示不知。


刘邦得意的给出了答案。


萧何——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


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这是刘邦给萧何做的工作总结。


这项工作看起来不起眼,没有赫赫的战功可以夸耀,也没有诸多的奇谋可以名载史册,只有无休止的数字以及灰尘时时在身旁围绕。


它既不能保证前方战场能百战不殆,也不能保证君王身边奇谋不断,但它给失败的将士,给每一次后退留足了卷土重来的底气。


失败一次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再来。


第二次也没关系,我们再来站起来就是。


一百次也没关系,我们的粮食还在,我们还有吃的,我们有钱,我们还可以招兵买马,我们可以再来。


无数次的失败,成就了萧何的功勋。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论功行赏。


心知肚明的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


多年后,一个叫司马迁的读书人写了一本叫《史记》的史书,对于这段往事,他依旧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太史公自序》


对于这些评价,奖赏,萧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下面这句话,我相信一定是萧何最想说的。


“这是我该做的事,算不了什么?”


我既是你的部下,你既委任了我,我又怎能让失望呢。


况且这个才是我的专业。


萧何——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


我们可以说,这个年老的老头很有些自知之明。


这个好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并且给他留下了一个好的结局。


公元(前201年)刘邦改韩信为淮阴侯。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韩信不但不及时引咎自责,深自收敛,和光同尘,反而继续夸夸其谈,怨天尤人,到处诉说刘邦的不公。


常说羞与周勃、灌婴之辈同列。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


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这样不识时务的言论,最终害死了韩信。


公元(前197年),陈豨谋反,韩信受到牵连被杀。


这一切的一切萧何看在眼里,他很清楚权势既能给人带来荣耀,也能带来灾祸。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是帝王的常用的手段。


他不算有才,但手里的权势不小。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他的权势太大,得低调。


但刘邦没有这个意思,他很困惑。


韩信被杀的那一年,因他也参与了这件事,算是立了一个小功,这样的功勋根本微不足道。


可刘邦依旧拜他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来祝贺,一时其乐融融。


皇帝对我还不错,没有杀我的意思。


他很享受这种君臣彼此相信的日子,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他们一切扛枪杀敌的日子。


若能永远这样下去,也挺好。


他很知足。


但他还是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天,有一个名叫召平的,前来报忧。


这人原来是秦王朝的东陵侯,秦亡之后,沦为平民,种瓜为生,他种的瓜十分甜美,世人誉为“东陵瓜”。召平就以“东陵瓜”自号。


虽以瓜相称,但脑袋瓜却一点不瓜。


召平告诉他:“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


萧何不明白,问道:“我现在是相国,皇上对我赞赏有加,我为人也谨慎没做错事,怕什么?”——(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


召平摇头说道:“这是烟雾弹,相国还看不明白么,皇上在外征战,而相国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相国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惊得一身冷汗。


他似乎看到了刘邦藏在怀里的宝剑。


我还是大意了。


不,你没有大意,你是低估了一颗帝王的心。


第二天一早,他知趣的辞去了身上所有的官职,就连那些挂在头顶上的虚职,他也不要了,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


不光如此,他还放下身段做起了地痞流氓的勾当。


他开始喝酒闹事,放贷款,强行买房子,弄坏自己的名声。


可即便如此,刘邦还是不信任他。


把他抓了起来,多亏了姓王的卫尉侍一旁帮着说了好话他能活着从牢房里走出来。


他不敢急回去,生怕因为这件小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经管他的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他依旧是老老实实地走到了皇宫感谢刘邦的这次不杀之恩。


谦卑的态度,知趣的言行给了刘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原来这老头还很听话。


看来先前自己的担心多虑了。


此后,刘邦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知道这不过是照顾自己的面子,刘邦的戒心依旧没去。


他彻底退出了一切,就连往日最喜欢的档案也懒得去看,去管理了,任由老鼠在档案库里跑来跑去,任由那一堆烂账怎么算也算不明白。


刘邦似乎彻底放心了。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到死都没有找萧何的麻烦。


历史似乎遗忘了这个老人。


这一忘就是两年。


这天,萧何吃过了晚饭就躺在了床上再也站不起来。


他很努力的站起来,很努力的告诉世人,他还没有老,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还能为大汉集团发光发热几十年。


但一切的努力都毫无作用,他能如愿的站起来出现在新皇帝的面前。


消息传到新皇帝的跟前,新皇帝慌了,他刚刚接手帝国,一切的一切还不熟悉,需要老师傅带一带。


能做师傅的燕王臧荼、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燕王卢绾都被杀了,张良躲起来了,当年的开国功臣就剩下一个萧何。


他不能坐视不理。


不能不闻不问。


所以新皇帝来了,他看着眼前的这个老人,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来。


想当年萧何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坐镇关中,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无所不能。


如今竟也衰老成这般。


新皇帝很动情,他拉着萧何的手问:“阁下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的位置?”


萧何说道:“知臣莫过于君。”


新皇帝问:“曹参怎么样?”


萧何点了点头说:“陛下得到了最好的人选。现在萧何可以死而无憾了!”


当夜,夏风兮兮。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萧何开始好好回忆自己的这一生,他惊奇的发现他对于死去的刘邦竟还带着无限的不舍。


甚至对于自己即将去地下追随感到莫名的高兴。


这个时时刻刻都想杀他的男人,最终成就了自己。


没有刘邦,又何来萧何,什么丰功伟绩,什么月下追韩信,汉初三杰终究是传说。


韩信走了,刘邦也走了,张良也老了,如今轮到了他。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是时候该走了。


那一夜,他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他一脸兴奋的跟在刘邦的身后,不畏凶险四处厮杀的样子。


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大王你可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