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欺負"後為何不北遷

一、史書中的問號:野狐嶺之後,金朝為何不向北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閱歷五千年滄桑。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或是強秦、或是大漢、亦或是盛唐等輪番登臺、一展光芒。這是大一統的時代的表演;但分分合合是封建時代的常態。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春秋戰國、五代十國等俱是鬥爭激烈的時代,殺人、戰爭成了常態。今天我們縱談歷史,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有名的戰役。但在瞭解之餘,卻也不禁發現了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野狐嶺之戰後,金朝為何不向北遷?

二、金朝潰敗的開始:慘烈的野狐嶺之戰

(1)蒙古和金朝的世代仇怨,為後來打戰埋下伏筆

金朝是女真族人完顏阿骨打建立政權,本來女真族是遼朝統治之下的弱小民族,但是它憑藉能征善戰的本事,在極短的時間裡迅速崛起,擁有著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強大軍隊。靖康之變是宋朝的恥辱,卻是它輝煌的戰績。

自此,在中國的北方出現了這樣一個富庶強大的金朝政權。但是老生常談的還是那就話:歷史從未有過長盛不衰的王朝。作為金朝的對手,蒙古政權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鐵木真曾是蒙古貴族的子弟,年輕時經歷重重苦難,一生充滿坎坷。公元1206年,在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後,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蒙古軍隊以騎兵善戰成名於天下,與西夏、金國、宋朝都發生過戰爭。不僅如此,蒙古相繼把這些王國都征服了,並且打到了歐洲。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金國在征服了蒙古草原以後,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的政策,給予蒙古部落以極大的打擊;不僅如此,金國對於反抗的蒙古部落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蒙古人為此付出了幾代人的鮮血和生命。

鐵木真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將這樣的仇恨刻在了骨子裡。在世仇的催化下,蒙古與金朝自然也是戰爭不斷,而這場角逐的轉折點便是野狐嶺之戰。

(2)金國在野狐嶺慘敗,開始逐漸走向衰落的道路。

當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族遇上了驍勇的蒙古軍隊,便如同油鍋裡放入了開水,爆發了極其精彩的故事。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調集大批軍隊攻擊烏沙堡;而此時的金朝統治者卻忽視這一情況、消極懈怠。直到他們反映過來之後,卻是為時已晚了。

蒙古的軍隊以極其迅猛的推進速度,在短時間內攻佔了桓、昌、撫三州。在這樣的危急情況之下,金朝將領完顏承裕不得不退守野狐嶺。他以山形地勢來加強軍隊的作戰能力,這樣的分兵卻把自己的力量分化,自掘墳墓。最終,蒙古軍隊以十萬大軍打得金朝四十五萬大軍一敗塗地。

此戰,金軍領導者貽誤戰機,自取滅亡。蒙古軍則集中自家優勢兵力,充分發揮騎兵自身固有的優勢,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最關鍵是蒙古軍隊採取了消滅金國有生軍力的方針,所以金國防不勝防,最後導致大敗,一步步走向最終的滅亡。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聯手攻破蔡州,金朝滅亡。

三、蒙古對金國進行的三階段式追擊,金國腹背受敵難以得到北遷的時機

蒙古人對待敵人時的政策一向是簡單粗暴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服從的或是進行小範圍的掠奪,隨後就派遣蒙古官員來管理這樣的失敗者;誓死不投降的,當攻取下城池之後,便開始了燒殺搶掠,整個城池最後都被變成了人間地獄。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在這種高壓的殺戮政策之下,幫助了蒙古的鐵騎在東歐眾多國家的土地上馳騁,所到之處沒有敢反抗的人。由於金的長達二十多年的反抗,徹底惹怒了歷代蒙古大汗,所以當攻下城池時就是屠殺掠劫之時。在野狐嶺之戰後,成吉思汗對金國進行了趕狗入窮巷式的打擊。

在成吉思汗覆滅金國的過程,總體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階段便是南下發動戰爭。公元1211年2月,成吉思汗聚眾誓師,自克魯倫河南下,發動了大規模反抗金朝的戰爭。

據史料記載: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在領導者的無能之下,野狐嶺之戰,蒙古以少勝多,大勝。

第二便是派遣木華黎攻佔金國的中都及以南地區。公元1217年,木華黎率領軍隊迅速佔領了金國中都以南的中原地區,不久太原、平陽等河東重鎮也落入來了蒙古軍隊的手裡,

使金朝統治集團所在地失去了保護屏障,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1223年春,木華黎親自率領10萬大軍攻打各戰略要地。在這樣一步步的蠶食之下,金國的疆土逐漸減少。

在這個時候,蒙古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歲月總是英雄最後的難關,鐵木真也不能逃脫。公元1127年,成吉思汗病死軍中,只能留下了最後的破金部署。“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若假道與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之後,新任蒙古大汗窩闊臺和南宋達成協議,合力夾攻金國。在這樣緊急的戰爭時期,在蒙古軍隊如餓狼般的追擊之下,金國並沒有辦法啟動北遷的計劃。不僅如此,金朝制定計劃的時候,在北遷還是南遷的問題上,當權者更傾向於南遷的計劃。因此,在野狐嶺之戰後,金國並沒有向北遷移。

四、衡量輕重之後,金國選擇了南遷之路。

金朝本來是由女真完顏部建立的政權,是從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雄踞中原和白山黑水一帶的霸主。但是在野狐嶺之戰後,金國的軍事力量被打得一敗塗地,再難和蒙古抗衡。但是為什麼在這之後,金國不選擇北遷,而是選擇了南遷的計劃呢?

(1)北方地區天然障礙和強大敵人的威脅,逼得金國放棄北遷。

東北的生活條件向來是艱苦異常的。雖然有眾多的山川河流,也有三江、松嫩、遼河等平原都是非常適合種植的良田。但即便是金朝富裕以後,北方地區作為女真人的老家,卻一直未受到重視,是經濟發展的邊緣地區,繼續延續漁獵等原始生活方式。

金朝遭遇的打擊源自北方草原強敵蒙古。金朝女真人的故土就在北方,本來就和蒙古草原接壤,鐵木真的軍隊就在那裡虎視眈眈,時不時在金國的身上狠狠要下一塊肉來。然而北方山裡的那些部落,雖然都是處於金朝名下,卻難以同心合力、合作抵抗,這些散兵遊勇根本抵擋不住強大的蒙古軍隊。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並且當時金朝在東北的土地已經遭到了蒙古的蠶食。因此,北遷所遭受的威脅非常大。所以對於當時處於弱勢的金朝來說,北遷就是自尋死路,這樣是萬萬不可能的。所以,金國只得南遷以躲避蒙古軍隊的追擊。

(2)富庶的南方和偏安一隅的南宋,成為了金國眼中再次強大的奠基石

和東北相比,中原地區便是天堂一般。哪怕是發展到了金朝,南方依舊是個繁華之地。讓那些忘不了燈紅酒綠的金國統治者來南方,顯然比回到那鳥不拉屎的北方生活,要更具有誘惑力。不僅如此,金國始終秉承南遷、南下、南侵的大政方略。

從思想上來說,金國的皇帝一直都非常仰慕儒家文化,對於北方的野蠻部族多多少少都是有點不屑的的。所以,打從一開始,金朝皇帝就沒有將北方當作女真人的退路了。

另一方面,金國在消滅了大遼和覆滅了北宋之後,尤其是迫使南宋向自己屈服和每年需要朝貢上交物品之後,更是自信心膨脹。

天然屏障、敵人威脅,金朝野狐嶺慘敗,被

因此。金朝始終佔據著心理上優勢和力量上優勢。當蒙古人發動對金朝的入侵之後,金朝的辦法是南下攻打宋朝,以尋求在實力比較弱小的宋朝那裡獲得戰爭的本錢。此時的南宋依舊是金國眼中的一塊肥肉。

結語:

和北遷相比,南遷具有太多太多的優勢,軍事、政治、思想等方面比比皆是。所以野狐嶺之戰後,金國選擇南遷,而不是選擇北遷。

但是,南遷終究屬於一時的契機,並不能長久。當一個國家處在弱小受欺凌的時候,逃避躲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終金國在自家內部腐朽和外在強敵的夾擊之下,走向了覆滅,在歷史的見證之中,慢慢走向了塵封。

參考文獻:

《元史》

《遼史》

《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