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One走下神壇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作為一家30多歲的公司,Capital One所取得的成就已經相當驚人。在現代金融史上,作為數據驅動的先行者,還有它對信用卡行業及零售金融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會被永遠銘記。只不過,沒有人永遠年輕。


Capital One,一家光芒四射的公司,大數據金融先驅,零售金融神話……


本文要說明的事實是,2014年之後,Capital One頹勢日漸顯著,業務擴張放緩,資產質量惡化,盈利大幅波動且增長乏力。


這家公司還是無可避免地走下了神壇。


Capital One的業務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高收益覆蓋高風險;基於數據驅動,它在過去30多年的實踐中證明了其可行性。


眼下,在徵信體系高度發達的美國,Capital One的這種模式尚且處境艱難。換做欠成熟的中國金融市場,是不是更加要打個問號呢?


在資本市場上,作為曾經的金融股明星,Capital One已經淪為金融股末流,市值不到摩根大通的1/10,市淨率僅為0.44倍。


平心而論,Capital One依然值得尊敬和學習。但是,我們似乎仰望它太久,是時候重新審視了。


一家神奇的銀行


在零售銀行和互金界,Capital One幾乎無人不知,前些年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尤其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風起雲湧的2016-2017年,來自Capital One的海歸精英炙手可熱,他們創辦或者在很多互金平臺擔任要職,還有媒體將這些人稱之為“第一黑幫”。


2017年9月的一篇自媒體報道這麼寫:


獵頭Lisa,最近大半年的時間都在美國Capital One的總部。


“國內的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都點名要Capital One的華人,開價一個比一個高”,Lisa稱,對於經驗豐富能擔任CRO的人,目前價格已開到年薪200萬到400萬,另外,還分乾股。


一個人曾在Capital One做了一個月實習生,回國後成為某金融公司的首席風險官,結果公司估值生生漲了一個億。


或許有點誇張,卻也是Capital One大紅大紫的真實寫照。


Capital One如此被吹捧是有原因的。過去30多年裡,它從一家地方小銀行信用卡部門,成長為美國第五大零售銀行和第八大銀行。


這背後,Capital One很早就確立了數據驅動的戰略,被視為大數據金融的先驅,也因此在金融科技興起之後得以封神。


Capital one創立於1988年,最早是弗吉尼亞州Signet銀行的信用卡部門;1994年,Signet將信用卡部門獨立出來並在紐交所上市,於1995年更名為Capital One。自上市以來,Capital One的股價一路走高,是90年代表現最好的金融股之一。


在Capital One發展史上,其多次通過併購拓展業務,並延伸到了英國和加拿大。尤為令人矚目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Capital One接連吃下了ING集團美國直銷銀行業務和匯豐銀行美國信用卡業務。


如今,Capital One總資產接近4000億美元,是美國主要的信用卡髮卡行和汽車金融服務商之一。在競爭激烈、巨頭林立的美國銀行業,它所取得的成就堪稱奇蹟。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差異化的市場定位與精細化的用戶運營,Capital One重點關注那些長期被銀行忽略的次級客群,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在行業裡,Capital One率先探索大數據應用,將其應用於獲客、風控和運營等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基於數據驅動的核心能力。


概言之,Capital One不走尋常路,通過數據驅動,積極掘金次級客群,取得了風險與收益的平衡,證明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難能可貴的。


目前,Capital One的業務分為三大塊:信用卡、消費金融和商業銀行。多年來,其信用卡業務的比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仍佔比過半。


據財報,2019年全年,Capital One總營收285.93億美元。其中,信用卡業務收入183.49億美元,消費金融業務收入73.75億美元,商業銀行業務收入28.14億美元。


截至2019年末,Capital One信用卡貸款餘額1282.36億美元,零售銀行貸款餘額630.65億美元,商業銀行貸款餘額745.08億美元。


2014年之後,神話不再


新金融琅琊榜整理了Capital One過去20年間的財務數據。


基於這些數據,不難得出的結論是:Capital One的黃金時代被金融危機所終結,爾後通過大舉併購一度維持強勢,但在2014年之後全面疲軟,風險成本居高不下,淨利潤大幅波動且增長乏力。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在2006年之前,Capital One順風順水,規模與盈利快速增長,其營收從2000年的47.18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20.92億美元,淨利潤則從4.7億美元飆升至15.7億美元。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從2007年起,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發酵,於2008年全面爆發,Capital One無法獨善其身,因此2007-2009三年間業績大跌,2008年則出現了虧損。


到2010年,Capital One很快從次貸危機中恢復元氣,緊接著走上了激進的併購之路。


2012年2月,Capital One完成收購ING集團在美國的直銷銀行業務,為此花費了63億美元現金和5400萬股公司股份。這筆交易使得Capital One成為全美第六大存款機構和最大的直銷銀行之一。


2012年5月,Capital One又完成了對匯豐銀行美國信用卡業務的收購,總代價為313億美元,由此獲得了2700萬活躍賬戶以及278億美元的信用卡資產。


通過這兩次併購,Capital One將資產規模從2000億直接幹到了3000億美元。2013年,初步完成整合的Capital One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財報,當年總營收首次突破200億美元,淨利潤突破40億美元。


這股上升勢頭很快就衰減了。繼2014年業績原地踏步之後,2015-2017年,Capital One連續三年業績下滑,其淨利潤在2017年跌到了17億美元。


在此期間,Capital One的計提撥備總額從2013年的34.53億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75.51億美元,同期壞賬率從2.04%上升到2.67%,逾期率從2.63%上升到3.23%。


2018-2019年,Capital One的營收基本原地踏步,維持在280億美元左右,淨利潤分別為57.1億美元、51.92億美元,撥備維持在60億美元上下,但是資產質量並沒有改善跡象。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過去兩年裡,Capital One的淨壞賬率分別為2.52%、2.53%,逾期率分別為3.62%、3.51%。這表明,面對不斷上升的壞賬壓力,過去數年的高撥備依然捉襟見肘。


總而言之,2014年之後,Capital One的頹勢相當明顯,業務擴張放緩,資產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盈利大幅波動且增長乏力。


這還不算走下神壇嗎?成長奇蹟、業績神話,漸成過眼雲煙。


從金融股明星到金融股末流


關於Capital One由盛轉衰,或許可以找到很多原因。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與Capital One相對特殊的業務策略有關。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Capital One美國本土的信用卡貸款中,FICO評分不高於660分的佔比為33%;在汽車貸款當中,評分不高於660分的佔比達到52%,其中32%的貸款不足620分。


這種高彈性的業務結構,不僅對風控要求高,而且有著極強的週期性。當宏觀經濟發生不利變化,會受到更強烈的衝擊。


所謂高彈性,很大程度上就是高收益覆蓋高風險。Capital One開創了這種業務模式併發揚光大,且在數十年裡證明了其生命力。


隨著Capital One進入瓶頸期,其業務模式跟著跌落神壇,資本市場亦失去了熱情。


從股價來看,從2014年末到2019年末,Capital One的市值從456.82億美元增長到479.27億美元,同期摩根大通的市值從2324.72億美元增長到4372.26億元。一個原地踏步,一個差不多翻了一倍。


在此期間,Capita One跑輸了標準普爾500指數和標準普爾金融指數,並且越往後輸得越慘。同期,摩根大通妥妥大贏家,越來越領先,至2019年末跑贏大盤80%。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Capital One走下神壇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影響,美股市場波動劇烈。截至上週五收盤,Capital One市值為256.84億美元,摩根大通市值為2763.51億美元,二者差了近10倍。


目前,Capital One的市淨率和市盈率分別為0.44倍、4.63倍,在全球大中型金融機構裡幾乎墊底;相形之下,摩根大通分別為1.06倍、9.18倍,美國銀行分別為0.73倍、7.93倍,富國銀行分別為0.60倍、5.64倍。


曾經的金融股明星淪為了金融股末流,豈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無論如何,Capital One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儘管這幾年光環失色,依然不可小覷,也仍值得國內同行去研究和學習。


作為一家30多歲的公司,Capital One所取得的成就已經相當驚人。在現代金融史上,作為數據驅動的先行者,還有它對信用卡行業及零售金融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只不過,沒有人永遠年輕。讓我們祝福它早日重返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