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信息超載,而是信息過濾失效

《知識的邊界》第二章,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信息超載,而是信息過濾失效。

我們處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人比任何時代都顯得更加焦慮。

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信息超載,而是信息過濾失效

一方面我們面對信息呈現爆炸性增長而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我們又深知任何時代,信息才是最值錢的。炒股的人到處都在打聽各種內部消息,準備創業的人在各種大小聚會中往來奔波。

人類是如此的矛盾,在這種信息超載的新的文化環境中,令我們深夜難眠的,並非是擔憂如此眾多的信息會令我們精神崩潰,而是擔心我們無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足夠多的信息。

對此,互聯網學者克萊•舍基有另外的看法,他說:“不是信息超載(的問題),而是過濾失效。”如果我們覺得對信息不堪重負,那意味著我們的過濾器失效了。

當信息過濾失效時,解決方法是修復我們的過濾器。

克萊•舍基還告訴給我們一些精密複雜的過濾工具,比如通過聚合朋友的意見而形成的社交網站。克萊•舍基始終認為我們不應該擔心信息超載,因為我們一直都處於過載狀態。事實上,互聯網出現之前,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知識是經過嚴格有序的過濾而篩選出來的。比如,專業的編輯就是出版材料的最初過濾者。

下一步的過濾則決定了這些材料應當出現在圖書館、雜誌架還是書店。“報紙、百科全書和教科書等老的知識機構”決定了哪些信息能夠到達公眾的視野。在傳統的知識傳承中,由於空間和篇幅所限,有些觀點甚至從未獲得過面世的機會。大多數人都只能看到精細的麥粒,看不到被丟棄的麩皮。但現在的數字媒體不再經過篩選和過濾程序。人和知識之間的過濾器只能是“算法的”或是“社會性的”,抑或是二者的結合。

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信息超載,而是信息過濾失效

算法技術依靠計算機處理對數據進行分類和操控,而社會工具和在線網絡則在作選擇方面給人以指導。無論有用與否,正確與否,各種形式的海量數字化信息都能夠在線獲得。

互聯網時代的過濾器不再是向外過濾,而是向前過濾,不斷將過濾結果推到最前面。過濾器過濾掉的信息在後臺仍然是可見和可用的。一些比較現代的過濾軟件甚至會提供鏈接讓人接觸到更深層次的未過濾信息。由於網絡能夠提供無限量的信息內容,傳統的過濾技術自然也不再適用於網絡。因此,網絡出現了很多愚昧和錯誤的信息。

在網絡的某個地方,還會有人樂於挑戰任何觀點,不管其觀點的認可程度或科學價值如何。

網絡上大多的見解,為了迎合用戶的心理,比任何時代更為偏執與偏激。然而,事實上,這樣的觀點與論證更受歡迎,《烏合之眾》這本書在群體心理學上也給這一事實做了充分的論證。

一個越來越無法逃離的事實是,世界太大了,大到我們再也不能全部瞭解。

作為一個物種,我們也在逐漸適應這一點。不管是否承認,隨著知識開發、保存和傳播媒介的轉變,知識本身也發生了改變。互聯網時代,知識不再是金字塔結構,而是正在結為網狀。在這種網狀的知識結構中,有太多我們竭盡全力卻無法全知的東西。

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問題不是信息超載,而是信息過濾失效

接下來有必要了解這種網狀的知識結構特點。

首先,它有足夠的寬度,本身代表足夠的深度;其次,它是無邊界的,很多知識我們無法全知全解;再次,它是平民的,不再是過去隸屬於精英階層特有的知識;最後,它是懸而不決的。

我們過去依賴於專家給我們提供明確的答案。令人驚訝的是,在生物學的一些分支領域,科學家們現在不再為諸如有機體如何分類這樣的問題爭論不休而非要得出結論不可;相反,一些新的方式已經興起,即使對最基本的問題都存在分歧,也可以戮力合作,取得進步。

也正是這種新的知識結構導致了傳統的知識過濾體系正在逐步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