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華東局南下幹部的“孃家”

看過電視連續劇《南下南下》和《南下》想必對當年南下幹部的壯舉有一些深刻了解。故事講述的背景是1949年前後,山東大批地方幹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放棄等待耕耘的土地,告別年邁的爹孃,別妻離子,從解放區出...


看過電視連續劇《南下南下》和《南下》想必對當年南下幹部的壯舉有一些深刻了解。故事講述的背景是1949年前後,山東大批地方幹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放棄等待耕耘的土地,告別年邁的爹孃,別妻離子,從解放區出發,冒著嚴寒酷暑,長途跋涉,跟隨解放軍南下上海、浙江、福建、江蘇、湖北、湖南、安徽等南方各省,支援開闢新解放區的工作,創建新政權的精彩篇章。全國解放後,大部分南下幹部留在了所在南方城鎮鄉村,他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克服南北生活習俗和文化差異,“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為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山東及周邊地區幾萬幹部隨軍南下,就沒有江南新區的建立和鞏固,就沒有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 值得驕傲的是,這些功勳卓越的山東南下幹部大多是從我們青州走出去的,是在青州經過短期集訓後,從青州集合出發,背上行裝扛起槍,高呼“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挺進南下的。大軍南下後,為做好南下幹部子女的安置工作,中共中央華東局批准成立“華東局直屬機關第一保育院”,簡稱華東保育院,院址就設在現今彌河鎮大關營村。父母走了,孩子們留在了“孃家”,留在了青州。 1948年3月21日,青州城解放,華東局機關和華東軍區機關進駐青州,駐紮在現在的彌河鎮閔家莊。在這裡,華東局領導同志指揮華東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和膠濟鐵路線上的17座縣城,殲敵8.4萬餘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春季攻勢。同時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軍支前,組織擔架隊、小車隊,籌集物資,支援濰縣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積極領導地方的黨組織建設、肅匪反特、土地改革、發展生產、濟困救災等工作,醫治戰爭創傷,重建美好家園。華東局在青州設立過若干工作機構:華東局財貿委員會駐城南澇窪村,曾山同志任主任。華東局財辦所屬郵政管理局駐青州城裡西皇城街溫氏故宅,下設郵電學校。在大關營村建立華東保育院,集中教育培養烈士遺孤和領導幹部的子女,曾山同志的夫人鄧六金任協理員。華東交通局青州辦事處,所屬交通學校在城北裴橋村。以華東野戰軍隨軍捲菸社為基礎成立的利華菸草公司以及《大眾日報社》印刷廠等也相繼移到青州。鮮為人知的是在黃樓鎮的王崗村還有一個華東局黨校,南下幹部就是在這裡進行短期培訓的。

華東局在青州運籌帷幄部署南下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中共中央於9月8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史稱“九月會議”。會議分析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高瞻遠矚地指出:“奪取全國政權的任務,要求我黨迅速地有計劃地訓練大批能夠管理軍事、政治、經濟、黨務、文化教育等項工作的幹部”。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於準備奪取全國政權所需要的全部幹部的決議》。《決議》估計:“在戰爭第三、第四兩年內(1948年7月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軍可能奪取的國民黨統治區域,大約將包含有一億六千萬左右的人口,五百個左右的縣及許多中等城市和大的城市,並在這些新的區域建立政權。”這樣共需中央局、區黨委、地委、縣委、區委等五級及大城市的各類幹部5.3萬人左右。

為貫徹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的決議,華東局於1948年12月在華東局駐地青州市閔家莊召開各區領導人會議,部署抽調幹部隨軍南下的工作和研究大軍渡江以後華東局及所屬各區黨委的組織安排問題,並於12月25日發出《關於執行中央準備五萬三千名幹部決議的指示》。《指示》指出:“我們注意到目前華中的幹部(尤其中級和高級幹部)特別缺乏,因此準備一萬五千幹部規定完全由山東來負責。”《指示》還要求,抽調南下的1.5萬名幹部分兩期集結:1948年12月底為第一期,共調3000人;1949年2月底為第二期,共調1.2萬人。同時,華東局要求各級黨委選送的黨員幹部,速到華東局黨校所在地黃樓鎮的王崗村集結學習。 山東各區黨委接到華東局的通知後,積極部署抽調第一期南下幹部。渤海區首先從一地委(軍分區、專署)抽調幹部組成渤海三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部為地級領導機關的架子,由地委、專署、軍分區抽調領導幹部組成),並任命張華墀為大隊長,燕明為大隊政委兼大隊黨委書記,周華南為大隊黨委副書記。一地委隨即指示所屬各縣抽調幹部,按建制縣為單位組成了7箇中隊(中隊部為縣級領導機關的架子,由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抽調領導幹部組成),共730多人,於1948年12月23日集中到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陽信縣何家坊附近的道門王村進行學習整訓。翌年1月,渤海區第一大隊全體南下幹部由行署駐地出發,最後來到益都縣華東局黨校所在地王崗村。與此同時,魯中南區抽調幹部700多人、華東局機關抽調幹部400多人、膠東區抽調幹部900多人,也按照渤海區同樣的建制,分別組建了本區的首批南下幹部大隊,並陸續來到王崗村。

首批南下幹部組成了華東局黨校的4個部:第一部由魯中南區幹部組成;第二部由華東局機關幹部組成;第三部由渤海區幹部組成;第四部由膠東區幹部組成。各大隊黨委也相應地改為部委會。華東局黨校由華東局領導成員張鼎丞任校長,溫仰春任副校長。黨校領導與各部委負責人組成學委會,在學委會統一領導下,由各部委負責管理各部的教育及學習。加上在此前後各戰略區行署的部分南下幹部亦前來黨校參加學習,黨校全部學員達3000人左右。1949年1月中旬,華東局黨校在王崗村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華東局及山東省黨政領導饒漱石、陳毅、康生、張鼎丞、張雲逸、曾山、舒同、黎玉等都親臨大會作了重要講話。此後在黨校學委會統一領導下參加學習,主要學習文件有新華社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以及有關城市接管政策的文件。

在首批南下幹部到華東局黨校集結的同時,山東各戰略區認真落實華東局閔家莊會議的要求,開始籌組5套區黨委的架子,並且每個區黨委也要求所屬各地、縣區的黨政軍領導機關都要配備2套領導班子,一套留下堅持當地工作,一套隨軍南下接管新解放區。經過緊張的宣傳動員和積極的組織籌備,到1949年初,山東各戰略區的班子配備工作基本完成。與此同時,華東局分配給山東各戰略區南下的28套地委班子及相應的縣區班子也基本上搭配完成。3月初,南下幹部隨華東局黨校到臨城(棗莊市薛城區一帶)集訓,統一整編為“華東南下幹部縱隊”南下。

“青州支隊”在上海大顯身手

在這支南下幹部縱隊裡面,有一支打著“青州”旗號的特殊支隊,他們肩負著接管大上海的特殊使命。上海是舊中國最現代化的經濟中心,當時全國一半的貿易額和工業產值集中於此。1949年初,上海面臨解放,如何接管和改造這個遠東第一大城市,成為擺在中共領導人眼前的難題。總的部署:華東局和華東軍區直屬機構的全部幹部力量,都用於準備接收上海市;山東工作,移交給新成立的以康生為首的山東局負責,原華東財委接收上海全部財經系統。1949年2月前後,華東局從華東財委(駐澇窪村)所屬的財辦機關及其下屬的機構和山東軍區後勤部抽調了近2000名財經幹部,作為華東南下幹部縱隊的組成部分,代號為“青州支隊”,大名鼎鼎的顧準任總隊長,石英任副總隊長,黃耀南任總隊政委,下分財政、銀行、外貿、商業、工業、交通、公用事業、房地產、勞動工資、農林等10餘個大隊,分頭接管上海財經各部門。 顧準(1915—1974),字哲雲,中國當代學者,思想家,經濟學家,會計學家,歷史學家。20歲參加中國共產黨,30多歲擔任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作為南下幹部,34歲任“青州支隊”隊長,參與接管上海,先後擔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兼)和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等職。在他接管上海財政系統的三年時間裡,這座中國最大的工商城市已經從國民黨手裡瀕於崩潰的爛攤子變成支撐共產黨新中央政府的最大財源,也為日後的計劃經濟體制奠定下基礎。顧準在培訓期間,“青州支隊”的領導們仔細研究接管上海以後的每一項工作,許多幹部都不敢在這樣高層次的會議上隨便發言。顧準領導經驗豐富,文化水平高,又在上海生活工作過多年,在討論會上惹人矚目地唱了好幾次主角。陳毅不斷鼓勵他充分發揮。顧準當時那神采飛揚、口若懸河的精彩發言,譬如如何恢復工商業生產貿易,如何與各界民主人士聯繫,如何徵收稅款、繁榮新上海,至今仍為健在的與會者們津津樂道。他的許多建議,都被華東局及時採納了。陳毅高興地誇獎道:“顧準有‘倚馬可待’之才,足見平日的積累。”青州支隊許多人都有過財經工作的經歷,在南下幹部隊伍中,顯得格外精明強幹,即將出任上海市長的陳毅,稱他們“統統都是人精”,而34歲的顧準,12歲入會計行當練習生,19歲時即寫書《銀行會計》,25歲離開上海赴蘇南根據地前,已經成為上海名傾一時的會計專家,在幾所大學兼課,後來在根據地他也顯出了過人的財經才幹,這些都是他能被任命“青州支隊”隊長的重要因素。

青州各界積極響應出色完成南下任務

華東局關於抽調幹部隨軍南下的指示和指標一下達,青州解放區各地立即行動起來。各縣委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從速抽調南下幹部的問題,並將外調幹部任務具體分配到各個區委。同時要求在選拔外調幹部中,一定要做好思想動員與教育,著重抓好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教育、組織紀律觀念的教育、階級教育及南下開展新區工作重要意義的教育,從而啟發大家的覺悟,服從組織的決定,做到留者安心,去者愉快。在選調方法上,按照“公開動員、幹部帶頭、自報公議、組織批准”的原則進行,對應選者的實際困難要儘量幫助解決,以免有後顧之憂。根據各縣委的統一安排與要求,各區委積極開展了這一工作,層層動員,一個一個地落實,許多領導幹部帶頭報名去新區工作。有的區委還針對幹部中的一些思想問題,開展了對比教育,“比比戰士送炸藥包”,“比比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比比參軍支前時所做的貢獻”。這些活動對幹部的思想觸動很大,再加上我們的幹部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鍛鍊,大多數人具有較高的覺悟,因此,自願報名去新區的熱情高漲起來,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共益都縣委抽調30多名幹部南下;中共益壽縣委在縣委副書記孫興國、宣傳部長吳化遠、民運部長李華村、農救會主任王金樽的帶動下,抽調56名幹部南下,縣委在北馬蘭小學召開了歡送大會,併合影留念;中共益臨縣委書記張光、縣長紀立綱帶領部分幹部南下。 南下新區的廣大青州幹部,在浙江、上海、江蘇等省市,發揚了在革命老區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團結各方面人士努力工作,同當地黨組織和幹部一起,建設新生活,為新解放區的革命和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中國的解放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許多同志在建國後繼續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又立了新的功勞。 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隨後於1949年3月下旬南下,遷往上海,華東保育院的孩子們隨後由大關營村搬到了城裡教堂,6月份接到命令南遷上海,從青州“姥孃家”回到了父母身邊。雖然只有短短一年多時間,但給青州帶來了一時的繁榮和昌盛,給青州人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財富,在青州現代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輝煌一頁。(胡友道)

青州:華東局南下幹部的“孃家”

華東保育院舊址

青州:華東局南下幹部的“孃家”

保育院裡的孩子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