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有一座曾經的古城時常被人們追念,那就是駐防八旗子弟的旗城。青州老人齊世升立志用泥塑復原這座漸漸消失了的古城,喚醒人們的記憶。
高大雄偉的城門樓,用於防禦的甕城,鱗次櫛比、井然有序的房屋,紅牆紅瓦,頗有古韻,這麼個大工程的創作者是今年73歲的青州北城居民齊世升老人。眼前這座這長2米、寬1.6米的泥塑模型,只是青州駐防旗城的一部分,舊城全貌,老人仍在製作中。
齊世升:現在算是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北城南北是1000米,我現在這個城比例數太小,要想把北城根據2/1000的比例數完全做出來,得20米的一個大案子才能做出來。如果是稍微地縮小縮小,緊湊一點也可以,那也得15米左右。
從原貌濃縮的泥塑模型可以看出當年清兵駐防旗城的宏大與壯觀。齊世升說,由於青州戰略位置重要,為了加緊沿海一地的設防,雍正皇帝決定在青州府北另建新城,從北京派兵永久駐防。旗城由1730年動工, 兩年建成。
齊世升:這個城跟別的城不一樣,城門建設的不一樣,北城他有一個叫月亮城,月城,書上叫月城。北城的建築來講,我這麼看,和南方的也不太一樣,和咱們普通的也不一樣,因為他是一個兵營,它的建築,衙門比較多,廟宇比較多,大小衙門58個。
作為八旗子弟的後代,齊世升出生在北城,生長於北城,對旗城有著濃濃的情懷,一直有通過泥塑重現旗城光景的夢想,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如願。
齊世升:你現在說我在哪兒住?我在北城,北城什麼樣你自己知道嗎?沒有知道的!旗城現在基本上沒有了,我就想給後人留下古城、旗城這麼一個印象!
抱著這個想法,齊世升開始了泥塑築城之路。不會泥塑,就找師傅從基礎學起,慢慢琢磨;沒有合適的泥土,就騎著三輪車跑幾十里路尋找,經過反覆實驗,終於掌握了泥土的習性,使泥土凝結後能夠長久保持原樣,不變形,不裂縫;隨後就開始了四處採訪、查資料,儘可能還原旗城原貌的歷程。
齊世升:我做了一個就在這個盤上放著,來了一個找我修車子的,就是在北邊官房住的,他說這是母家嗎?北城人講這是我家嗎?北城叫母家,我說你瞧著像嗎?那人說我瞧著像,很像。我一尋思,我一想,我就覺得我做的還可以,從那開始我就有這個信心了。
從零基礎開始到熟能生巧,齊世升付出了許多的心血。
齊世升:你像萬壽宮後邊九間屋,瓦是1500塊瓦,我得一氣完成。如果是沒有完成它就變形了,前後就不一樣了。這1500塊瓦,從早上起來8:00幹,我就連續做了六、七個小時。
憑藉著這份堅持,他的從萬壽宮、統領府、四城門、城牆、城內建築┉┉旗城的昔日盛景逐步呈現在了眼前。
齊世升:現在我已經用了三年了,我想著五一以前完成,看樣子我能完成,我也有這麼個野心。這也是一個北城人,我從小生在北城,北城我有這麼一個懷念的看法,我想要把他們塑造起來。做出個東西來能夠成功,別人看著像,我就很滿足了。
閱讀更多 濰坊電視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