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八月十五,月兒圓,兔兒爺家住月裡面,採百草,做良藥,去病除災保平安......” 每逢中秋,小孩子們都會唱著這首歌謠。這是一首老北京童謠,曾經傳遍老北京的大街小巷,謠中的兔爺現在的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對於生在老北京的人們來說,兔兒爺確是他們最深處的記憶。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供奉“兔兒爺”這一習俗源自明代,在清代時,“兔兒爺”轉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塑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非常討人喜歡。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人們按照月宮裡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後,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明清後,月宮玉兔逐漸從月崇拜的附屬物中分離出來,在祭月儀式中形成了獨立的形象,並逐漸豐富。兔兒爺兼具神聖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遊樂的功能於一體,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灑脫、不羈、自在、無懼無畏,‘爺’就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在充滿焦慮感和急迫感的當下,我們需要一種這樣的精神信念,讓我們坦然的去面對生活的未知。”尹強說道。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尹強,北京兔兒爺傳承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從事北京兔兒爺泥塑技藝製作10餘年,在2009年,成立了北京福兔泥塑工作室。

在他的概念裡,過中秋請兔兒爺就跟過年要放鞭炮一樣,曾經有個作家說過:童年時候兔兒爺就是中秋節的象徵,沒有了兔兒爺好像就不是中秋節,尹強對兔兒爺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在製作兔兒爺泥塑時,他要先把黃泥壓在“前身”模板裡形成一個痕跡,然後在把模具邊緣的泥巴給他用小刀刮開,然後“後身”模具也要重複壓前身那個步驟,在壓一遍去掉多餘的泥巴。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最後把兩個模具,也就是“前身”和“後身”兩個蓋在一起。用多餘出來的黃泥壓住兩個身體連接的部位,拿小木棒壓平多出來的黃泥。用前後身底座,它會做一個蓋子,把我們兔兒爺的下盤給它固定住了。等到所有工序完成後,再拿針給咱們兔兒爺下盤戳個洞,透透氣。然後掰開模具,一個兔兒爺泥胎就完成了。每當完成一個兔兒爺的作品,尹強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現在,他致力於中國北京兔兒爺的製作和傳承事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作有30餘種創新案例,發揚了民間藝術特色,讓老北京的非遺文化傳播到了世界。曾在2016年受邀參加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作品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一致好評。


他用一雙巧手,製作出曾經風靡老北京600餘年的“兔兒爺”!


尹強不僅希望兔兒爺文化順利地傳承下去,也希望成為北京最耀眼的一張文化名片。同時他也祝願全球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攜手共抗病毒,取得最終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