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李淵自晉陽起兵,一路並未受到太多阻攔,順利佔據長安,公元617年,李淵在長安稱帝。隋的覆滅已成定局,但鹿死誰手尚未決出。唐朝當時只佔據關西地區,要想統一全境,仍需全力以赴。

作為唐帝國最優秀的將領,李世民無可非議,東征西討的重任,終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在劉武周被擊敗之後,李世民將面對兩方強敵,一方是王世充的鄭國,一方是竇建德的夏軍。

一、慈澗危機

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派大將羅士信進攻慈澗,王世充派出三萬兵馬前來救援。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只帶少數騎兵到敵戰區視察敵情,突然遭遇了王世充的部隊。李世民帶了人太少了,很快被王世充所部包圍。

在戰場之上,李世民總會身先士卒,率先殺入敵陣,所以士兵們皆以死效力,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才會經常陷入危局。忘卻生死才有可能活下去,到了如此地步唐兵也只能死磕到底,李世民左右開弓,四下士兵竭力廝殺,生死或許只在一念之間。

好運的唐軍最後抓住了左建威將軍燕琪,王世充這才退兵而去。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塵土漫天飛揚,李世民也變成了一個土人,等回到軍營,唐軍士兵都認不出李世民,李世民大聲說:“我是秦王”,這才得以回到唐軍大營。

為何王世充佔據兵力優勢,卻選擇退兵?很有可能是王世充心虛了。王世充經常對士兵、百姓施以暴政,愈發不得人心。在得知唐軍來攻後,鄭軍大量將領叛逃,洛陽周圍州縣紛紛出降秦王。

王世充只得選擇退居洛陽死守,就算如此,洛陽城內的軍兵也在不停地出逃,為了保命,王世充報希望寄託在了竇建德身上。

二、竇建德發兵救援

竇建德佔據河北,王世充佔據河南,王世充和竇建德原本就不是朋友,他們之間也經常爆發衝突。這也很好理解,隋煬帝死後,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要想統一天下,要想成為天下共主,就需要消滅其他勢力,實力最強的那一支才能最終活下去。

而今的情況不同,唐軍軍威壯勝,勢不可擋,

如果放任李世民攻克洛陽城,竇建德將單獨面對強大的唐軍,唇亡齒寒的道理竇建德還是明白的。

王世充派使者來求竇建德,建德中書侍郎劉彬建言道:“唐舉兵臨鄭,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鄭地日蹙,唐強鄭弱,勢必不支,鄭亡,則夏不能獨立矣。不如解仇除忿,發兵救之,夏擊其外,鄭攻其內,破唐必矣。”

洛陽城內的王世充如困獸猶鬥,負隅反抗,周圍幾乎所有城池都投降了,只剩洛陽孤城,但李世民仍沒有攻下城池。洛陽城池堅固,城上有大量投石機,可以投擲五十斤的石塊,還有重型弓弩,射程達五百米,唐軍攻城受阻,一時間李世民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公元621年,竇建德發兵救援洛陽,和王世辯(王世充之弟)數千人馬會和,大軍十幾萬人,對外號稱三十萬,李世民面臨空前危機。

三、決議兩線作戰

在唐軍的圍攻下,洛陽城裡變成了人間煉獄,食物已經被吃完,士兵和百姓只得拿浮土和米屑伴著吃,吃後不久便會腹脹而死。城中人口銳減,只要唐軍堅持圍城,王世充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得知竇建德發兵救援後,李世民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商討是戰還是退。將領郭孝恪建議道:“王世充已是強弩之末,很快就會投降,現在竇建德前來支援,此兩人可以一同擊潰,只要我們佔據虎牢關天險,伺機而動,必定能成功。”

反方意見則是撤回新安,找機會再戰,畢竟兩線作戰實在太過被動,風險太大。雙方爭執不下,最終將問題拋給了李世民,這就是主帥的壓力和責任,不管大家怎麼說,拿主意的只有李世民一人。

思量再三,李世民決定開啟兩線作戰,圍攻洛陽城已經堅持了數月,他不想功虧一簣,況且如果讓竇建德援洛成功,戰爭會再度開啟,就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了。

然而假若可以擊敗竇建德,王世充必定馬上投降,一舉兩得,戰果可是河南、河北大片地盤,李世民決定豪賭一把。

史料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大部隊留下繼續圍攻洛陽,李世民則只帶三千五百人去抵禦竇建德的萬大軍。這三千五百人可以說是李世民的親衛軍,全部由他親自挑選,全軍黑衣黑甲,是唐軍最強戰力,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玄甲軍。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四、生死虎牢關

因為只有三千五百人,所以唐軍必須先佔據虎牢關,以險據之,才有勝算。三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再次出兵偵查敵情,這回他帶了五百騎兵,虎牢關內還有三千人,見到竇建德大營後,李世民改變了偵查的想法,想即興來一次突襲。

藝高人膽大的李世民只帶了四名騎兵,去挑釁竇建德大軍。而竇建德可是有十萬部隊,豈能被李世民嚇住,於是營中幾千敵軍殺將出來,要滅掉這四人小隊。李世民不僅玩別人的命,還在玩自己的命,他可是隻有四個人,一個不慎,死了連渣都不會剩。

李世民一邊跑一邊射箭,每箭必定會射殺敵方將領一名,尉遲敬德在旁守護,這幾千敵軍就這麼著被李世民帶入了伏擊圈,秦叔寶、程知節等人瞬間殺出,把這幾千人搞得個人仰馬翻,唐軍斬殺三百級,竇建德所部敗退。

首戰,李世民就挫敗了竇建德的銳氣,然而竇建德並沒有打算退卻。竇建德雖然也是一方霸主,卻深得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說竇建德才是唐朝最大的威脅。

古語云:兵不厭詐,李世民只有這點兵,那就必定得搞出點花樣。首先,李世民對對方散佈謠言,說唐軍糧草補給出了問題,馬上就要斷糧了,除此之外,他還在黃河邊上留下一千匹馬,引誘竇建德上鉤。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事實上,當天晚上,李世民把馬匹撤回了虎牢關,準備迎戰。竇建德果然上當了,夏軍在虎牢關前列陣,軍隊一眼望不到邊,連綿二十餘里。竇建德以為李世民因為糧草不繼,會出城和他迎戰,但竇建德想錯了。

李世民明知敵我兵力懸殊,怎麼會直接硬碰硬呢。夏軍就這麼被晾在那,沒人理沒人問,從早上到中午,夏軍就這麼在太陽底下傻站著。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夏軍的銳氣就這麼著被晾沒了,加之天氣炎熱,士兵們飢渴難耐,很多士兵坐下休息,還有不少人在爭搶水喝。

時機已到,李世民馬上命宇文士及率三百騎兵殺人敵陣,之後李世民率全部人馬衝殺過來,唐軍就像颶風一樣略過敵營,玄甲軍把夏軍大營撕破一道口子,從陣前直接殺到了陣尾,隨即唐軍展開軍旗,夏軍見到陣尾出現唐旗,都認為大勢已去,全面潰退。唐軍斬殺三千餘人,俘獲五千多人,竇建德投降,王世充得知夏軍失利,也獻城投降,唐軍大勝。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剿滅兩位梟雄,墊定大唐霸業

李世民二十出頭的年紀,卻集勇氣、智慧、魄力、耐心於一身,是罕見的絕世英才。虎牢關一役,證明了他的實力,為其積累了政治資本,也為唐帝國的霸業墊定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李世民的野心也一發不可收拾,秦王的稱號已經不能滿足於他,一場驚世之變孕育其中。(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第一百八十九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